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研究名著。本書收入奧地利藝術史傢裡格爾的兩部身後齣版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作者的研究重點在於揭示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文化史之間的深刻關係,試圖將整部藝術史歸結為人類“與自然競爭”的歷史,而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觀念的改變,這種“競爭”的形式亦隨之改變,從而形成藝術發展的歷史。
##9.28想讀。細微處洞見繁多,這段時間讀的不在心思,要再讀一遍的。
評分##特定曆史時期下的民族主義。第五章寫的最好。裏格爾能用最少的圖說明白最宏觀的道理,這一點倒是跟沃爾夫林和潘諾夫斯基全然不同。看完這本再看《抽象與移情》沃林格的很多觀點的齣處就明確瞭~森佩爾被他們批評地是不是太過瞭
評分黑格爾學
評分##黑格爾對德國藝術史研究的影響已是廣為人知的事實。雖然藝術史研究早已摒棄瞭這一充滿形而上意味的研究方式,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贊嘆和欣賞李格爾寫作的華彩,並從中獲得新的啓示。
評分##李格爾“深刻”考察瞭共時性條件下各種文化形態的同質性與本質聯係……說他深刻不是因為觀點發人深省,而是因為他自己有意識地把這些關聯說得很深刻,就像造物主一般……在他眼裏,似乎任何衰退的曆史跡象都是不正當的、不閤適的,而任何前進與高潮都是注定的、淵源有自的。曆史就像是鐵軌上的火車,依照著精準的路綫和節點前行,永不停歇。一旦齣現瞭主角,其他所有便隻能淪為配角為主角增添光環……做齣平衡看似很重要,卻也導嚮瞭論述的終結。另外,文化相對主義充斥全文……(還好我剛開始學藝術史時沒讀這本書(ー ー;)
評分##讀李格爾可以從這本入手,文字敘述講稿風格,卻也能大緻勾勒李格爾的學術觀念。
評分##主要論點圍繞在認為和創造藝術,以及藝術品的目的,從功能要素(目的、原材料、技術、樣式、形式和錶麵)五方麵按時期進行分析。藝術創作是與大自然的競爭,目的是把和諧的世界觀錶現齣來。森佩爾也做過相應的分析,但僅停留在外部形式方麵。談到日耳曼藝術的時也是滿滿的民族自豪感啊~
評分##按需。“藝術史研究名著。本書收入奧地利藝術史傢裡格爾的兩部身後齣版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作者的研究重點在於揭示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文化史之間的深刻關係,試圖將整部藝術史歸結為人類“與自然競爭”的歷史,而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觀念的改變,這種“競爭”的形式亦隨之改變,從而形成藝術發展的歷史。”
評分黑格爾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