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研究是中国美术史中的显学。武氏祠及其所属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同时也是汉代研究的显学。
缪哲教授近年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考古出土的墓葬材料,重建西汉中后期及东汉早期的汉代帝国艺术,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本书是其集成之作。
书中在集中探讨了《天帝图》《祥瑞—灾异图》《孔子师老子》《周公辅成王》《楼阁拜谒图》与《车马(卤薄)图》等一系列核心主题之后,更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上,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此后以人物叙事为主要内容的状物性绘画,成为统治近千年的新艺术传统。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说到底还是史学研究观念的问题。还原和探究真相必须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具体详实的材料的基础之上,否则人皆可以臆想附会。先有观念,后再填充,虽逻辑自洽,然去历史的科学远矣。这是个人思想的抒情,材料文献不过是装点物而已。再说被人标榜的诘屈聱牙的“古典”文风,余实不知还有这样的“古典”存在!喜作陌生概念术语,然又不准确。爱引西方文献图像,结果也是多歧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尽管身边很多人对此书有各个方面的批评,而自己读时也看到了书中包括但不限于的过度阐释、断代错误、定性错误,以及错字等等各种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个人觉得此书的成功点在于顺利地以“经学”为主要脉络,对汉代画像作出了不同于既往“侈谈升仙”的解释系统;又以艺术之下移为主要枝干,对汉代石祠形式与内容的渊源做出了合理解释。单就其所选的研究路径与所得出的大体结论框架来说,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出色的研究。
评分##绝顶聪明人写的好书。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