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国当代哲学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让-吕克•马里翁的国际声誉正在逐步上升,国内学界对他的研究兴趣也日渐增长。他的哲学思考与现象学、宗教密不可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这本关于绘画的专著中。马里翁区分了绘画中的可见者和不可见者,阐释了圣像画和普通绘画的关系,圣像和偶像、观看与凝视的关系,等等,论辩严密又极富洞察力,对于研究美学、艺术和哲学的人都有很高的研读和参考价值。
##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让众人陷入——如同手淫时体会到的将要射精那一刻的快感——偶像崇拜,面容与目光的交错在此时归于虚无。对病入膏肓的世人的药方在与圣像的凝视之中,不可见者通过可见的圣像的对祈求者的凝视,才能用仁爱将人从虚无中拯救出来,现象学不得不向神学转向。
评分##感觉现象学派天天在凝视
评分##R19。看了十页没看懂,但我坚持了下去,终于开始看懂了,发现他想说的就是透视。然后堆砌一番他自己的词儿,说透视让我们看到了“不可见者”,而画上有的都是“可见者”,后者并不重要,如果只有后者那这画儿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一个画儿他好就好在能让你想到很多的不可见者blabla……再看到40页开始讲画家了,说画家有什么什么权力让你看到这个不看到那个blabla……拜拜了您nei!后面就草草翻一下结束了,完全不是我的菜。
评分##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不可避免让众人陷入——如同手淫时体会到的将要射精那一刻的快感——偶像崇拜,面容与目光的交错在此时归于虚无。对病入膏肓的世人的药方在与圣像的凝视之中,不可见者通过可见的圣像的对祈求者的凝视,才能用仁爱将人从虚无中拯救出来,现象学不得不向神学转向。
评分##清晰易懂
评分##很有启发
评分##读着Marion关于圣像的论述,想起中国古代用刀在额上黥字的刑法。按福柯所论,这一签名回溯到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不可见者在他者的面容打上不可磨灭的罪孽/卑贱的印记,试图取消他者的形而上学地位,把他者重新纳入到同一的秩序之中。这仍然是一种表象关系。而在圣像那里展现的不是一种模仿关系,而是一种转换关系,是不可见者敞开并构建起可见者。“圣像只有一个赌注:诸多凝视的交错,因此严格地说,就是爱。”【131】
评分##清晰易懂
评分##当我们开始思考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转换问题时,媒介便登场了。无论是前半段关于基督教神学的、图像,还是后半段的影像都非常有启发。,计划再读。只是一些关键概念似乎翻译有待商榷,尤其“基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