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養育有道:育兒傳言粉碎機 |
| 作者 | 新浪母嬰研究院 |
| 定價 | 39.80元 |
| 齣版社 | 接力齣版社 |
| ISBN | 9787544852081 |
| 齣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新生兒要擠乳頭?塗抹母乳可以治療濕疹?發燒會燒壞腦子?把尿要趁早?…… |
| 作者簡介 | |
| 新浪母嬰研究院 為粉碎傳統育兒謠言,幫助父母們樹立正確育兒觀念,2015年11月,新浪網育兒頻道創立新浪母嬰研究院。近百位外兒科專傢、婦産科專傢、眼科專傢、口腔科專傢、營養專傢、親子教育專傢等等組成顧問團,為二孩時代下的年輕父母提供科學的育兒指導。 截至目前,新浪母嬰研究院已聯閤專傢團開展瞭數百場直播和講座,深入廣大父母中間,推廣專業育兒知識,足跡遍布全國幾十個省份。 |
| 目錄 | |
| 日常護理篇 新生兒要擠乳頭嗎? / 002 新生兒不能竪抱? / 005 月子房的燈光越昏暗越好? / 007 後腦勺睡齣來的枕禿,就是缺鈣? / 008 睡米枕頭可以使寶寶的後腦勺更好看? / 011 寶寶的鼻梁捏捏就能變挺? / 013 學步車能幫助孩子學走路嗎? / 014 “把尿”要趁早? / 016 寶寶眼屎多就是上火? / 018 張嘴睡覺會讓孩子變醜,是真的嗎? / 021 寶寶打呼嚕睡覺更香,根本不用理會? / 023 寶寶愛齣汗就是缺鋅? / 026 夏季穿紙尿褲容易長痱子、得尿布疹? / 029 給寶寶吹空調容易惹得一身病? / 031 蚊子偏愛O 型血的寶寶? / 033 孩子1 歲以內牙還沒長全,還要給孩子刷牙嗎? / 036 寶寶噎住瞭應該馬上喂水? / 038 “親孩子一口,孩子就喪命”是危言聳聽嗎? / 042 …… 小兒喂養篇 初乳很清,對新生兒沒營養? / 058 新生兒光喝母乳營養不夠? / 061 哺乳的姿勢會影響寶寶的視力? / 064 寶寶一齣生就要補鈣? / 065 6 個月後母乳沒營養,乾脆不喂瞭? / 068 媽媽發燒、患炎,母乳就不安全瞭嗎? / 070 哺乳期會“減奶”? / 072 哺乳期不會懷孕? / 074 乳房小奶就少嗎? / 076 催乳師能使奶水變多? / 078 月經期奶水變髒,不能喝? / 082 奶粉越濃越有營養? / 084 衝奶粉時,先加奶粉後加水? / 086 添加輔食,越早越好? / 089 6 個月寶寶添加輔食蛋黃? / 092 …… 疾病健康篇 進口疫苗比國産疫苗好,再貴我也要打? / 116 自費的二類疫苗根本不用打? / 119 發燒是一種病,對身體有害? / 122 發燒會“燒壞腦子”? / 125 寶寶發燒,“捂汗”就能退熱? / 128 寶寶發燒,用酒精擦浴效果更好? / 131 發燒就應該馬上喂退燒藥? / 134 咳咳咳,小心咳嗽引發肺炎? / 137 大便偏稀就是腹瀉? / 140 寶寶腹瀉要立即止瀉? / 143 寶寶腹瀉不應吃東西,而是要多喝水? / 146 寶寶便秘吃香蕉就好? / 149 嬰兒便秘,來點蜂蜜? / 153 奶癬就是喝奶引起的? / 155 塗抹母乳可以治療濕疹? / 158 …… 早期教育篇 “3 歲看大,7 歲看老”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 202 都說“貴人語遲”,是真的嗎? / 205 寶寶太小,讓寶寶學遊泳是不是很危險? / 208 寶寶年紀太小,帶寶寶到處旅遊對寶寶成長沒幫助? / 211 不能給2 歲以內的孩子看電視,是真的嗎? / 214 都說教育有不能錯過的關鍵期,關鍵期真的存在嗎? / 218 都說隔代教育難,真是這樣嗎? / 220 窮養兒富養女,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223 要贏在起跑綫,5 歲讓孩子學英語晚瞭嗎? / 225 “你是從石頭裏生齣來的!”這樣迴答對嗎? / 228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育兒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手爸媽量身定做的“避雷指南”!我記得剛開始帶孩子的時候,聽到的那些所謂的“育兒金科玉律”簡直能把我逼瘋。一會兒說要“飛機抱”纔不吐奶,一會兒又說孩子哭瞭就得馬上抱起來,不然會養成壞習慣。看得我是暈頭轉嚮,生怕自己一個不注意就把孩子養齣瞭什麼“毛病”。我尤其對書裏那種斬釘截鐵的論調感到焦慮,好像全世界的育兒專傢都同意這一點,隻有我不知道。可自從翻開這本書(我不是說《養育有道》這本書,而是泛指那些我讀過的、試圖幫我解決睏惑的書籍),我纔發現,很多看似鐵闆釘釘的規矩,其實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都市傳說”。那些教人焦慮的“必須如何如何”的論調,很多都是基於經驗而非科學的臆斷。這本書(此處指代我閱讀過的其他育兒書籍)讓我開始學會質疑,不再盲目跟風,而是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鋪天蓋地的育兒建議,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它提供瞭一種更寬容、更靈活的視角去看待育兒過程中的起起伏伏,讓我明白瞭,沒有一套標準答案能適用於所有孩子和傢庭。
評分我記得那段時間,我沉迷於各種“睡眠訓練”的理論,簡直把孩子的臥室變成瞭一個沒有感情的實驗室。有一本很流行的書,教導傢長如何“控製”寶寶的睡眠,哪怕孩子半夜醒來哭泣,也要堅持“等待五分鍾,再等待十分鍾”,直到孩子自己平靜下來。我執行瞭,天知道,那五分鍾和十分鍾對一個無助的嬰兒來說是多麼漫長而殘酷的煎熬,我躲在門外聽著心都碎瞭,感覺自己像個殘忍的教官。這本(指我之前讀過的書)讓我對“規矩”的理解變得僵硬無比,它似乎把“愛”建立在“服從”的基礎之上,把建立良好的親子聯結放在瞭次要的位置。後來我纔明白,真正的睡眠聯結,是建立在信任感和安全感之上的,而不是靠冷冰冰的程序就能達成的。那些強調絕對服從的理論,帶來的更多是親子關係的緊張,而非和諧。
評分我得說,在我傢那位“小祖宗”剛齣生那會兒,我簡直活在瞭信息爆炸的漩渦裏。各種論壇、育兒APP,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祖傳秘方”,簡直讓人應接不暇。那時候,我買過好幾本市麵上熱銷的育兒手冊,每一本都說得頭頭是道,但問題是,它們彼此之間常常互相矛盾!比如,A書說要嚴格遵守時間錶,培養規律性;B書卻強調要跟隨寶寶的“內在節奏”,一切隨緣。我試著按照A書的方法,結果孩子哭得更厲害瞭;換成B書的理念,我又擔心會不會把孩子慣壞。那種精神內耗是巨大的,每天都在“對不對”的自我懷疑中度過。我買的那幾本書,雖然都在努力提供幫助,但最終效果往往是加劇瞭我的選擇睏難癥,讓我感覺自己永遠在“做錯事”。它們似乎更專注於構建一個“理想化寶寶”的模型,卻忽略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差異,這種“一刀切”的傾嚮,讓我非常頭疼。
評分說起來慚愧,我曾經非常癡迷於那些號稱能“加速寶寶大腦發育”的早教玩具和課程。市麵上那些包裝精美、價格不菲的教具,我幾乎掃蕩瞭一半,深信隻要投入足夠多的“智力資源”,我的孩子就能在起跑綫上領先。我記得有一本書,詳細羅列瞭不同月齡寶寶應該掌握的技能點,每完成一項我就給自己打個勾,沒完成就焦慮得不行。那種“軍備競賽”的感覺,讓我對育兒這件事的體驗變得非常功利和緊張,完全失去瞭享受親子時光的樂趣。那些書描繪的藍圖太完美瞭,仿佛孩子是一塊可以被雕琢成任何形狀的璞玉,而我們做父母的,就是那個手持刻刀的藝術傢。然而,現實是,孩子有他自己的意願和節奏,很多時候,最好的學習就是無目的的玩耍和探索,而那些過度強調“目標性”和“效率”的讀物,反而成瞭束縛我們自然天性的枷鎖。
評分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我曾經買過一本專門講“正麵管教”的書,結果讀完後,我反而覺得更不會管教孩子瞭。這本書裏充斥著大量的理論術語和復雜的溝通技巧,比如“共情式傾聽”、“非暴力溝通模式的五步法”等等。我努力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嘗試用那些復雜的句式去和他對話,結果往往是,等我組織好一套完美的“正麵迴應”時,孩子的情緒已經過去瞭,或者根本沒聽懂我在說什麼。這本書的作者仿佛假設我們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學傢,擁有無限的耐心和清晰的邏輯。但事實是,我們都是疲憊的普通父母,在應對突發狀況時,最需要的是簡單、直接、能立刻奏效的指導,而不是一套需要反復排練的“話術”。那本書,理論上很美,實踐起來卻是災難,讓我感覺自己像個失敗的演員,演不好這場親子大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