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东走到西——青少年艺术百科全书
定价:32.00元
作者:周文敏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639334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从东走到西——青少年艺术百科全书》由周文敏编著:让艺术滋润我们的心灵,让艺术启发我们的人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对艺术的追求,能够开启青少年的精彩人生,让青少年从此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内容提要
《从东走到西——青少年艺术百科全书》由周文敏编著: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正处在青 春期的青少年。正是因为青少年处在这样敏感的时期,才更加需要艺术的滋润和启发。《从东走到西——青少年艺术百科全书》就是以增 进青少年对艺术的理解为目的,从外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同时入手,从文学艺术、音乐 艺术、表演艺术、绘画艺术等几个艺术分支来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培养青少年对于艺术的热情,进而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 懂得艺术,欣赏艺术,热爱艺术。
目录
章 文学艺术
文学的表现手法
诗歌
词
史诗
小说
散文
戏剧文学
民间文学
欧洲的抒情诗——十四行诗
欧洲的田园生活——牧歌
西方的四大民族史诗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
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比较文学
表现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未来主义
文学与意识流
达达主义
超现实主义
“迷惘的一代”
魔幻现实主义
解冻文学
荒诞派戏剧
黑色幽默
新现实主义
古希腊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古罗马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意大利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西班牙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英国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法国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德国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 音乐艺术
音乐语言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
拨弦乐器
键盘乐器
拥有千年历史的五线谱
拥有“和鸣”与“竞争”意义的协奏曲
圣咏与民间音乐的结合——奏鸣曲
用于行军的进行曲
从标题音乐兴起的交响曲
从民间舞曲发展来的圆舞曲
源于骑士文学的小夜曲
黑人音乐的代表——爵士乐
“离经叛道”的摇滚乐
音乐指挥和指挥棒
西方音乐之父——巴赫
对英国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的亨德尔
交响乐之父——海顿
音乐艺术中的丰碑——莫扎特
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
19世纪的“小提琴”——帕格尼尼
书写音乐“标准教材”的车尔尼
被称为“歌曲”的舒伯特
19世纪的音乐“鬼才”——柏辽兹
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门德尔松
被称为“诗人音乐家”的舒曼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
被称为“钢琴”的李斯特
德国的歌剧创作者——瓦格纳
19世纪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
德国抒情歌剧的代表人物——古诺
“具有取之不尽的旋律才赋”——奥芬巴赫
“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
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柴可夫斯基
拥有法国式音乐语言的夏布里埃
“北欧的肖邦”——格里格
开启跨时代意义的大师——德彪西
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理论的勋伯格
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格什文
20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
“欧洲音乐的总指导”——卡拉扬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传唱了干百年的《阳关三叠》
古代的音律——五声十二律
中国古老的乐器——陶埙
俞伯牙与《高山流水》
中国现存古琴曲中有战斗气氛的
《广陵散》
古代音乐艺术中的瑰宝——编钟
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国歌的创作者——聂耳
“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
第三章 表演艺术
由模仿他人的行为演变而成的艺术形式——哑剧
在“二战”后繁荣一时的马戏
芭蕾舞蹈
社交舞蹈
神秘剧
印度梵剧
荒诞派戏剧
真实主义歌剧
教会戏剧
意大利的艺术喜剧
电影的发明者与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
“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
美国现代舞蹈的奠基人——邓肯
的喜剧演员——卓别林
电影蒙太奇之父——爱森斯坦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
具传奇性的电影导演——布努埃尔
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士尼
布烈松与他的“电影书写”理论
好莱坞的神话——盖博
世界影坛上不朽的形象——奥立弗
“脚尖上的莎士比亚”——乌兰诺娃
费雯丽与《乱世佳人》
瑞典的国际影星——英格丽·褒曼
“第五摄影棚”——费里尼
当代影坛的亮丽风景——帕索里尼
永远美丽的女人——玛丽莲·梦露
的百老汇
美国音乐剧
中国原始社会的乐舞艺术
轻盈敏捷的盘鼓舞
雍容华贵的唐代舞蹈
具有讽刺意味的民间小舞
宋元明清时代的舞蹈与戏曲
中国汉族的民间舞蹈——绸舞
少数民族舞蹈——长鼓舞
民间的传统舞蹈一龙舞、狮舞
古代舞蹈的动作——长袖善舞
中国早的一种戏曲形式——南戏
成熟、完整的戏曲形式——元曲
中国的国粹——京剧
“伶界大王”——谭鑫培
“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尚派”京剧艺术的开创者——尚小云
“四大名旦”之一——苟慧生
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
京剧中的“生旦净丑”
戏曲中的群众演员——龙套
“百戏之祖”——昆曲
从落地唱书演变而来的越剧
“莲花落”—_评剧
剧目数量位列剧种之首的秦腔
“自唱自乐”的黄梅戏
广东大戏——粤剧
“蜀戏冠天下”——川剧
“靠山吼”——豫剧
形成于清朝的大鼓书-
出现在明朝末年的苏州弹词
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皮影戏
古代称为“傀儡戏”的木偶戏
流行于北方的口头表演艺术——平书
从明代“象生”演变来的相声
“一人说笑话”的马三立
相声界一代宗师——侯宝林
拥有近300年历史的二人转
“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赵丹
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周璇
“电影皇帝”——金焰
“电影皇后”——胡蝶
命运的“神女”——阮玲玉
“性格演员”——蓝马
“舞台干面人”——袁牧之
东方女性的代表——白杨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郑正秋
中国电影发展的指路标——蔡楚生
第四章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
西洋绘画
绘画技法
西方绘画流派
意大利绘画之父——乔托
扬·凡·艾克与新型油画
出身于皮革工匠家的画家——波提切利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达·芬奇
将科学同人文主义和哲学思想融合的丢勒
架上画的先行者——乔尔乔内
后世古典主义者的典范——拉斐尔
对欧洲油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提香
西班牙的天才画家——格列柯
反映民族风情的画家——勃吕盖尔
用绘画来歌颂生活的鲁本斯
17世纪荷兰的画家——伦勃朗
荷兰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霍贝玛
影响印象派画家的华托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达维特
被授予“金色桂冠”的安格尔
“印象派中的米勒”——毕沙罗
改变时代绘画的巨匠——马奈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列宾
奏响19世纪艺术的新声——高更
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凡·高
后印象主义的首领——修拉
影响毕加索的画家——蒙克
康定斯基与“蓝色骑士”组织
20世纪负盛名的美术巨匠——马蒂斯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蒙德里安
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绘画大师——毕加索
未来主义美术的核心人物——波丘尼
影响先锋艺术家的大师——莫迪里阿尼
“乡愁与爱的画家”——夏加尔
后现代主义的鼻祖——杜尚
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师——达利
“画绝、才绝、痴绝”——顾恺之
专绘寺院佛像的高手——张僧繇
“丹青神化”——阎立本
“画圣”——吴道子
创立“开图千里”的荆浩
“关家山水”——关仝
“照耀千古、为百代师法”——李成
“董巨”画风——董源、巨然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创造“瘦金书”体的赵信
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马远
善画“边角之景”的夏圭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
明代画坛巨匠——文徵明
的唐伯虎——唐寅
工匠出身的画家——仇英
明清成就高的画家——朱耷
喜画兰、竹、石的郑板桥
“后海派”的大师——吴昌硕
打破“正统”的扬州八隆
20世纪国画大师——齐白石
现代艺术的开拓者——黄宾虹
借鉴了日本画技法的何香凝
徐悲鸿与马
早的旅法女画家——潘玉良
书画理论家——潘天寿
现代画坛巨匠——李苦禅
创立泼彩画法的张大干
铺天盖地的“火块文章”——傅抱石
使古老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李可染
第五章 书法艺术
书法的字形结构
书法艺术的章法布局
甲骨文
金文
石鼓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创造千古称绝的“飞白书”——蔡邕
“草圣”——张芝
“楷书之祖”——钟繇
“天下行书”——王羲之
书法“小圣”——王献之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欧阳询
被称为“虞体”流派的书法家——虞世南
晋人书风的继承者——褚遂良
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颜真卿
拥有“张颠”之名的张旭
“狂草”——怀素
“柳骨”的创造者——柳公权
集晋唐书法之大成者——赵孟叛
“气魄恢宏”的鲜于枢
将草书推上新高度的祝允明
开创了“印外求印”的赵之谦
第六章 雕塑艺术
雕塑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古代的泥塑艺术
小如米粒的微雕
世界雕塑之
东阳木雕的由来
贝雕的由来
根雕的由来
古碑的由来
牙雕“一粒米”的由来
秦始皇兵马俑
昭陵六骏
十三陵墓前石雕的由来
中国四大石窟
乐山大佛的来历
岳坟铁像的由来
维纳斯雕像的故事
撤尿小孩铜像的由来
冰雕艺术的由来
蜡像的由来
希腊雕塑为什么大都是
华沙美人鱼的由来
自由女神像的由来
西方雕塑史上的四大高峰
作品已经失传的雕塑家——米隆
创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雕刻家——菲狄亚斯
将巴洛克艺术推向的贝尼尼
历史天空中的耀眼明星——罗丹
古埃及雕塑
古希腊雕塑
古罗马雕塑
中世纪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当代世界雕塑
第七章 建筑艺术
世界六大宫殿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世界十大足球场
中国的万里长城
嘉峪关
居庸关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故宫为伺有九干九百九十九间半房
广场的华表是怎么回事
宫殿庙宇为什么多是红墙黄瓦
中国传统古建筑上的飞檐脊兽
名称的由来
雍和宫
沈阳故宫
十三陵
东陵和西陵的由来
中山陵
白马寺的由来
阿育王寺的由来
金山寺的由来。 灵隐寺的由来
普宁寺的由来
卧佛寺的由来
园林的由来
世界园林四大流派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四大园林
凯旋门的由来
和平门的由来
凡尔赛宫的由来
埃菲尔铁塔的由来
比萨斜塔的由来
婆罗浮屠塔的由来
人头塔的由来
古罗马斗兽场
伦敦塔桥
伦敦方尖碑的由来
约旦“石头城”
英国“长城”的由来
西敏寺
犹太区英雄纪念碑的由来
莫斯科红场
美国白宫
第八章 其他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
陶器
一直流传至今的黑陶艺术
仰韶文化的彩陶
瓷器
唐三彩
景泰蓝
漆器
拥有花纹和图案的骨器
插花艺术
剪纸艺术
盆景艺术
刺绣艺术
苏绣的由来
发绣的由来
高跷艺术
灯彩艺术
中国四大名石
中国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笔
面具的由来
鼻烟壶的由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设计美学颇有研究的人士,我尤其关注书中图像与文字的平衡处理。很多艺术类书籍往往在图文排版上失衡,要么是文字过多让人望而生畏,要么是插图精美但缺乏深入的文字解读。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似乎深谙“少即是多”的原则,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考量,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的呼吸感,又有效地突出了核心信息。那些被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可见,这对于理解艺术家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至关重要。我甚至觉得,单看那些高质量的印刷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对视觉语言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群——青少年——审美素养培养的郑重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让人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局限于西方古典艺术的范畴,而是似乎有着一个更宏大、更包容的视野。我随手翻阅到关于亚洲传统绘画技巧的部分,发现其讲解方式非常细致,甚至提到了不同媒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微妙差异。这表明作者在进行内容甄选和梳理时,是进行过深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对于一个正在建立世界观的青少年读者来说,拥有这样一本能够提供多元化视角、避免文化偏见的艺术读物,是极其宝贵的。它鼓励的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批判性的理解和吸收,引导他们去欣赏艺术的普适性与独特性,这比单纯记住“谁在哪一年做了什么”要重要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充满活力的封面深深吸引住了。那种色彩的搭配和排版布局,透露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气息,让人立刻对内页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显示出制作的精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一些随机选取的插图页,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他们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青少年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用最直观、最富有趣味性的方式来呈现那些可能略显深奥的艺术概念。这种对“体验感”的重视,对于一本百科全书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性。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热情,而不是让他们沉溺于碎片化的娱乐信息中。这本书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力且优雅的回答。它似乎并没有采取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而是采取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策略。我注意到它在介绍不同艺术流派或大师生平时,往往会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或者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有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向导,正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优秀科普读物必备的素养,而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艺术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高冷存在,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哲学。
评分坦白说,我很少见到一本能将“百科全书”的严谨性和“青少年读物”的趣味性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书籍。通常情况下,为了追求趣味性,内容深度会被牺牲;而为了保证深度,阅读门槛又会被无形抬高。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猜测作者在撰写过程中,一定反复斟酌了用词的精准度与易懂性。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去炫耀学识,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来阐释复杂的艺术原理。读起来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但合上书本后,脑海中留下的知识点却是扎实且持久的。这对于培养年轻一代对艺术的持久兴趣至关重要,它不是一次性的“知识点榨取”,而是一次长期的“审美熏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