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书香润童年:王莉亲子共读实践
定价: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王莉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34782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香润童年》是一位从事教育的妈妈总结出来的亲子共读实践经验,特别有现场感,特别有同理心,特别有说服力。这样不厌其烦的有心纪录,也是一个对有些“懒惰”的父母特别的鼓励:孩子的成长首先是父母的成长。
内容提要
《书香润童年》是作者与她的两个孩子多年来坚持亲子共读的阅读笔记,也是其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实践记录。本书用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尽可能细致地向家长讲解如何带孩子阅读,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细节,还列举一些共读书目作为实践范例,读来通俗易懂且具有可操作性。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哪有时间读书等问题的答案在书中都找寻的到。
目录
序:妈妈读书孩子读书
自序:亲子共读美妙之旅
辑阅读点亮心灯——为什么要带孩子读书
为了过精神生活 /
书是忠实的朋友 /
不读书的人受眼前世界禁锢 /
读书抵御电玩 /
读书乃人生一大乐趣 /
读书教会你说话与思考 /
读书替代追星 /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
第二辑阅读有道亦无道——这样带孩子读书
如何给孩子养成天天读书的习惯 /
反对功利性阅读,倡导诗意地阅读 /
让家里随处可见书 /
常常和孩子聊读书话题 /
不错过向孩子推荐好书的机会 /
请爸爸们多给孩子读书 /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
到生活中体验课文 /
孩子不感兴趣的书不强求 /
阅读活动领进门,长期阅读靠个人 /
把书中故事演成舞台剧 /
量身定制读书方法 /
孩子自己的书房 /
和孩子分享读书故事 /
寒暑假是孩子自由阅读的好时光 /
从“触摸科学”爱上自然科学书 /
认真对待孩子关于书的提问 /
家人共同喜欢的书 /
珍视孩子对书的渴望 /
假期推荐书单里没有中国书 /
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并作延伸阅读 /
第三辑书香滋养童年——带孩子读哪些书
《让路给小鸭子》抚慰了孩子的童真 /
《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每个孩子都曾有过飞天梦想 /
永远的《巴巴爸爸》 /
和孩子一起直面《各种各样的害怕》 /
《猜猜我有多爱你》教会孩子表达爱 /
《帕丁顿熊》:感恩教育可以如此不动声色 /
《大红狗去旅行》触及孩子内心的柔软 /
连大人都爱看的《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
《狐狸树》教你如何与孩子谈生死 /
《猫和老鼠》:每个男孩子都爱恶作剧 /
《奇先生妙》:世界真奇妙,多元而包容 /
为什么孩子喜欢《开明国语课本》 /
《荒岛历险》让孩子爱上数学 /
为什么大人孩子都爱看《窗边的小豆豆》 /
《穿越时空》带孩子轻松遨游科学世界 /
《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孩子们的大朋友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带你领略中国文化 /
带孩子静静地读《读者》吧 /
第四辑书香环绕身旁——给孩子讲身边的读书故事
读书先生包祥 /
笔记公主和写话王子 /
带俊哥看望我的“读书指导老师” /
在北京的张书桌 /
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读朱自清的《匆匆》 /
代代相传的《伊索寓言》 /
世界上译本多的50本书,你读过几本 /
厚厚的车书看得入迷 /
音乐文学两相宜 /
“亲子共读”摄影展 /
读恩师写的书 /
曼曼的改变 /
爱读书的保安叔叔去哪啦 /
小麦当店长啦 /
读书人有办法 /
跋:读书写作生命之爱 /
作者介绍
王莉,福建长汀人,两个孩子的妈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厦门大学新闻学士。曾在北京当记者、编辑17年,获首都女记协第六届好新闻奖。现居上海从事教育研究与咨询及阅读推广。独立教育观察者,自然生长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童年可以如此美好》《陪伴的力量——王莉教育观察100例》等。系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教育评论网特约评论员。为《深圳青少年报》“家教周刊”撰写专栏。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月刊》《南方教育时报》《今日教育》《中国民族教育》《心理月刊》《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亲子共读并非只是家长的“附加工作”,而是一种构建亲密亲子关系的“核心途径”。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当亲子关系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后,如何正向反馈到亲子沟通的其他方面。例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因为在阅读中习惯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更敢于和父母进行平等的交流。书中对“大声朗读的艺术”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仅是技巧上的要求,更是关于如何用声音去塑造故事的氛围,如何通过语调变化来传达角色的情绪。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几种声音处理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对故事的沉浸感更强了。这种细节层面的打磨,显示了作者对阅读的深刻理解——阅读是全身心的体验,而非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理论与实例穿插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仿佛作者正在我面前,用亲切的语气分享她的育儿秘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批判性阅读”的部分。这通常被认为是高阶阅读能力,但作者巧妙地将其分解为几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例如,引导孩子去探究作者的意图、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甚至是故事中被省略或未被提及的部分。她甚至提供了一套“阅读反思清单”,这个清单非常实用,帮助家长在读完故事后,系统地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避免了“读完即忘”的窘境。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立刻去翻阅家里的绘本,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新方法去和孩子重新读一遍。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空洞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循环迭代的阅读方法论。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认识到真正的亲子共读,是共同成长、共同探索世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评分我必须承认,市面上关于亲子阅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过度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烈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似乎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弯路”和“捷径”。比如,她坦诚地记录了自己早期因为追求阅读量而产生的焦虑,以及后来如何调整心态,将重点放在“阅读质量”和“情感联结”上。这种坦诚是非常打动人的。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活动记录,比如他们如何组织邻里间的“故事分享会”,如何将环保主题的绘本与社区清洁活动结合起来,这些跨学科、跨场景的融合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亲子阅读应用边界的想象。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尊重孩子的阅读节奏”,反对任何形式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是当下很多推崇效率的教育环境中稀缺的清流。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散发出的那股真诚和热忱所感染。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亲子共读中最微妙的情感流动瞬间。书中关于如何处理“阅读倦怠期”的那几章,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我一度以为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效,但书中提出的“暂时放下经典名著,转而拥抱孩子当下痴迷的任何主题,哪怕是关于恐龙化石或者昆虫的百科全书”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灵活性和对孩子兴趣的尊重。此外,作者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对话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框架。她不是简单地问“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而是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引发思辨的问题,比如“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处理主角遇到的困境?”这种引导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质量,让亲子共读从单纯的娱乐升华为一种思维训练。整体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低语,给予的都是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妙招”。
评分这本书记载了某位教育工作者在多年亲子阅读推广实践中的真知灼见与具体操作,读来让人深感启发。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大量穿插了她与自家孩子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家庭的真实故事。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绘本的细致分析,那种基于多年经验的筛选标准,对于初入亲子阅读领域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宝贵的“避坑指南”。书里详细描述了他们是如何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点滴,比如在旅行中如何利用当地特色书籍拓展孩子的视野,或者在面对孩子对某一主题反复提问时,如何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探寻答案。这种将阅读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远比单纯的“读完多少本书”更有价值。书中对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阅读动力的探讨也十分到位,比如通过角色扮演、自制故事道具等方式,让阅读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创造与分享。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有效陪伴”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只是机械地朗读文字,而是学会了如何成为孩子阅读旅程中的有效“领航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