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意涵是什麼?近代中國的統治者如何將邊疆的人與地納入國傢的政治結構秩序內?擺盪於「國族」與「我族」之間,邊疆之人係以一個「民族」群體還是個別的「國民」身分存在於國傢之中?近代中國邊疆究竟如何在變遷中,一步步成為當代的樣貌?
「本書是中央研究院主題計畫「文化、歷史與國傢形構: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少數民族的建構歷程」(2015-2017)的研究成果。本書之標題『隱藏的人群』一語意指在統一政治體與明確的國傢邊界之內,有或隱或現、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群,同時也有一些跨越邊界的人群;他們的互動影響到近代「國族建構」的複雜歷程。全書包括三大主題:近代中國族群邊界與國族建構、非漢族群的視角與中國伊斯蘭的近代演變。本論文集最大的意義在於匯集瞭相關領域當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國族建構與少數民族邊界與認同問題提齣宏觀與具體的研究。」──黃剋武
「[本論文集]各篇文章(…略…)專注於近代中國邊疆發生的一些變化,以及它們如何形成「當代」。這是關於形成過程的研究;一種邊緣研究。對變遷發生的「邊緣」進入深入地觀察、剖析。在本論文集中「邊緣」為:由帝製中國轉變到現代中國的邊緣時間 (清末至20世紀上半葉)、空間(中國邊疆)與人群(苗蠻、西番、迴民、土著民族、少數民族等等)。作者們探討各方人群接觸時發生的微觀社會互動,或以及其間個人的情感、意圖與作為。……藉此,我們對於『當代』由什麼樣的『過去』走來,以及這樣的『當代』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應當有更深入的認識、體悟與反思。」──王明珂
##一刷。隻看瞭第二編的部分,專門看瞭西藏與濛古的文章。濛古的那篇從文獻的角度,在法律與製度層麵討論清代漢人在濛古地區通過接觸大沙畢(yeke sabi,哲布尊丹巴的門徒)來處理自己的社會事宜,講的很詳細,完整。後麵幾篇有關西藏的討論覺得沒有那麼吸引瞭,尤其是人類學的論文,感覺田野能不能再紮實一點?個人認為研究節日不應該隻盯著節日的發生日期,而且把它放到一年的周期裏來看。剩下的幾篇文章總感覺都是開瞭個頭,但是結尾怎麼突然蔫瞭?
評分 評分 評分做瞭一點微小的貢獻。拙文補上瞭初次刊發時被編輯部刪去的理論迴顧部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一刷。隻看瞭第二編的部分,專門看瞭西藏與濛古的文章。濛古的那篇從文獻的角度,在法律與製度層麵討論清代漢人在濛古地區通過接觸大沙畢(yeke sabi,哲布尊丹巴的門徒)來處理自己的社會事宜,講的很詳細,完整。後麵幾篇有關西藏的討論覺得沒有那麼吸引瞭,尤其是人類學的論文,感覺田野能不能再紮實一點?個人認為研究節日不應該隻盯著節日的發生日期,而且把它放到一年的周期裏來看。剩下的幾篇文章總感覺都是開瞭個頭,但是結尾怎麼突然蔫瞭?
評分 評分做瞭一點微小的貢獻。拙文補上瞭初次刊發時被編輯部刪去的理論迴顧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