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内容,第一部分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表的系列论文,第二部分为1997年出版的《(野草)研究》,第三部分为近年的学术报告。在翻译中,我对丸尾先生的研究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历史还原法”,就是把鲁迅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放回到鲁迅自身的精神发展脉络与作品生态群落中去。正是顺着这一思路,我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在方法论上亦有收获。我想,丸尾先生之所以一再自谦,也是因为他的学术方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日本鲁迅研究学术传统的发扬光大,其中融会了增田涉对研究对象及其历史背景的深人体察,竹内好的思想史视角和以鲁迅自身作品来解释鲁迅的方法,丸山昇严谨的实证,伊藤虎丸绵密的思辨,木山英雄富于穿透力的哲学与诗性的交织……当然,丸尾先生在汲取传统的同时有着个人聪慧的感悟与灵性的发挥,至于扎扎实实的文本细读与历史追溯自不待言。
##对野草题辞的解释完全弱掉,好像一口气没撑到最后,可惜了
评分 评分##由回心“耻”始,经呐喊的愤怒孤寂,到彷徨的虚妄,至野草,鲁迅对自我生命哲学的迷茫彷徨改变以至诀别剧而终,野草无愧于鲁迅研究中核心中的核心。丸尾将野草的解读置于历时的序列之中,使其不再作为静态而同一的完成物存在,而是打开了它动态的一面,矛盾而彷徨,这恰恰是鲁迅兼具战士的冷静和文人的思索内在的生命力之点睛。
评分 评分##不禁怀疑丸尾常喜先生身上具有诺斯替气质。
评分丸尾先生选择"耻辱"作为鲁迅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本来应该大有可为,然而他的论述似乎要湮没在考证的汪洋大海中了,而且个体的耻辱意识未及展开就转到民族的耻辱,这就失却了新意。至于"野草"的解读,就如上回评价孙玉石老师的书一样,这部个人意识集萃的诗性哲学文本一经解构、细读,则原有的氛围已荡然无存。
评分##选读第一部分。以“耻辱感”作为鲁迅文学再出发的起点,切入点好。论述部分读来不是很明晰。
评分##虽然对鲁迅整体的看法无甚新意,但是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却给人颇多启示。对《野草》的分析,废话多多,灼见无几;而对《药》中乌鸦象征着“虽然背负着自身的不孝与母亲的悲哀,但仍坚韧地走向前方的‘不孝的孝子’们的革命意志”,而且“我以为”“可能”是目连戏的化用。这彻底消除了我对日本汉学家仅存的好感。
评分##写得真的不错,对于《呐喊》的讨论很出彩,对于《野草》也找到了很妥帖的研究方式,不容易,比另一本专著《人与鬼的纠葛》更踏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