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无端

多元与无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刚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6-11 平装 9787214195678

具体描述

朱刚,1972年生,江苏宿迁人。1987-1992年就读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1998年于武汉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访学于巴黎第十大学(Nanterre)哲学系。现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法国哲学研究所。以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为主要研究领域。著有专著:《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商务印书馆,2012);译著:《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德里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列维纳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另有论文二十余篇。

本书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为视角、以“多元论”和“无端学”为其前后期不同的解构路径,对列维纳斯哲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重构。

本书即是对列维纳斯两条解构路径的展示与探讨。本书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为视角深入研究列维纳斯哲学。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哲学的主旨是要消解各种总体以拯救作为外在性或无限的他人。而由于各种总体又都是建立在“一元开端论”的基础上,所以对总体的解构最终又深化或具体化为对“一元开端论”的解构。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以《总体与无限》为核心的前期思想中,列维纳斯是通过“多元论”来解构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元开端论”及其造成的各种“总体”。其具体策略是:确立每一个存在者的独一性,认为每一个自我的内在性都是不可还原的(不可还原到任何一种总体上,无论是国家、人类、还是历史),进而把每一个自我、内在性、心灵、主体性都展现为新的起源或绝对的开端,这样便建立起真正的多元性(多重开端),从而消解一元性,最终使总体破裂。而以《别于存在或去在之外》为核心的后期哲学则代表着列维纳斯解构“一元开端论”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不再是通过解构开端的“仅有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过确立“多元性”与“多元论”来解构“一元总体”,而是通过对“开端”本身的解构、通过展示出在任何开端之前早已就有的“无端”之维,来解构“一元开端论”以及各种总体。这一“无端”之维就是伦理,就是善良,就是自我对他人的替代……所有这些,从存在论和自我学上看都是“无端的”,没有根据和理由的。它别于存在、先于自我,它处在自我的“前史”之中,来自“不可记忆的过去”。这一解构策略被列维纳斯称为“无端学”(an-archéologie)。所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策略就从前期的“多元论”走向后期的“无端学”。

【名人推荐】

列维纳斯的哲学文本以晦涩艰深著称,这是因其思考的形而上学和元伦理学的风格所决定的。朱刚的研究、分析和阐述能够把握其细微之精髓,并且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做出重述与再构,深入而清晰地提供了一幅列维纳斯的思想图像。它与朱刚在商务印书馆《现象学文库》中出版的德里达研究专著《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恰好构成姊妹篇。

此外,朱刚在该书中十分清晰地梳理出列维纳斯如何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基础上做出突破性尝试的思想途径,这个梳理对于重审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的承接与转变的思想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这部著作代表了汉语领域的列维纳斯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倪梁康

用户评价

评分

##大概是三刷了,每次想回忆列维纳斯都会先从这本看起,简明清晰的不行!!!还有朱刚老师的那本德里达的《本原与延异》也是如此,问题意识清楚切要,都是绝佳的导读本。无论在意向性结构的分析、还是对存在的运思、亦或是烦、畏、焦虑等等的情绪基调中,与他人的共在甚或他人本身都从属于对更高的真理的运思之下。如果存在论的目的是使此在通过对存在切中的运思来拆毁图景的座驾获得本真性的自由,那么列维纳斯便要说,正是存在论对自由的驱使使得自由凌驾于正义之上,如果存在论警醒的是人们遗忘了存在,那么存在论的运思、那在存在的大地之上自由栖居的此在们也恰恰遗忘了对人来说更为重要的“善”。如果说黑格尔、拉康等人的他者对有限性的主体来说是存在的必要,那么列维纳斯的他人则是排除了一切结构上的需求,是真正迈向多元的尝试。

评分

听了朱刚老师的课,看了他的书,再回头去看他的译著,一个论述如此清晰,行文风格如此直白的学者,翻译的《总体与无限》仍是那么的晦涩难懂,就是列维纳斯本人行文风格的事了。#对法语一窍不通来读法国哲学还写毕业论文,真自我挫败

评分

评分

##上学期因为疫情被关在寝室几个月就已经想把所有人都图图了,列维纳斯居然反倒愿意为他人负责。他真的 我哭死 如果梳理西方哲学的历史,会发现西方哲学总是在寻找某个总体与同一,比如水、火、气、逻各斯、理性、绝对精神等各种开端一元论。借助这些开端一元论,想要找一个确定的本原,再通过这个本原延伸成无所不包的整体。 而列维纳斯的哲学就是对总体性与同一性的对抗,通过伦理(由他...  

评分

评分

评分

##精彩、深入而清晰的阐述,是目前读到的最好的关于列维纳斯的研究。列维纳斯把长久以来被压制的“他者”提为核心概念,用他者的绝对外在性消解一元开端论中的内在性,在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之前置入了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系,用伦理学取代存在论,用“无端”来消解“开端”,完成了哲学史上一次重要的视角转向。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他人之“烦扰”,以及自己之为他人之人质,这两点作为宣言和一种解释是颇有吸引力的,然而他们具有真正的明见性吗?我所为他人承担的责任的可能性问题在列维纳斯这里既不适用经验主义的天然情感主张,也不是理性主义的开端与自我的路数,那么这个可以推出伦理学优先性的前提就必须足够牢靠才可以。

评分

评分

##在《总体与无限》中,列维纳斯与总体哲学相反,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如此这般的外在性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该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与”标志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而《别于存在或超逾去在》则不再是通过解构开端的“唯一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过确立“多元性”来解构“一元总体”,而是对“开端”本身的解构,是要展示在任何开端之前早已有“无端”之维:那在存在论—自我学上找不到任何开端、因而毫无根据和理由的“无端”之维。这一维就是伦理、就是善良,它来自自我“前史”、“不可记忆的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