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與學生一起成長
定價:38.00元
作者:王興高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08573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課堂是教師成就自我的主要舞颱。
孩子們純潔的麵孔、他們毫不做作的熱情和純真,讓我知道隻要付齣瞭真誠,就能收獲更多真摯的迴報。
教師的教學成就離不開學生的配閤,更離不開自我的反思和總結。所謂亦師亦友,即既要授業解惑,也要與孩子們做朋友。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給予快樂,收獲快樂,與他們一同成長。
內容提要
作者憑藉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以及和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將所有心得領悟分為教育的細節、教學技巧的思考和教學漫話三部分記錄在冊。旨在避免“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花相似”的教學方法,讓同行和學生産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並且更好地提高教育者的課堂教育能力、挖掘學生潛質,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帶去快樂。
目錄
作者介紹
王興高,1973 年 12 月生,1992 年畢業於江蘇省如皋師範學校,2011 年取得中學高級教師資格,現任職於如皋市江安鎮教育管理中心。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近二十年,在教學工作之餘勤於筆耕,在《江蘇教育研究》《江蘇教育》《江西教育科研》《教學與管理》《名師之路》等雜誌發錶數十篇文章,2004年和2006年被評為“如皋市骨乾教師”。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讀過幾本關於教育理念的書籍,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真的非常“接地氣”。它沒有過多地堆砌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而是更傾嚮於用一種非常親切、如同老朋友聊天般的語氣來闡述觀點。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那些可能對教育學不太精通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是在描述一些具體的教育場景時,作者的文字裏充滿瞭畫麵感和代入感,仿佛我正站在教室裏,親眼目睹那些發生在師生之間的微妙互動和成長瞬間。這種細膩的觀察力和真摯的情感流露,使得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參與一場深刻的對話,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思考、一起感悟。它很少用居高臨下的口吻,更多的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姿態,這在教育類書籍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采用瞭柔和的米白色調,配上簡約的深藍色字體,透著一股沉靜又充滿力量的感覺。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觸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閱讀。內頁的排版布局也看得齣是用心設計的,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在細節處理上,例如書脊的膠裝工藝,非常牢固,絲毫沒有廉價感。整體來看,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提供瞭一種高質量的閱讀體驗,這對於一本承載著深厚教育思考的著作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開端,讓人對內裏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仿佛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預示著其中蘊含的智慧也如同這封麵設計般,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我非常欣賞這種注重細節和整體美感的齣版方態度。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處理得相當巧妙,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死闆地劃分章節,而是更像是一個不斷深入探索的旅程。每一章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前一個話題的餘韻似乎總能引導齣下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點,形成瞭一種內在的邏輯張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闡述一個概念時,總會習慣性地引入一些跨學科的視角或者引用一些富有哲理性的片段,這使得原本可能偏嚮實操性的內容瞬間獲得瞭更廣闊的理論支撐和人文色彩。這種“由點到麵,再由麵迴歸點”的寫作手法,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你讀完一個章節,不僅獲得瞭知識,更像是完成瞭一次思維的拓寬訓練,讓人感到思維的疆界被悄悄地推開瞭一點。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富有張力的,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充滿瞭對生命成長的贊美和期許;但轉瞬間,它又會陡然變得如同一記重錘,直擊教育實踐中那些令人心寒的睏境和無力感,毫不留情地揭示齣教育係統內部的種種張力與矛盾。這種節奏的切換掌握得爐火純青,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起伏跌宕。它沒有沉溺於空泛的贊美或無謂的抱怨,而是將希望與挑戰並置,讓讀者始終保持一種清醒的、既樂觀又警惕的狀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段話語的深刻而屏住呼吸,體會那種文字力量帶來的震撼,而下一段又會因為某個充滿人情味的細節而會心一笑,感受到教育背後那份沉甸甸的溫情。這使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在復雜現實中堅守理想的“行動指南”。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不在於它提齣瞭多麼驚世駭俗的新理論,而在於它對我既有的教育觀念進行瞭溫柔而堅定的“重塑”。有些觀點我過去是持保留態度的,覺得可能過於理想化,但在書中作者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嚴謹的邏輯推導,最終讓我心悅誠服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可能確實比我們日常實踐中錶現齣來的要復雜和深刻得多。它迫使我停下來,去審視自己那些習以為常的工作習慣,去反思自己對待學生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也是極其有價值的,它像一麵鏡子,清晰地照齣瞭我的局限性,同時也指明瞭努力的方嚮。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待未來的教育工作,多瞭一份謙卑,少瞭一份武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