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賢,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知名心理谘詢師,阿裏巴巴商學院特聘教授。擁有13年心理谘詢經驗,接待過6000多位來訪者。曾在浙江大學心理中心任職,期間開設“積極心理學”通識課,頗受歡迎。
得到App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親密關係30講”主理人,超過10萬付費用戶訂閱,課程收聽人次超過500萬。
如何養成一個新習慣?
如何讓心智變得更成熟?
如何擁有高質量的關係?
如何走齣人生的艱難時刻?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什麼不同的使命?
……
破解這些難題,心理學能夠提供很多有用的綫索。
陳海賢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谘詢的經驗和思考,結閤多個心理學流派的理論,從行為、思維、關係、瓶頸期和人生地圖這5個層麵齣發,給你一套實現人生突破的係統方法。
書裏不打雞血,不灌雞湯,而是提供一係列改變與發展的實用工具,直擊人生的種種問題。幫你創造更滿意的人生,成就瞭不起的自己。
##1、小步子原理 核心就是專注於當下能做的事情上。 2、控製兩分法 第一步:在思考擔心的事情裏,找齣哪些是自己能控製和不能控製的,把注意力轉移到能控製的部分上來。 第二步:在不能控製的部分裏,再找齣能控製的內容來,並作成計劃,努力把它做好。 3、我現在能做什麼?我願意這麼做嗎? 我以前看心理學方麵的書,都是試圖在裏麵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病 癥”或是找到人生的答案,而現在,或者說在陳老師的書裏,我更多的是想著如何去實踐、運用、訓練自己,而不找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是看到一條延伸嚮前的道路。
評分 評分##2019BOOK103:從動機老師在知乎齣版《拖延癥再見》的時候就被圈粉瞭。本書對我影響比較的的幾個觀點是:1.對自己用控製二分法,對他人用課題分離。2.心理舒適區並不是一個區域,而是一種應對方式。3.防禦型心智模式有三種典型錶現:僵固型思維、應該思維、絕對化思維。4.不要太執著於自我。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麼跟世界互動纔重要。5.認識到我們能夠瞭解的永遠隻是局部的知識(所以我們需要交流傾聽,保持好奇跟敬畏)。6.關係和角色無時不刻影響著我們。總的而言,這本書的結構也是開放式的,動機老師也在避免用一本書把我們的行為給“應該化”,留給我們更多的思索空間。推薦
評分 評分 評分##陳老師在結尾處問:“對你最有用的三個知識點是什麼?” 我的答案: 1.減少自我厭惡,用“愛”喚醒沉睡的大象 2.破除“應該思維”,在不確定中修煉與提升 3.學會原諒。原諒,不是給對方寬恕,而是給自己空間 很多人生課題陳老師也許無法給齣確切答案,但他的文字總能給我溫暖給...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