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的教养在路上: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 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一聊
定价:38.00元
作者:(韩)朴善娥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4069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你是否已厌倦了琐碎的生活,期待着享受恣情而放松的亲子时光?你是否想和孩子一起,用心去体验这个世界的更多未知与可能?你是否愿意用旅行的方式重新发现孩子,发现自己?走吧,宝贝儿!这不仅是一场旅行!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好的教养在路上》温情上市一段写满故事的梦想之旅一本温暖心灵的成长日记韩*女背包客 掀起【亲子旅行】大流行200余副精美照片,彩色印刷全景展现异国风情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一聊。让背包装满希望,给孩子体验未知的可能。让汗水承载梦想,给孩子发现世界的机会。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旅行的书。某一天,作者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历了5个国家——英国、土耳其、希腊、埃及、德国。作者将旅行种的所见所闻,或欢喜、或伤心,女儿的成长、自己的变化,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似随笔,似日记,温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这既是专门为儿童准备的一本童话,又是一本有趣的教育指南。
目录
序:纯阳,我们去看沙漠狐好不好?
英国——对7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甜蜜还是苦涩
人间处处有天使
与身边的事物告别
妈妈!这是幸运的1便士
如果跟金发的费伊成为朋友的话
乡间小路的早晨
今天我们没有房间可住
幸福不是你的特权
纯阳丢了
科茨沃尔德,时间静静流淌
纯阳教给我的旅行方法
I’m Happy, Happy, Happy!
思念,用鼻尖的香气铭记
土耳其——比葡萄籽更深邃的人情味
对不起,Thank you
想留住的风景
你知道怎么区分土耳其男子吗?
明天还会来吗?来这个胡同?
心里发冷的那天下午
我天生就只是个土气的游客
漂亮的宾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奶奶的后一次外出
不能沟通的对话
今天,我要求婚
妈妈没有honey也会伤心吧?
现在不再害怕次
月光悲伤地倾斜在头上
我想让你看的、旅行的关键是人
埃及——离开之后知道的故事
从卢克索寄出的平安信
埃及旅游的开场白,令人怀念的荒凉感
I have no money,you have money
凌晨,我被送到了急诊室
星星落下的沙漠
你对埃及人又不了解
你女儿是我真正的朋友
国家贫穷的话,国民也会变得贫穷吗?
纯阳放声痛哭的那天
我要跟妈妈一起旅行的理由
我们现在算是埃及人了
看到了埃及的希望
希腊——如同你白色的心灵,如同你绿色的梦想
寻找提拉女王
我知道随风而逝
没有道路的时候,该怎么走呢?
我真想爸爸
我是在等待月亮
旅行应该是心血来潮的想法
德国——感谢我们的后一程是你
与甜蜜的你的次相遇
在等待圣诞节的街道上
妈妈因我的健康成长而感恩?
为了七岁的哲学
简易火车站,隐约离别的瞬间
旅行的后一晚
结语:你想和孩子一起长途旅行吗?
作者介绍
朴善娥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医学院。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能走遍世界。在生活中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她都用旅行的方式激励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不被打倒。有一天,她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纯阳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她再次感受到了旅行的。她坚信,把背包装满梦想和希望,带着孩子走遍世界,才是对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因此直到今天,她还经常带纯阳一起云游四方。“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会和纯阳绕着地球转两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带着泥土气息和远方光影的质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应该只是在四方的教室里完成,而是应该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生命体验。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动感和探索欲,它暗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路径——教育即旅行,旅行即成长。虽然我还没有翻开书页,但光是这个概念,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在路上,用最真实的方式去触碰那些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让知识拥有了温度和广阔的背景。这种“在路上”的教育理念,听起来就像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温柔反抗,提醒着我们慢下来,去观察,去感受,去让孩子在行走中构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期待能从中看到一些实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心得,关于如何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保持教育的定力与灵活。
评分那种“用双脚丈量世界,用心灵感知万物”的描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实生活”的渴望。如今的孩子,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却似乎在“精神的独立行走”上有所欠缺。这本书的理念,似乎提供了一种对抗这种“温室效应”的良方。我设想,在异国的街头,孩子可能需要自己去辨认方向,去尝试用蹩脚的外语点餐,去观察不同肤色的人们如何生活、如何互动。这些“非标准答案”的经历,才是真正塑造一个人品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引导孩子去“用心灵”理解那些与自己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同理心和世界公民的意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这需要父母极高的引导技巧和自我约束力。
评分从文案中流露出的那种朴素而坚定的教育信念,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勇气。敢于放下既有的舒适区,选择这样一条充满挑战的教育道路,本身就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一种无声的宣言。这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究竟在为孩子构建一个多么强大的“信息茧房”?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告诉我们如何打破这个茧房,让孩子真正地“长大”,这里的“长大”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一种心智上的独立和成熟。我期待看到书中那些具体的、可能略显狼狈但绝对真诚的瞬间,比如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挫败感,以及最终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克服它,那种瞬间迸发出的自信和喜悦,才是任何奖状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宣传语中“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的数字组合,立刻勾勒出一种史诗般的旅程轮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光游览,更像是一场深入文化肌理的田野调查。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如此紧凑的行程中,确保孩子的学习质量和体验的深度。是怎样的教育智慧,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冲击和环境变化中,依然能保持学习的节奏,甚至让这些变化成为最好的教材?我想,这需要极高的组织能力和对孩子心理状态的精准把握。相比于那些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打卡式”旅行,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旅途中的“意外”——那些计划外的延迟、语言不通的尴尬,或者突如其来的迷路,是如何被巧妙地转化为生动的教学瞬间。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恰恰是传统教育体系最难培养的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我推测会是动态且富有层次的。它不像一本理论堆砌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夹杂着汗水、欢笑与感悟的游记。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腻地描绘出这80天里,孩子思维模式的转变轨迹。是哪一个瞬间,异国的建筑不再只是图片上的样子,而是转化成了具体的历史脉络?是哪一次与当地人的交流,让他们对“家”的概念有了更广阔的理解?这种将宏大的地理概念和微小的个人体验完美结合的叙事,是阅读体验的关键。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可复制的灵感”,即便是不能进行如此大规模旅行的普通家庭,也能从中汲取养分,找到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行走与成长”理念的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