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另起的新文化運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袁一丹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言 鬆動的“起點”

章 “新文化運動”的名與實
一 “反套”在《新青年》上
二 “五四”:“文化”還是“武化”
三 研究係與北大派:“爭個你偏我正”
四 學衡派的張冠李戴

第二章 新文化的運動機製與權勢落差
一 縱的持久與橫的擴張
二 文化運動與地方新政
三 新文化的金字塔

第三章 新文化人的自我改造
一 從“半儂”到“半農”
二 “恥辱的門”
三 陸沉中的自我救贖
四 “瓦釜”之聲
五 “戰士”與“文娼”

第四章 交換廣告中的新文化聯盟
一 新文化的“地方代理”
二 “五四”前後的雜誌聯盟
三 閱讀共同體
四 民初雜誌界

第五章 重構文學革命的前史
一 後之因還是個彆之因
二 科學救國抑或文學救國
三 視同“闌尾”的《去國集》

第六章 作為社交手段的新詩
一 新詩的自我窄化
二 受質疑的送彆詩
三 “社會化”的修養
四 詩可以群
五 海外組黨的挫敗

第七章 新文學傢的遊戲筆墨
一 《何典》的再齣土
二 疑古“廢話”
三 從字體到文體
四 “射他耳傢”

第八章 創造一種新的可讀性
一 係於聲氣抑或文義
二 亞東版《水滸》與金聖嘆批點
三 眼的文學革命

第九章 心理實驗與漢字命運
一 文學革命與國語運動的聚光燈外
二 橫讀與直讀之爭
三 儀器背後的原理性思考
四 漢字的“格式道”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現代文學史一貫把《新青年》標記為新文化運動的起點。然而魯迅在《熱風·題記》中卻說,“新文化運動”是譏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隨後“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書從名與實的縫隙切入,追問“新文化運動”一詞何時齣現,是誰的發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與“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從而重審文學革命、“五四”與新文化運動之間的曆史邏輯。

本書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個”起點來對抗原有的起源神話。“另起”是動態的過程,新文化、新文學的“起點”本是復數的。每個事後追認的“起點”都對應著一種運動方案、一種曆史評判及一種文化遠景。

新文化運動作為“起點”的標誌性意義,從長時段看,終體現在語言文字的變革上。“五四”文學革命,亦可視作一場漫長的讀寫革命。從不同角度探討漢字存廢及閱讀方式、書寫習慣的變化,未嘗不是鬆動“起點”的另一種方式。

重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史,睏難之處還不在於曆史場景的還原。時至今日,我們完全有能力尋覓更多的曆史細節,把故事講得無比繁復。真正的睏難恰在於鬍適所謂的“價值重估”,如何迴應中國當下的思想氛圍,重新檢討五四一代的立場。

“五四”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學科基石。長期以來這塊奠基石過於穩固,以緻我們忽略瞭它的存在。當“五四”的曆史地位逐漸鬆動,變成一塊“滾石”時,既給學科帶來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機,而在危機中或也蘊含著自我更新的生機。

用戶評價

評分

##袁老師研究新文化運動,有鮮明的派係意識與山頭觀念,提供豐富的細節,把當時的文人活動和言論拆解得很清楚,思路上非常有啓發。不過某些觀點、結論稍顯倉促,我並不都認同。鋪開的麵大,有些地方就難以深入。這既是本書的優點,也是問題所在。

評分

##部分選題新穎彆緻,令既有研究彆開生麵,可謂眼光獨到;於定論中發現裂縫,可見眼光犀利與通透。廣徵博引,前後勾連,境界為之打開,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種種辨析令人深受啓發。但就行文而言,架構雖有巧思,但總覺少瞭些連貫,或因某一層麵用力太深,反倒讓上下文之間缺瞭些明白。有些地方為顯深刻,似有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之嫌。或者說,現象或許深刻,但文字展現不免單薄。另有些地方的理論徵引似也沒有必要。

評分

##二月廿六日閱訖。後麵三分之二我隻是大略翻翻。

評分

選讀。早先讀桑兵新文《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談“新文化運動的名與實”。讀此書纔知早有人關注此議題,雖是不同側重,但也相當精彩。從這個角度看,“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發生史”還大有可為啊。

評分

選讀。早先讀桑兵新文《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談“新文化運動的名與實”。讀此書纔知早有人關注此議題,雖是不同側重,但也相當精彩。從這個角度看,“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發生史”還大有可為啊。

評分

##袁老師研究新文化運動,有鮮明的派係意識與山頭觀念,提供豐富的細節,把當時的文人活動和言論拆解得很清楚,思路上非常有啓發。不過某些觀點、結論稍顯倉促,我並不都認同。鋪開的麵大,有些地方就難以深入。這既是本書的優點,也是問題所在。

評分

##袁的文字是我一嚮很喜歡的那種,柔風細雨,卻綿裏藏針。無論是改名的劉半農還是雜誌上的交換廣告、闌尾般的《去國集》,“另起”所探討的實際是新文化係統裏被壓抑的一麵,正是通過這一壓抑過程,新文化的邊界方纔更加清晰,內涵更為明確。不過話說迴來,解構的目的應當是重構,袁從不同角度試圖撬開原有敘事,但目前所見總感覺還是在補充元敘事。也許還需要找尋更重要的支點纔可以由綫及麵,找到準確的“另起”方法吧。(我也不咋懂,瞎說的)

評分

選讀。早先讀桑兵新文《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談“新文化運動的名與實”。讀此書纔知早有人關注此議題,雖是不同側重,但也相當精彩。從這個角度看,“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發生史”還大有可為啊。

評分

##打開認識“新文化運動”的視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