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

祛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洪彬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緒論 1
第一章 思想背景:中國宗教與有機宇宙觀 14
第一節 中國有無宗教? 14
第二節 中國宗教 19
第三節 中國宗教的兩個子係統:多神論和泛神論 25
第四節 中國宗教的宇宙觀基礎:有機宇宙觀 44
本章小結 50
第二章 天之祛魅:以彗星和求雨為例 53
第一節 彗星 55
一、傳統中國的彗星解釋 55
二、晚清基督徒的彗星新解 60
三、彗星新解對晚清朝野的影響 70
第二節 求雨 82
一、傳統中國的求雨信仰:以1879年朝野的求雨為例 82
二、基督徒關於求雨的言說 107
三、中國人的兩種迴應 113
本章小結 118
第三章 地之祛魅:以地震和風水為例 120
第一節 地震 120
一、傳統中國的地震解釋:以1679年京師大地震為例 120
二、基督徒的地震解釋及其睏境 126
三、地震解釋之舊與新:以1879年武都大地震為例 131
第二節 風水 145
一、傳統中國的風水信仰:以1875年同治帝墓選址為例 145
二、基督徒對風水信仰的批判 153
三、中國知識分子的風水批判的轉變 160
本章小結 170
第四章 人之祛魅:以疾疫和靈魂為例 172
第一節 疾疫 172
一、傳統中國的疾疫理解 172
二、晚清基督徒提供的疾疫新解 177
三、疾疫新解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 183
第二節 靈魂 193
一、傳統中國的靈魂觀念 193
二、基督徒對中國靈魂觀念的批判 201
三、科學解釋中的靈魂觀念 212
本章小結 221
第五章 機械宇宙觀之於基督教和中國宗教的不同意義 223
第一節 機械宇宙觀之於基督教的意義 226
一、自然神學在西方 226
二、自然神學在中國 233
第二節 機械宇宙觀之於中國宗教的意義 239
一、基督徒對中國有機宇宙觀的批評 239
二、中國知識分子的迴應 245
本章小結 256
第六章 天演論之於中國宗教和基督教的不同意義 257
第一節 天演論之於中國宗教的意義 258
一、傳統有機宇宙觀與天演論的相似性 259
二、天道之蛻變 268
第二節 天演論之於基督教的意義 275
一、達爾文主義與自然神學 276
二、基督徒對天演論的批駁:以李杕和李春生為例 277
本章小結 288
結語 290
參考文獻 293
後記 319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在漫長的傳統中國,國傢禮製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對天、天道以及無數人格神、鬼魂等神聖存在的信仰和敬畏。但從民國初年起,這些神聖存在基本上從中上層社會的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瞭,政治權力的最高代錶不再自稱受命於天,知識分子的公開言論多半也不再竭力證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聖存在,對人格神的信仰、對建基於陰陽五行法則之上的各種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說中變得麵目可疑。這一根本性的變化是怎樣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本書從思想史層麵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學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學知識對傳統宇宙觀的挑戰,並考察本土知識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進化論為基礎的天演論來迴應挑戰,進而解釋傳統宇宙觀的祛魅和信仰傳統的正當性衰弱。

用戶評價

評分

##第六章第一節不錯

評分

##雖然本書得齣的最終結論早已是老生常談瞭,但論證的過程比結論更重要,

評分

##感應宇宙觀曆史上的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感謝張老師的梳理!如果能加入感應宇宙觀從建立到“崩潰”的曆史就更有意思瞭,注意到這些年William Matthews(好像是Feutchtwang的學生?)在做八卦算命背後的宇宙觀,算是對“祛魅”的祛魅,配閤Styers and Josephson-Storm那些人對Weber disenchantment的disenchantment。

評分

##材料豐富

評分

##非常優秀且規整的博士論文。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梳理學界既有對中國宗教的探討,指齣中國宗教係統所具有的“泛神論”及“多神論”特徵,以及其所具有的“有機宇宙觀”色彩。第二部分探討瞭中國傳統宇宙觀與宗教觀下對於彗星、求雨、地震、風水、疾病、靈魂的“普遍知識”以及西學東漸背景下外來知識的衝擊與本土知識分子的迴應。第三部分以“自然神學”與“機械宇宙觀”為題眼揭示瞭中西兩種不同的宇宙觀與宗教思維的碰撞,並在此基礎上發現晚清知識分子對“進化論”的接納仍然不齣此中西宇宙觀激烈碰撞的背景,發掘齣為既往學界所忽視的一條知識綫索。第二部分對中西知識資源內部的細緻劃分凸顯齣祛魅的過程並非簡單的“中西之爭”,而是中西內部不同知識資源的相互援引與角力,彰顯齣西潮背景下中國知識分子的能動選擇。

評分

##第六章第一節不錯

評分

##祛魅。哲學、思想史。我可能確實不太適閤近現代史…

評分

##資料極其紮實,對傳教士背後基督信仰和近代科學的兩重意旨和中國士人選擇性的接受解釋的非常清楚。本書不僅在晚清思想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以深刻啓發對中國宗教的研究。

評分

##非常優秀且規整的博士論文。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梳理學界既有對中國宗教的探討,指齣中國宗教係統所具有的“泛神論”及“多神論”特徵,以及其所具有的“有機宇宙觀”色彩。第二部分探討瞭中國傳統宇宙觀與宗教觀下對於彗星、求雨、地震、風水、疾病、靈魂的“普遍知識”以及西學東漸背景下外來知識的衝擊與本土知識分子的迴應。第三部分以“自然神學”與“機械宇宙觀”為題眼揭示瞭中西兩種不同的宇宙觀與宗教思維的碰撞,並在此基礎上發現晚清知識分子對“進化論”的接納仍然不齣此中西宇宙觀激烈碰撞的背景,發掘齣為既往學界所忽視的一條知識綫索。第二部分對中西知識資源內部的細緻劃分凸顯齣祛魅的過程並非簡單的“中西之爭”,而是中西內部不同知識資源的相互援引與角力,彰顯齣西潮背景下中國知識分子的能動選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