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春秋列国地理图志
定价:130.00元
作者:黄鸣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10517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吸收现代地理学与地图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地图绘制技术,以及遥感科技成果,来对春秋时代的历史地理状况进行梳理,以图志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春秋列国地理图志》共考释照春秋时期列国地名1210条,诸列国单独成章,先列举其国渊源,再略述其疆界范围,其下则分都城、水以及与水相关地名、山、道路、关塞、城邑与地等。书中所配地图115幅(内含彩色地图12幅,黑白地图103幅),皆作者亲手编绘,庶使读者一书在手,左图右史,能获达经通史之效。
目录
作者介绍
黄鸣(1976~),湖北监利人.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十,复旦大学吋,义系博士,主攻先秦两汉义学与文化、历史地理学等。着有《左傅与春秋时代的文学》,主编有《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等.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厚重的图志时,我内心是抱着几分审视态度的,毕竟“地理图志”这类书籍往往容易陷入枯燥的资料堆砌。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它没有按照简单的行政区划来罗列,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叙事性的结构,将地理要素与历史事件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机械的疏离感,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个时代的故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文献的整合能力令人叹服。那些散落在《左传》、《国语》乃至一些地方志中的模糊地名和水系变迁,都被这位考据者一一梳理、核对,并以现代的地理学标准进行了标注和复原。这种跨学科的打通,使得地图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大大提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方国”变迁的专题图,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原文化辐射与被吸收的过程,提供了理解春秋社会动态结构的一个绝佳视角。这本书不仅是给历史学家的,对于任何对古代文明的源头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都是一次值得深入探索的旅程。
评分这部《春秋列国地理图志》的问世,无疑为我们研究先秦历史和地理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图谱绘制上的精细考究与独到见解。每一幅地图不仅标示了当时主要的城邑、河流、山脉,更巧妙地融入了当时的政治版图变迁,这对于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格局至关重要。翻阅地图时,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例如,在描述晋国扩张的图示中,作者通过不同的着色和符号系统,清晰地勾勒出了其军事力量渗透的脉络,这比单纯阅读文字记载要直观得多。此外,图册对一些关键战役发生地的地形地貌还原也十分到位,让人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天时地利人和”在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意义。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张带着历史温度的寻踪地图,让人不禁想要沿着图上的线条,去探访那些烟云散尽的古老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整体而言,其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图志在众多相关研究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案头不可或缺的常备书。
评分作为一名古地图爱好者,我可以说,这本书在地图风格上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它没有盲目追求古代地图的古朴感而牺牲清晰度,也没有完全采用现代的制图规范而显得过于冰冷。作者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使得图例的标识既符合学术规范,又在色彩运用和元素布局上,能让人感受到春秋时代特有的那种质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尤其是那些关于特定文化圈的专题图,比如对“戎狄”活动范围的界定和描绘,作者引用了大量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使得原本模糊不清的“边缘地带”也具有了相对清晰的地理轮廓。这种将“已知”与“推测”清晰区分开来的标注方法,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诚信。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拓宽我们对春秋时期文化地理概念的理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成功地将冷峻的地理坐标注入了鲜活的历史叙事。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图志的,初衷只是想快速查阅一下某个特定诸侯国的疆域范围。但令人意外的是,我完全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吸引住了。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水系和交通网络的细致描摹。在古代,河流往往是生命线和交通走廊,但现代地图往往只显示主要水系,而本书则非常详尽地标注了许多在史书中一笔带过的小支流和季节性水路,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的漕运和军事调动路线至关重要。比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河流图,我能清晰地看出一些关键渡口是如何随着河流改道而兴衰的。这种注重细节的考证精神,使得这部图志在严谨性上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在哪里”的答案,更是“为什么会这样”的佐证。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纸张选择也堪称一流,大开本的设计让复杂的地图细节得以完美呈现,即便是长时间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人性化的考量。
评分我通常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啃”的学术著作抱有敬畏之心,但《春秋列国地理图志》却给我带来了一种近乎“发现宝藏”的兴奋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你会忍不住经常翻开、对照着阅读其他历史典籍的伴侣。其编纂的功力深厚,体现在对历史地理概念的精准把握上。例如,对于一些诸侯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都城迁移”现象,图志都做了详尽的标记和对比分析,这在以前的单本著作中是很难找到如此系统的呈现的。更让我赞叹的是,本书在对“边陲之地”的描绘上,展现出了超越传统中原视角的胸襟。它没有将目光局限于晋、楚、齐、秦这些大国,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还原那些在史书中地位略显边缘的方国和部落的地理生态,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春秋时期多元政治格局的认知。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地图”,它不仅绘出了山川河流,更描摹出了历史演进的复杂肌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