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培养了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
定价:29.00元
作者:丁艳丽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63935383
字数: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孩子是一项教育大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更是责任重大。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父母希望的延续,让自己的男孩了不起是天下父母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深刻影响着孩子早期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为此,《培养了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在讲故事之余,更为父母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相信能为您提供一份帮助。
内容提要
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知道根据男孩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去培养他们,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孩子,甚至还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很难想象,这样的父母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正是从现实中父母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以指导父母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为目的,《培养了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主要从诚实、自信、宽容、感恩、立志、机遇、交际、自主、意志、胆识、担当11个方面,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借助于经典的小故事来进行讲解。同时,还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来帮助父母培养男孩。衷心希望《培养了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能够成为天下父母培养男孩的宝典秘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自私的孩子并不少见。自私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让孩子从小克服自私的毛病,培养男孩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通过引导,教育男孩与他人分享
父母应该从孩子懂事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精神。所以,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是父母刻不容缓的工作。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分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双方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在心理意识、个人判断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未发育成熟,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弄得不好,就可能导致不良现象的出现。
另外,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宝贝,男孩也一样。这些东西也许是男孩特别喜欢的,也许是男孩认为重要的人送给她的礼物,也许对男孩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总之,我们提倡男孩与人分享,但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应该与人分享。父母应该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宝贝,并教育男孩珍惜自己的宝贝。
2.父母要做出好的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私”是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出现“自私”心理也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但是人类社会是群体生活,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关心和帮助。为了避免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父母要重视帮助孩子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逐步培养其产生利他行为。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享受公共服务的时候,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要按次序排队,这是分享公共服务的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守;在社区散步,去公园玩,在购物中心逛街的时候,要做孩子的楷模,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因为这么多的人一起分享周围的一切,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别人分享的权利。
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父母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分享其实不是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
序言
章 诚实守信——好男儿一言九鼎
1.韩信的承诺
2.放弃虚假的100分
3.球王戒烟
4.一辆借出的自行车
5.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
6.少校发布的命令
7.一场特殊的考试
8.被拆掉两次的亭子
9.敢跳舞的诚实人
第二章 充满自信——试看天下谁能敌
10.自信是一种力量
11.推开虚掩的门
12.汤姆森的自信罐
13.只要行动,就有奇迹
14.你能够心想事成
15.面试的故事
16.美国负盛名的男中音歌唱家
17.你是的
第三章 心胸宽广——光明磊落胸襟宽
18.真假爱因斯坦
19.偷饼贼
20.鲍叔牙举荐管仲
21.启功的宽大胸怀
22.郭子仪释怨
23.帮助诽谤者谋生
24.一份贺礼
25.核桃树和桃树
26.化解争执的老父亲
第四章 知恩图报——真诚地感谢别人
27.应知恩,懂谢恩
28.三弟的储蓄罐
29.一篮子金黄的感恩
30.感恩的心
31.艾迪的鞋
32.保罗的新名字
33.圣诞礼物
第五章 胸怀大志——好男儿志在四方
第六章 善抓机遇——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七章 交际能力——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
第八章 自主能力——掌握自己的未来
第九章 意志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
第十章 挑战困难——莫畏前途多险滩
第十一章 勇于负责——敢作敢当真豪杰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厚重而轻盈”的结合体。它的内容积淀了深厚的教育理念,但呈现出来的阅读体验却是极其轻松愉快的。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把它仅仅当作一本育儿指南来对待,它更像是生活中的一个智慧伴侣。在遇到一些棘手的亲子沟通问题时,我甚至会习惯性地翻开它,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想从那些优秀的故事中汲取一点解决问题的灵感和心态上的调整。这种可复用性和持久的启发性,才是衡量一本教育类书籍价值的关键所在。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SOP流程,而是一种更具弹性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哲学。我已经推荐给身边几位正在为孩子成长烦恼的朋友,相信他们也能从中获得类似的、令人茅塞顿开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让我感到惊喜,它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书籍的枯燥和晦涩。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如同散文般优美,即便是探讨一些看似严肃的教育议题,也能处理得轻描淡写,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我发现自己常常沉浸在那些情境描绘中,仿佛能闻到故事里阳光晒过的草地气息,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喜悦。这种文学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代入感。对于我们这些忙碌的家长来说,阅读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如果内容本身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人心,很容易就会束之高阁。这本书却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愿意放下手机,安静地享受这段阅读时光。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培养男孩”,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引导者”的心灵成长记录。我期待着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去面对那些育儿路上的小怪兽。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遵循着男孩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核心能力建设的脉络。我注意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成功案例,而是深挖了每一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学原理,但呈现方式又极其巧妙,用故事做掩护,让道理润物细无声地渗入读者心中。特别是关于“挫折教育”和“责任感培养”的篇章,处理得尤为高明。没有采用强迫式的说教,而是通过那些充满戏剧张力的瞬间,展现了男孩从逃避到面对,从依赖到独立的心路历程。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大人常常急于替孩子扫清障碍,反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教育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影子,并温柔地提示我,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比任何捷径都重要。这种深刻的反思价值,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挑剔的读者,尤其是在涉及儿童心理的领域。这本书最让我信服的一点是,它展现出的对“男孩特质”的深刻理解。它没有将男孩塑造成刻板印象中的“小大人”,而是尊重了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有时略显冲动的天性。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巧妙地将这些“天性”转化为积极的能量,教导家长如何“疏导”而非“压制”。比如,对于那些爱拆东西的孩子,书里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背后的原理,将破坏欲转化为创造欲。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视角,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被理解。它让我确信,这本书是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构建教育蓝图的,而不是用成人的标准去套用和改造他们。这种“看见”的力量,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朴实中透着温暖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教育智慧。我通常对育儿类的书籍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市面上的同质化内容太多,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操性。然而,这本书的整体气质却给人一种“知心良师”的感觉。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娓娓道来那些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品格的关键时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细腻,她似乎总能捕捉到孩子内心最微妙的波动,并将其转化为一个个清晰可循的故事场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孩子目前的成长阶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植入这些“故事力量”。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但它传递的不是冷冰冰的法则,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引导,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陪伴与理解,而这些故事,正是开启理解大门的钥匙。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某些片段应用到我与孩子的日常对话中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