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一丹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松动的“起点”

章 “新文化运动”的名与实
一 “反套”在《新青年》上
二 “五四”:“文化”还是“武化”
三 研究系与北大派:“争个你偏我正”
四 学衡派的张冠李戴

第二章 新文化的运动机制与权势落差
一 纵的持久与横的扩张
二 文化运动与地方新政
三 新文化的金字塔

第三章 新文化人的自我改造
一 从“半侬”到“半农”
二 “耻辱的门”
三 陆沉中的自我救赎
四 “瓦釜”之声
五 “战士”与“文娼”

第四章 交换广告中的新文化联盟
一 新文化的“地方代理”
二 “五四”前后的杂志联盟
三 阅读共同体
四 民初杂志界

第五章 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
一 后之因还是个别之因
二 科学救国抑或文学救国
三 视同“阑尾”的《去国集》

第六章 作为社交手段的新诗
一 新诗的自我窄化
二 受质疑的送别诗
三 “社会化”的修养
四 诗可以群
五 海外组党的挫败

第七章 新文学家的游戏笔墨
一 《何典》的再出土
二 疑古“废话”
三 从字体到文体
四 “射他耳家”

第八章 创造一种新的可读性
一 系于声气抑或文义
二 亚东版《水浒》与金圣叹批点
三 眼的文学革命

第九章 心理实验与汉字命运
一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聚光灯外
二 横读与直读之争
三 仪器背后的原理性思考
四 汉字的“格式道”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书从名与实的缝隙切入,追问“新文化运动”一词何时出现,是谁的发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与“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历史逻辑。

本书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个”起点来对抗原有的起源神话。“另起”是动态的过程,新文化、新文学的“起点”本是复数的。每个事后追认的“起点”都对应着一种运动方案、一种历史评判及一种文化远景。

新文化运动作为“起点”的标志性意义,从长时段看,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变革上。“五四”文学革命,亦可视作一场漫长的读写革命。从不同角度探讨汉字存废及阅读方式、书写习惯的变化,未尝不是松动“起点”的另一种方式。

重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史,困难之处还不在于历史场景的还原。时至今日,我们完全有能力寻觅更多的历史细节,把故事讲得无比繁复。真正的困难恰在于胡适所谓的“价值重估”,如何回应中国当下的思想氛围,重新检讨五四一代的立场。

“五四”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基石。长期以来这块奠基石过于稳固,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当“五四”的历史地位逐渐松动,变成一块“滚石”时,既给学科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机,而在危机中或也蕴含着自我更新的生机。

用户评价

评分

##2021最后一天以此书作结。诚如后记所言,此书的成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修养时代”。主旨的扎实自不必说,于我最有感应的大概还是在文本中可以看得到的作者自己思想的“修改痕迹”。山之“松动”来源于“挣扎”,此书所论的“趣味”、“独在”乃至“身份变换”诸题即是证据。以里尔克引入,以“格式道”作结,从碎片中看出全境而自得其乐,不正是修养小说的主旨吗?

评分

##以微末叙事撬动宏大叙事,“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发生史”大有可为啊,书出的有点急了,期待这个领域有更多细致的研究。多看看这类书,就知道去年拍的《觉醒》完全是虚无历史主义的作品。

评分

##部分选题新颖别致,令既有研究别开生面,可谓眼光独到;于定论中发现裂缝,可见眼光犀利与通透。广征博引,前后勾连,境界为之打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种种辨析令人深受启发。但就行文而言,架构虽有巧思,但总觉少了些连贯,或因某一层面用力太深,反倒让上下文之间缺了些明白。有些地方为显深刻,似有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或者说,现象或许深刻,但文字展现不免单薄。另有些地方的理论征引似也没有必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打开认识“新文化运动”的视野

评分

##部分选题新颖别致,令既有研究别开生面,可谓眼光独到;于定论中发现裂缝,可见眼光犀利与通透。广征博引,前后勾连,境界为之打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种种辨析令人深受启发。但就行文而言,架构虽有巧思,但总觉少了些连贯,或因某一层面用力太深,反倒让上下文之间缺了些明白。有些地方为显深刻,似有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或者说,现象或许深刻,但文字展现不免单薄。另有些地方的理论征引似也没有必要。

评分

##印象最深的是引言里“滚石”的比喻,以及后记里那句“学术是个无底洞,会侵占你的生活空间,吞噬掉普通人的幸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