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林业50年(1949-1999)
定价:120.00元
作者:国家林业局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01
ISBN:9787503823749
字数:
页码:86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上,人与森林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森林的关系史。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开发利用森林,从而获取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和重要能源。与此同时,森林也默默地、无所保留地向人类奉献着一切。然而,当人类因过度伐森林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时,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是无情的、残酷的。大自然的恩赐与惩罚,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对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球不能缺少绿色,人类不能离开森林。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我们的先人在创造了方块文字之后就留下了造林护林的记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历史推进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时,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林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毫无疑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们国家对植树造林、重建绿色植被投入大、成就*为辉煌的时期。五、六十年代大力开发建设国有林区,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木材和林产品,并形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林业行业精神;80年代实行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开展轰轰烈烈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等十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继启动;90年代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等。林业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凝结着全国人民特别是200多万林业职工的辛勤劳动。作为亲身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一代林业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客观、真实地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因此,《中国林业50年(1949-1999)》不仅是一部建国50周年的献礼书,更是一部集新中国林业建设50年之鉴的史料书。
目录
前言
综述
中国林业五十年
专题分述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二、造林灭荒
三、城市绿化
四、部门绿化
五、自然保护区
六、森林公园
七、防治荒漠化
八、国有林区森林经营
九、义务植树
十、飞播造林
十一、封山育林
十二、国有林场
十三、乡村林场
十四、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
十五、林木种苗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一、木材生产
二、林产工业
三、木材流通和市场建设
四、林区多种经营
五、林业物资供应与管理
六、林业机械制造与设备管理
七、森林旅游
八、花卉产业
九、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十、经济林建设
十一、薪炭林建设
十二、竹林培育与竹产业
十三、林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十四、林业大型企业集团
十五、林业部直属公司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一、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三、林业公检法建设
山区综合开发
一、山区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
二、山区综合开发的巨大潜力、主要任务和基本方针
三、山区综合开发的战略布局和实施步骤
四、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建设
五、山区综合开发重点示范工程
林业经济体制改革
一、林业生产关系的演变
二、林业机构改革
三、林业计划体制改革
四、林业财务体制改革
五、林业劳动工资
六、林业改革试验区
七、林业分类经营
林业法制建设
一、林业立法
二、林业行政执法
三、林业普法
林业科技进步
一、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林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三、林业科技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四、林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五、林业技术监督得到长足发展
六、林业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开展
七、林业学术团体和科学普及工作蓬勃开展
林业教育
一、林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林业教育成就
三、林业高等教育
四、林业职业教育
五、林业成人教育
……
各地林业
典型经验
人物
大事记
林业统计图表
林业撷英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林业50年(1949-1999)》: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发展史上,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森林孕育了人类,人类从原始利用森林到主观能动地保护、培育和科学利用森林,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的。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依赖森林,纯自然地利用森林,到农业分工阶段;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时期采伐森林,掠夺森林阶段;近代以培育木材为主,环境效益为辅的森林利用和发展阶段;现今正进入将森林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新阶段。人类对森林的客观自然规律,对森林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从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主体,直至当今被认为发达的林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人类的这一认识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我国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对森林和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认识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十分重视林业,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在不同时期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林业主要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植树造林、生产木材等林产品,向国家交纳税收,为社队集体增加收入,林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认识不足,工作局限于经济建设对木材需求的压力,没有能够及时地把林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资源培育为主的方面来,转移到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首要目标上来。长时期实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工作思路,高强度地采伐利用森林,加之以粮为纲、人口增加、大面积毁林开垦和国家对林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等,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天然林还在继续减少。尽管大规模人工造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造林面积和保存面积都居世界,可是,人工造林的成就难以弥补天然林大面积被伐所造成的损失,更难以有效地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上还在继续恶化,风沙、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
序言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很现代,但追溯历史,其实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在一本关于中国林业发展的书籍里偶然看到一段描述,大意是说,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粗放式砍伐到后来的封山育林、植树造林,这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介绍所吸引。我印象中,这项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本书里面似乎就收录了大量关于这一时期林业政策制定、实施以及取得成效的详细记录。我非常想了解,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经济发展任务繁重的年代,是如何能够做出如此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决策的?其中的决策者们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推动这项工作的?这些细节对于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多类似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国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努力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是三年前在旧书摊上淘到的,当时就觉得书名和装帧挺有年代感的,买回来之后一直搁置着,最近整理书架才翻出来。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有些泛黄,但整体保存得还算不错。封面设计很朴素,没有花哨的图案,就是一个大大的书名,辅以一些简洁的文字介绍,那种老式出版物的质感扑面而来,让人瞬间回想起那个物质相对匮乏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的年代。我翻看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排版也很有意思,字号、行距都跟现在的书不太一样,甚至还有一些手绘的插图,虽然画风比较写实,但能看得出当时的匠心。我个人对这类反映历史变迁、记录时代发展的书籍一直比较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宝贵印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现在。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是看它的外观和出版信息,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仿佛我手里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被封存的历史,等待我去一点点地揭开它的面纱。我期待着能从中了解一些我所不知道的过去,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案例,特别是在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方面。我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我最近看到一本书,书名是“9787503823749 中国林业50年(1949-1999) 中国林业出版社 国家林业”,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在那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林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发展模式和政策走向是怎样的?这本书,作为中国林业出版社和国家林业局联合推出的,其内容必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我非常好奇,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林业发展是如何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的?是否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是推动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例如,在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的时期,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当时林业部门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林业发展的轨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那些涉及具体行业发展历程的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每次翻阅这类书籍,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时代印记和人们的奋斗故事所打动。最近我在浏览一些与“绿色中国”相关的书籍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书名中的“50年”引起了我的注意,这跨越了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大半时间,足以见证一个行业经历的沧桑巨变。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林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我非常想了解,在过去这五十年里,中国的林业是如何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逐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重大的技术瓶颈或者政策挑战?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那些在林业发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和事件?例如,那些开创性的育林技术,那些影响深远的政策改革,或者那些为保护森林而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部史诗,为我展现中国林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让我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最近我对一些关于“国家建设”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如何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的案例。我最近读到一些关于中国在建国初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报道。其中,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内容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次听长辈说起,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建设森林,不仅是为了木材的生产,更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一直在想,那个年代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究竟有多强,才能完成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这本书,我看到了关于“中国林业50年”的描述,让我非常好奇。我想知道,在过去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林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被定位的?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林业的发展又是如何兼顾生态保护的?是否存在一些具体的项目和政策,能够体现出那个时代在林业发展上的独特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数据和人物故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在建设国家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展现出的智慧,特别是林业这个看似基础但却对国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