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核心观点也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
《尼采思想传记》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收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没有在书中掺入自己的“微言大义”,也不怎么做出“补正纠偏”,而是以尼采的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狄俄尼索斯 悲剧和音乐 文化的两院制 非常硬核的尼采传记 应该会重刷 (PS∶一人血书萨弗兰斯基出一本生命哲学的思想史著作,我必买爆)
评分##据说萨弗兰斯基的几本哲学家传记在德国居然可以成为畅销书,德国的国民素质着实令人乍舌。这本传记的角度刁钻,以其一生思想的不断变化为索引,确实是掌握尼采这个人的最佳法门。这个哲学界的法外狂徒,观其一生针对自己的思想实验,简直是一门形而上学的行为艺术。在康德的二律背反与叔本华人生而悲惨这两座大山下,尼采就像是个72变的孙悟空,穷尽变化之能事势要打开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的酒神论、第二性人格的自我打造论、乃至其后期的超人与永恒轮回,皆是他所能做到的命与仇谋!否定超验的彼岸,无限肯定此在的过程中,他打开了后世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大门,但其自身的理想:赋予人生以肯定的神圣性却是最终失败了。(就像是孙悟空注定当不了玉帝一样)他打造的第二性、反同情的人格,最终在其第一性的同情面前败下阵来:他疯于对一匹驽马的同情。
评分##最大的收获是查拉图斯特拉阶段前后尼采对科学(理性)和艺术(激情)关系的见解: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的迷狂才有高贵性可言,即使投入到生命活力的寻求中也不能放弃理性而完全进入到情感的操控中,这种利用“意志”控制自身的方式才是应对必然性的法宝,因为意识本身和存在是不可分的,每个个体不同的意识面对的是不同的存在。尼采一生对抗的形而上学、基督教、自由主义世界观都太强大,以至于这一任务他自己都没完全完成,面向未来的哲学家是不是只能从未来而来,而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用超人的上升完成呢?他似乎也没有答案,而讨论前后期尼采对悲剧的继承和处理应当是个很有趣的工作。萨弗兰斯基的写作风格颇有尼采之风,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查拉图斯特拉」这部超人之书只有如此之少的篇幅解读,这种处理恐怕尼采本人不会喜欢。
评分读过尼采的大部分作品之后,再来读这本书,感觉做了很好的梳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