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哲学家思考时,他们常忘记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进食时身体里累积的东西。然而,在思想与肚子之间,存在着由类同和互证编就的复杂网络,而这会被错误地忽略:如果不喜欢生章鱼,第欧根尼会是文明和文明实践的敌人吗?如果《社会契约论》作者卢梭的日常食谱里只有奶制品,他会赞颂朴素的饮食吗?萨特的噩梦充斥着螃蟹,他难道没有终其一生在理论上憎恶甲壳动物吗?
在这本尼采式的哲学随笔里,米歇尔•翁弗雷将哲学尊严重新赋予鳕鱼、大麦羹、葡萄酒、烤香肠、添加香气或古龙水的咖啡。而从傅立叶到马利奈蒂,从康德到存在主义者的理念,看起来都不像通往快乐的知识之路。本书是饮食理性批判?还是“饮食学”初稿?翁弗雷说,我们首先要忽然发现食物,然后让身体从食物出发,追上其精神并对之发号施令。
##“身体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
评分 评分 评分##可爱,喜欢康德那一part
评分 评分如果你对哲学一无所知,就觉得这本写的不知所云。要不是我在看《世界哲学史》我也觉得看不懂。饮食是一种哲学,不过作者的很多梗都让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摸不着头脑。一本薄薄的小书看的如此烧脑,可能还是我的哲学修养不足吧。
评分##通过展现哲学家的哲学期待和自己肉身的桎梏之间的挣扎和妥协,本书展现了这些大哲学家和他们的哲学理论与这个五谷尘间的千丝万缕,从而重新思考了理性与人的连接方式。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