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軸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為基點,運用觀念史和係統論的研究方法,係統勾畫瞭史前至今人類文明的主要脈絡,並試圖尋找一種能夠容納不同文明的大曆史觀。這種曆史觀既能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整閤,又能包含西方的曆史經驗,同時能說明中國獨特的曆史發展進程。為此,作者著重考察瞭普遍觀念(社會思想文化)與社會行動(曆史事件)之間的互動模式,對古代文明的興衰、現代社會的形成、民族國傢的建立、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文明的衝突等事關人類社會命運的重大問題,均提齣瞭獨到的見解。在這個周密的解釋框架之下,紛亂曆史錶象背後文明的本質逐漸清晰起來,現代社會的走嚮和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瞭可供展望的理論工具。
##軸心文明與大曆史觀貫穿始終,邏輯推演與宏大敘事特徵鮮明。然而,其弊亦與其他史學理論相同,無論多麼雄偉的空中樓閣也難逃轟然崩潰的命運。
評分##金老師的集大成之作。 此書介紹瞭不同終極關懷視野下的文明如何交流融閤分離,並且從傳統嚮現代轉型。核心就是,人們從認可單一終極關懷到認可多重終極關懷,何以人們會認可多元終極關懷呢?對於尚未認可多元終極關懷的國傢,英美日的經驗可以給他們多少啓發?恐怕這需要繼續深入思考論證,簡單的說明無法使那些深信單一終極關懷的人民放棄其信仰,這樣他們的國傢就總是一個“變態的有機體”,或是固執的將其人民信奉的單一真理假稱為“文化民族主義”。無論如何,這都不是真正健康的現代民族國傢——以個人權利為根基的契約社會。而隻有個人承認多元終極關懷時,纔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個人”屬性,纔能進入現代社會。而進入現代社會後的非加爾文宗社會,又會逐漸麵對遵守契約的根基問題,也許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和“重疊共識”會給我們一定教益。
評分##讀著非常爽快。
評分##於無聲處聽驚雷
評分##於無聲處聽驚雷
評分##從未讀過的觀念史。將人類有文字以來的曆史係統梳理。 四大軸心文明演化齣四種不同的社會。 現代文明如何誕生的難題迎刃而解:古希臘—羅馬傳統與希伯來傳統分離,人的理性與道德分離。 現代以來的分析頗為復雜,讀來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難不摺服。 最後對21世紀的現實分析令人深感憂慮。
評分##馬剋思說“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人類自身的發展有規律可尋嗎? 從80年代齣版《西方社會結構的演變》到2010年齣版的《曆史的巨鏡》再到這本《軸心文明與現代社會》,金老師一步步迴應瞭“馬剋思典範”、“韋伯典範”,一步步推進到“曆史是普遍觀念與社會的互動”的“觀念史—係統論史觀”。整個思索過程橫跨數十年,從青年持續到暮年。 金老師為什麼而寫作?我想答案就是他在自己在這本新書序言中所說“為曆史而寫作”“成為我們走嚮未來的力量”。
評分##期盼已久!很厚!爭取讀薄!金劉二位先生的研究真算是“不忘初心”!不愧是名傢,文科理科知識都用起來瞭。但其實,書裏說的都是“常識”,並不驚世駭俗,隻在於你是否跟隨金先生的指引去發現而已。也有遺憾的地方,受版麵限製,有些內容並沒有展開論述,尤其是可能會很精彩的地方。真是一本越讀越讓人有想法的作品,真是應瞭評論區那句話,於無聲處聽驚雷!阿富汗成瞭國際熱點,馬上重讀書中關於非西方軸心文明現代轉型的部分,哀民生之多艱!經濟、科技的無限製擴張是否隻存於現代社會初始的階段呢?我看不清楚。
評分##將“觀念的力量”引入“係統的哲學”,全程分析人類社會演變的大曆史邏輯,隻是依然采用自己發明的概念(比如“無組織力量”和“超越視野”等),理解起來頗為費勁,但方法論依然頗多亮點和洞見(最後一講重點總結)。從傳統社會嚮現代社會轉型,從實然嚮應然進步,是一個復雜的觀念和行為的互動過程,金觀濤從軸心文明中“編碼”瞭幾個穿越曆史周期而不死的普遍觀念(稱為“超越視野”),以此為核心構建起自己獨特的曆史理論體係,對研究文化演化的社會科學有所啓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