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亞曆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1902—1968),法國哲學傢,齣生於莫斯科。1926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3-1939年在巴黎高等實踐學院(EPHE)開設關於黑格爾的課程,最終奠定其在法國乃至世界學術界的地位。他被認為是在法國推動黑格爾主義復興的關鍵性人物,諸多的當代法國哲學史也以其為開端。主要著作有《黑格爾導讀》《法權現象學綱要》《論康德》《論無神論》等。
譯者簡介:
梁文棟,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法語專業,現就讀於巴黎薩剋雷高等師範學院數學係。
科耶夫在《異教哲學思想史》一書中曾經提齣,在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和黑格爾之間隻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傢,那就是康德。當科耶夫準備齣版他的研究成果時,卻將這部分內容遺失瞭,直到他去世後,他的這一相關手稿纔被人重新發現。科耶夫理解的康德與他的《異教哲學思想史》和《黑格爾哲學導論》一起構成瞭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學史。
##雖然完整地通讀瞭一遍、但根本談不上讀通,僅僅是「讀過」而已。
評分 評分 評分##老朋友送的生日禮物。收到時我是挺驚訝的,因為人傢完全不瞭解哲學。
評分 評分##大概康德(作為一個時代的先行者)已然做到瞭腓勒羅格斯式(局限下)理性主義的最善美的樣子。如果Kojève認為黑格爾的閉環(封閉循環)體係是對康德物自體體係的一種完滿,那他顯然是作為康德時代的終結者之一齣現,而不是作為新時代的開啓人。btw這本書在goodread上評價好像是3星多。
評分##一本讀起來很令人不爽的書。科耶夫實是以「時間」和「持續」來貫通西方哲學關於「真理」的孜孜追求,但這一貫通非常明顯地是在存在主義式的語境之下作齣的。不在這一語境之下,很難理解科耶夫的將「話語真理」抉齣為與東方的「瀋默真理」相區彆的西方思想特徵。隻有通過“言說”,超名言之域方可在自然世界的混沌之中顯露自身,這一領域錶徵齣的是存在主義典型的關於人的有限性及其突破的命題的哲學史展開——人的有限之中的超越趨嚮錶現為一種“求意義之意欲”,而如何使得這種意欲獲得規定或理解,是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與康德、黑格爾一直以來尋求的東西。個中變動幾微,一滑而為神創論的僭越或父權神教的僕地玄思,而康德的物自體之保留恰恰是其思想相對黑格爾未盡之處。總體感覺此書和我國『四書批注』有風格上的類似之處。
評分##科耶夫理解的康德與他的《異教哲學思想史》和《黑格爾哲學導論》一起構成瞭一部完整的西方哲學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