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养育有道:育儿传言粉碎机 |
| 作者 | 新浪母婴研究院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接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44852081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新生儿要挤乳头?涂抹母乳可以治疗湿疹?发烧会烧坏脑子?把尿要趁早?…… |
| 作者简介 | |
| 新浪母婴研究院 为粉碎传统育儿谣言,帮助父母们树立正确育儿观念,2015年11月,新浪网育儿频道创立新浪母婴研究院。近百位外儿科专家、妇产科专家、眼科专家、口腔科专家、营养专家、亲子教育专家等等组成顾问团,为二孩时代下的年轻父母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 截至目前,新浪母婴研究院已联合专家团开展了数百场直播和讲座,深入广大父母中间,推广专业育儿知识,足迹遍布全国几十个省份。 |
| 目录 | |
| 日常护理篇 新生儿要挤乳头吗? / 002 新生儿不能竖抱? / 005 月子房的灯光越昏暗越好? / 007 后脑勺睡出来的枕秃,就是缺钙? / 008 睡米枕头可以使宝宝的后脑勺更好看? / 011 宝宝的鼻梁捏捏就能变挺? / 013 学步车能帮助孩子学走路吗? / 014 “把尿”要趁早? / 016 宝宝眼屎多就是上火? / 018 张嘴睡觉会让孩子变丑,是真的吗? / 021 宝宝打呼噜睡觉更香,根本不用理会? / 023 宝宝爱出汗就是缺锌? / 026 夏季穿纸尿裤容易长痱子、得尿布疹? / 029 给宝宝吹空调容易惹得一身病? / 031 蚊子偏爱O 型血的宝宝? / 033 孩子1 岁以内牙还没长全,还要给孩子刷牙吗? / 036 宝宝噎住了应该马上喂水? / 038 “亲孩子一口,孩子就丧命”是危言耸听吗? / 042 …… 小儿喂养篇 初乳很清,对新生儿没营养? / 058 新生儿光喝母乳营养不够? / 061 哺乳的姿势会影响宝宝的视力? / 064 宝宝一出生就要补钙? / 065 6 个月后母乳没营养,干脆不喂了? / 068 妈妈发烧、患炎,母乳就不安全了吗? / 070 哺乳期会“减奶”? / 072 哺乳期不会怀孕? / 074 乳房小奶就少吗? / 076 催乳师能使奶水变多? / 078 月经期奶水变脏,不能喝? / 082 奶粉越浓越有营养? / 084 冲奶粉时,先加奶粉后加水? / 086 添加辅食,越早越好? / 089 6 个月宝宝添加辅食蛋黄? / 092 …… 疾病健康篇 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好,再贵我也要打? / 116 自费的二类疫苗根本不用打? / 119 发烧是一种病,对身体有害? / 122 发烧会“烧坏脑子”? / 125 宝宝发烧,“捂汗”就能退热? / 128 宝宝发烧,用酒精擦浴效果更好? / 131 发烧就应该马上喂退烧药? / 134 咳咳咳,小心咳嗽引发肺炎? / 137 大便偏稀就是腹泻? / 140 宝宝腹泻要立即止泻? / 143 宝宝腹泻不应吃东西,而是要多喝水? / 146 宝宝便秘吃香蕉就好? / 149 婴儿便秘,来点蜂蜜? / 153 奶癣就是喝奶引起的? / 155 涂抹母乳可以治疗湿疹? / 158 …… 早期教育篇 “3 岁看大,7 岁看老”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 202 都说“贵人语迟”,是真的吗? / 205 宝宝太小,让宝宝学游泳是不是很危险? / 208 宝宝年纪太小,带宝宝到处旅游对宝宝成长没帮助? / 211 不能给2 岁以内的孩子看电视,是真的吗? / 214 都说教育有不能错过的关键期,关键期真的存在吗? / 218 都说隔代教育难,真是这样吗? / 220 穷养儿富养女,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 223 要赢在起跑线,5 岁让孩子学英语晚了吗? / 225 “你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这样回答对吗? / 228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起来惭愧,我曾经非常痴迷于那些号称能“加速宝宝大脑发育”的早教玩具和课程。市面上那些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教具,我几乎扫荡了一半,深信只要投入足够多的“智力资源”,我的孩子就能在起跑线上领先。我记得有一本书,详细罗列了不同月龄宝宝应该掌握的技能点,每完成一项我就给自己打个勾,没完成就焦虑得不行。那种“军备竞赛”的感觉,让我对育儿这件事的体验变得非常功利和紧张,完全失去了享受亲子时光的乐趣。那些书描绘的蓝图太完美了,仿佛孩子是一块可以被雕琢成任何形状的璞玉,而我们做父母的,就是那个手持刻刀的艺术家。然而,现实是,孩子有他自己的意愿和节奏,很多时候,最好的学习就是无目的的玩耍和探索,而那些过度强调“目标性”和“效率”的读物,反而成了束缚我们自然天性的枷锁。
评分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曾经买过一本专门讲“正面管教”的书,结果读完后,我反而觉得更不会管教孩子了。这本书里充斥着大量的理论术语和复杂的沟通技巧,比如“共情式倾听”、“非暴力沟通模式的五步法”等等。我努力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尝试用那些复杂的句式去和他对话,结果往往是,等我组织好一套完美的“正面回应”时,孩子的情绪已经过去了,或者根本没听懂我在说什么。这本书的作者仿佛假设我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家,拥有无限的耐心和清晰的逻辑。但事实是,我们都是疲惫的普通父母,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最需要的是简单、直接、能立刻奏效的指导,而不是一套需要反复排练的“话术”。那本书,理论上很美,实践起来却是灾难,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失败的演员,演不好这场亲子大戏。
评分我得说,在我家那位“小祖宗”刚出生那会儿,我简直活在了信息爆炸的漩涡里。各种论坛、育儿APP,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祖传秘方”,简直让人应接不暇。那时候,我买过好几本市面上热销的育儿手册,每一本都说得头头是道,但问题是,它们彼此之间常常互相矛盾!比如,A书说要严格遵守时间表,培养规律性;B书却强调要跟随宝宝的“内在节奏”,一切随缘。我试着按照A书的方法,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换成B书的理念,我又担心会不会把孩子惯坏。那种精神内耗是巨大的,每天都在“对不对”的自我怀疑中度过。我买的那几本书,虽然都在努力提供帮助,但最终效果往往是加剧了我的选择困难症,让我感觉自己永远在“做错事”。它们似乎更专注于构建一个“理想化宝宝”的模型,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这种“一刀切”的倾向,让我非常头疼。
评分我记得那段时间,我沉迷于各种“睡眠训练”的理论,简直把孩子的卧室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实验室。有一本很流行的书,教导家长如何“控制”宝宝的睡眠,哪怕孩子半夜醒来哭泣,也要坚持“等待五分钟,再等待十分钟”,直到孩子自己平静下来。我执行了,天知道,那五分钟和十分钟对一个无助的婴儿来说是多么漫长而残酷的煎熬,我躲在门外听着心都碎了,感觉自己像个残忍的教官。这本(指我之前读过的书)让我对“规矩”的理解变得僵硬无比,它似乎把“爱”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之上,把建立良好的亲子联结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睡眠联结,是建立在信任感和安全感之上的,而不是靠冷冰冰的程序就能达成的。那些强调绝对服从的理论,带来的更多是亲子关系的紧张,而非和谐。
评分这本育儿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避雷指南”!我记得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听到的那些所谓的“育儿金科玉律”简直能把我逼疯。一会儿说要“飞机抱”才不吐奶,一会儿又说孩子哭了就得马上抱起来,不然会养成坏习惯。看得我是晕头转向,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把孩子养出了什么“毛病”。我尤其对书里那种斩钉截铁的论调感到焦虑,好像全世界的育儿专家都同意这一点,只有我不知道。可自从翻开这本书(我不是说《养育有道》这本书,而是泛指那些我读过的、试图帮我解决困惑的书籍),我才发现,很多看似铁板钉钉的规矩,其实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都市传说”。那些教人焦虑的“必须如何如何”的论调,很多都是基于经验而非科学的臆断。这本书(此处指代我阅读过的其他育儿书籍)让我开始学会质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铺天盖地的育儿建议,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它提供了一种更宽容、更灵活的视角去看待育儿过程中的起起伏伏,让我明白了,没有一套标准答案能适用于所有孩子和家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