多元與無端

多元與無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剛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言 1
第一章 從作為本原(開端)的存在到前本原的倫理
——列維納斯哲學中的存在與倫理 7
一、存在作為本原(開端)與存在論作為第一哲學 7
二、存在的總體化與同一化:存在和存在論的暴力 9
三、作為中性之物的存在與存在論之無能於為倫理學奠基 13
四、前本原的倫理與作為形而上學之實現的倫理學 19
第二章 欲望與他者
——列維納斯的形而上學 25
一、作為一種朝嚮“他者”之“運動”的形而上學
——列維納斯對於形而上學的“彆樣”理解 25
二、“形而上學的欲望趨嚮完全彆樣的事物,趨嚮絕對他者” 28
三、“他人是形而上學的真理所在地本身”
——作為“絕對他者”的“他人” 31
第三章 從“享受”到“傢政式實存”
——自我內在性的建立與展開 36
一、生活作為享受 37
二、“在元素之中存在”:享受的“意嚮結構”分析 45
三、自我在享受中的建立 50
四、對列維納斯生命—享受現象學的反思 53
五、享受中的自我的不穩定性 56
六、傢:從元素中的拔根 58
七、居住、占有與勞動:傢政式實存的展開 61
第四章 麵對麵:自我與他人的原初關聯 65
一、“他人在他自己的麵容中啓示自身……” 65
二、麵容與無限 71
三、“麵對麵,不可還原的關係” 74
第五章 從顯現到自身顯示
——列維納斯的“麵容”對鬍塞爾“現象”概念的突破 78
一、顯現與自身顯示的統一:鬍塞爾的“現象”概念 79
二、“顯現但又保持缺席的存在者”:列維納斯的“現象”概念 82
三、作為“自身顯示”的麵容 84
四、麵容是不是現象:以自身被給予性為最終尺度 91
第六章 超逾麵容:列維納斯的生育現象學 95
一、生育何以成為列維納斯的一個哲學問題? 96
二、愛欲與生育 102
三、我是我的孩子:生育作為對自我的超越 107
四、生育的主體:生育中的自我 112
五、作為絕對將來的孩子:生育對死亡的剋服 115
六、對列維納斯生育現象學的反思 119
七、“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儒傢的生育觀及其與列維納斯生育現象學的
比較 122
第七章 “此在”還是“我在此”?
——隨海德格爾與列維納斯一道思考“人之為人” 127
一、問題:人之為人,究竟何在? 127
二、“什麼”或“誰”在“此”?
——思考人之為人的兩種不同視野 129
三、“我”的“不可置換性”與“此在”的“個彆化” 130
四、為自身的畏怕與為他人的憂慮:“此在”與“我在此”的基本情緒 133
五、人:存在之澄明,還是他人之人質? 136
結語 140
第八章 在朝嚮他人中重新認識“我—自己”
——列維納斯的自我觀 142
一、自我作為開端:確立與廢黜
——啓濛運動以來自我在西方哲學中的地位嬗變 142
二、無端的世界 145
三、自我:無端世界中的開端 148
結語 走嚮多元和平 150
第九章 替代:走嚮存在之外
——列維納斯為何以及如何走齣存在? 152
一、從“麵對麵”到“替代”
——列維納斯前後期走齣存在的不同路徑 153
二、人質與主人——“替代”中的自己與他人 155
三、作為臣屬性的主體性——替代的為他結構 158
四、替代:走嚮存在之外 161
五、結語:是存在之外,還是存在與倫理的分裂之外? 164
第十章 一種可能的責任“無端學” 166
一、讓我們重提問題:“他人與我何關? ……” 166
二、他人對我的無端煩擾 168
三、“自我前史中”的“自己” 171
四、無端的責任 174
五、總結與討論 179
參考文獻 181
後記 185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以列維納斯對傳統西方哲學中“一元開端論”的解構為視角、以“多元論”和“無端學”為其前後期不同的解構路徑,對列維納斯哲學進行瞭深入、係統的研究和重構。

本書即是對列維納斯兩條解構路徑的展示與探討。本書以列維納斯對傳統西方哲學中“一元開端論”的解構為視角深入研究列維納斯哲學。本書認為,列維納斯哲學的主旨是要消解各種總體以拯救作為外在性或無限的他人。而由於各種總體又都是建立在“一元開端論”的基礎上,所以對總體的解構最終又深化或具體化為對“一元開端論”的解構。本書認為列維納斯對西方哲學中“一元開端論”的解構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在以《總體與無限》為核心的前期思想中,列維納斯是通過“多元論”來解構傳統西方哲學中的“一元開端論”及其造成的各種“總體”。其具體策略是:確立每一個存在者的獨一性,認為每一個自我的內在性都是不可還原的(不可還原到任何一種總體上,無論是國傢、人類、還是曆史),進而把每一個自我、內在性、心靈、主體性都展現為新的起源或絕對的開端,這樣便建立起真正的多元性(多重開端),從而消解一元性,最終使總體破裂。而以《彆於存在或去在之外》為核心的後期哲學則代錶著列維納斯解構“一元開端論”的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他不再是通過解構開端的“僅有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過確立“多元性”與“多元論”來解構“一元總體”,而是通過對“開端”本身的解構、通過展示齣在任何開端之前早已就有的“無端”之維,來解構“一元開端論”以及各種總體。這一“無端”之維就是倫理,就是善良,就是自我對他人的替代……所有這些,從存在論和自我學上看都是“無端的”,沒有根據和理由的。它彆於存在、先於自我,它處在自我的“前史”之中,來自“不可記憶的過去”。這一解構策略被列維納斯稱為“無端學”(an-archéologie)。所以,列維納斯對傳統西方哲學中“一元開端論”的解構策略就從前期的“多元論”走嚮後期的“無端學”。

【名人推薦】

列維納斯的哲學文本以晦澀艱深著稱,這是因其思考的形而上學和元倫理學的風格所決定的。硃剛的研究、分析和闡述能夠把握其細微之精髓,並且在不失本意的情況下用易於理解的語言做齣重述與再構,深入而清晰地提供瞭一幅列維納斯的思想圖像。它與硃剛在商務印書館《現象學文庫》中齣版的德裏達研究專著《開端與未來——從現象學到解構》恰好構成姊妹篇。

此外,硃剛在該書中十分清晰地梳理齣列維納斯如何在鬍塞爾和海德格爾的現象學基礎上做齣突破性嘗試的思想途徑,這個梳理對於重審現象學從德國到法國的承接與轉變的思想脈絡有重要的意義。

從總體上看,這部著作代錶瞭漢語領域的列維納斯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山大學現象學研究所所長、外國哲學學科負責人倪梁康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文本的把握極為紮實,錶述清楚明瞭,問題意識清晰,每次寫作前都必須翻一翻,常讀常新。(四星轉五星)

評分

評分

##解讀清晰明瞭,後麵有點羅嗦。

評分

評分

評分

##弗洛伊德在《憂鬱與悲悼》中通過對憂鬱這一精神病狀的分析,指齣瞭自我前景中縈繞不散的它我;拉康則從“大他者”走嚮“小客體”,結構又解構瞭他者的存在——在精神分析中,他者往往是病理性的虛誕存在,伴隨著欲望的空虛機製;列維納斯則在相似的框架中翻轉瞭自我與他者的關係,於是,避無可避的他者成為瞭我對他人先在的倫理與責任——籍此,他也將哲學推嚮瞭多元與無端。本書在問題框架內寫齣瞭列維納斯和現象學的詩性——在意象叢的電光火石間催生啓發性情動(affect/Befindlichkeit),隻不過,海德格爾的哲學是閉眼沉思的,因此他沐浴在陽光瀑散的孤獨與先死之中;列維納斯的哲學是直視他人麵容的,因此他處在他者威臨的穹頂之下;梅洛-龐蒂和於貝爾曼的哲學則是抬望眼的,於是他們實際活在物我相融的“在-之間”。

評分

評分

##雖然是論文閤集,但後期p的還是很連續的,未嘗不可以看做是一本完整的專著。且對理解列維納斯確實很有幫助,分析的都很清楚,可見功力。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