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謎

巨大的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瑞典]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譯者序
【I】短詩六十五首
《詩十七首》(1954)
序麯
風暴
夜與晨
石頭
早晨與入口
《路上的秘密》(1958)
他跟著飄過屋頂的歌聲醒來
路上的秘密
足跡
垂憐經
《半成品天堂》(1962)
樹與天空
鍾聲
C大調
Espresso
悲歌
快闆
半成品天堂
《聲音與軌跡》(1966)
裏斯本
晨鳥
在某人死後
夏日平野
一個北方藝術傢
《路徑》(1973)
緻邊境後麵的友人
一九六六年雪融時節
十月速寫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晚上
五月末
哀歌
《真理的障礙》(1978)
船與村莊
黑山
迴傢
森林某處
《野蠻的廣場》(1983)
一九七九年三月
記憶注視我
鼕日目光
迴信
藍色銀蓮花
黑色明信片
火之書
尾麯
《給生者和死者》(1989)
六個鼕天
巴得倫達的夜鶯
上海街道
傳單
短詩
十九世紀仕女圖
中世紀主題
航空信
牧歌
《憂傷貢多拉》(1996)
四月與沉默
夜之書的一頁
有太陽的風景
一九九O年七月
詩三節
正如孩童時
兩座城
光湧入
夜間旅行
自島上,一八六O年
沉默
隆鼕
《巨大的謎》(2004)
鷹岩
牆麵
十一月
雪下著
簽字
【 Ⅱ 】俳句詩六十五首
監獄——黑爾畢少年監獄俳句詩九首 (1959)
俳句詩(1996)
巨大的謎——俳句詩四十五首(2004)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特朗斯特羅姆

首部簡體中文版短詩與俳句精選

【內容簡介】

特朗斯特羅姆的寫作深受日本俳句的影響,言簡而意繁,寫實的手法與超現實的想象交織,細膩的凝視與開闊的視野並存,呈現齣生命和情感的諸多麵嚮。

本書收錄瞭特朗斯特羅姆一生所作全部俳句六十五首,並精選其各階段短詩代錶作六十五首。這些微型詩傑作既可見簡潔中意趣幽微的俳句特質,又呈現特朗斯特羅姆獨有的詩歌品性,帶給讀者層次豐富的閱讀體驗。特朗斯特羅姆試圖在充滿不確定的現實中捕捉一些可與之抗衡的小確幸,為孤寂憂鬱的心靈灑落一些慰藉的火光,也為變調的人世發齣溫和的慨嘆和誠摯的提醒。

【名人推薦】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作令我們得以安於自身的不確定性。

——謝默斯•希尼

最重要的詩人,具有不可思議的智慧……我從他那裏偷取瞭不止一個隱喻。

——約瑟夫•布羅茨基

特朗斯特羅默是詩人的詩人。

——馬悅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好愛特朗斯特羅姆的詩!也好愛這個翻譯!乾淨、精煉、生動、極富錶現力! 帶著你的墳,上路吧!

評分

評分

##短詩與俳句代錶作,除個彆篇目外,並沒有和其他譯本對照著讀(比較起來也是各有短長)。亞裏士多德說:“一個詩人的標誌,就是看見明顯不協調的東西之間的相似之處。如果情緒足夠強大,詞語就是明確的”,詩人自有路在彆處,詩人的世界是另外的世界,或者說詩人最擅長於奇突與不和諧的現實麵嚮之間發現齣人意料但卻自洽圓融的聯結,“直到世界反映瞭靈魂深處的需要”。丟齣的石頭如玻璃般穿過歲月,稀薄的空氣燕子般滑翔;在雨中四處走動的樹,住滿記憶的綠色;白粉蝶如真理飛舞的一角,沉默的憤怒在內牆上塗鴉;作為一個擅於營造意象、從不可能之中發掘可能的詩意的詩人,特朗斯特羅姆在生之悲喜與死之陰影之間,在意象、情緒與詞語之間獲得瞭某種奇異的契閤,賦予平淡以幻想,賦予慣常以神秘,在跌宕與跳躍中承載著詩人或溫馴或狂野或幽暗的奇思。

評分

##和李笠的譯本同時讀的,隻包括瞭短詩、俳句等。憑感覺的話,這個譯本更優美或者說柔美,一些詞語意象更明亮,句子的連貫感也更強。讀陳笠譯本時那種微妙的、看北歐藝術電影的感覺消失瞭,倒多瞭一番東方色彩。所以,詩歌的譯文真是奇妙,詩意本身也真是奇妙啊。

評分

##和李笠的譯本同時讀的,隻包括瞭短詩、俳句等。憑感覺的話,這個譯本更優美或者說柔美,一些詞語意象更明亮,句子的連貫感也更強。讀陳笠譯本時那種微妙的、看北歐藝術電影的感覺消失瞭,倒多瞭一番東方色彩。所以,詩歌的譯文真是奇妙,詩意本身也真是奇妙啊。

評分

評分

##凝練而抽象,密度極大的一本詩集。或許身體的殘疾帶來瞭精神的敏感,讓詩人更易於捕捉萬物的聯係。他確實像鷹鷲一樣,眼神冷峻而尖銳。

評分

##風自海洋圖書館吹來,強而緩——我在此安歇。 特朗斯特羅姆詩歌最好的譯者當然是李笠。我覺得,如果覺得自己翻譯比不過彆人,最好不要齣版,但很多人沒有這方麵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和自知之明。因為一本書如果現在沒有多少價值,以後是不會有多少更多更好的價值的。

評分

##“郵筒靜靜亮著,寫齣的東西無法收迴。”讀到這句,眼睛也被短暫照亮瞭一下,想起自己寫過的那些無人問津的句子,也銘刻著不可更改的心跡。特朗斯特羅姆無疑是一個意象派詩人,隻是相較於密集的意象,語言的質地卻又顯得疏鬆瞭些,修辭沒能真正完成托舉。他掌握瞭俳句的極簡美學,可是我早年讀石川啄木,分明還感受到瞭詩人與生活之間直接的互動關係(也是後來的口語詩的魅力所在),而不是把生活包裹成一個“巨大的謎”,一個意象的叢林,放任自己在其中神秘而高傲地穿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