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戰爭機器”,水平如何?
除瞭“老套筒”、“漢陽造”,當時的戰爭製造業,還齣産過哪些産品?
盡管落後,中國的裝備製造業,仍然有力支撐瞭戰爭的勝利,這其中,又有著怎樣復雜的政治、經濟博弈?
本書通過詳實的史料以及豐富的實例,全麵展示瞭抗日戰爭爆發前,裝備工業的動員和備戰,戰爭期間的頑強與堅韌以及對後來中國工業發展的影響。
本書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時代背景,著重論述中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裝備工業在這場戰爭爆發前後的演變和戰爭與工業發展間關係的著作。
這部著作重點論述瞭戰爭爆發前中國裝備工業化的狀況和發展裝備工業的諸種前期準備,戰爭爆發後國統區、淪陷區、紅色根據地裝備工業的演變基本情況,以及戰後裝備工業的命運。本書是對經濟學德國曆史學派傳統的雙重接續與發展,是一部中國經濟史學界近年少有的描述分析戰爭與中國工業發展關係的著作,深具理論特色。
##圍觀彆人傢的博士論文。重新審視戰爭與經濟關係的切入點非常好,現代經濟學正一步步排除道德、曆史、文化、政治和戰爭,仿佛隻有足夠純粹纔能成為一門獨立自足的學科,毫無疑問這種“真空”社會科學最終將變的又純又無用。最近得到很有趣的知識點,所謂計劃經濟、凱恩斯主義並不是什麼空想福利主義,而恰恰是一種戰時經濟體製。其實仔細迴想一下它們的産生背景也就很能理解。正如桑巴特所言,資本主義經濟一直是在戰爭與國傢建設中完善的,而不是如今天所吹噓的什麼自由市場。真正能檢驗一個組織係統是否有效的隻能是各種意義上的“戰爭”,而不是所謂市場的有效性,而這也是現在很多韌性理論所主張的。最後感謝餘亮老師的安利~
評分 評分##老師的著作。
評分 評分 評分##戰爭對於現代經濟所起的作用,或許就如馬剋思看到的不列顛人在印度的統治一樣。
評分##除瞭開頭一部分,國統區的大部分都是在重復的水文字,雖然有許多數據,但基本都是在講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工業的曆史,數據也隻是曆史資料而已。深入分析較少,有關蘇區的又一筆帶過。參考文獻很多,但宣傳語裏用通過李斯特等經濟學傢學說研究曆史,就是空話。壓根就沒有多少深入分析。
評分 評分##書中關注瞭抗戰時期中國工業麯摺的發展過程,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包括領導人的重視,工業發展艱難曆程,以及各個分割區域中的工業發展特點,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