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長江學者包偉民教授第二本自選集,所選文章反映瞭他近年來對史學研究方法的思考。所收文章大緻可分為以下幾個略有差異的組閤: 第一篇《曆史學是什麼》,作者用盡可能淺近的語言來錶達他對曆史學作為一門學問的理解。第二至五篇為第一組,是關於近三四十年唐宋史有關側麵的學術綜述;第六、七兩篇為二組,就相關議題的推進提齣具體建議;第八至十一篇為第三組,分彆討論瞭史學研究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怎樣更恰當地應對海外漢學的學術影響;第十二至十七為第四組,都是在具體的專題研究中,利用一些作者感興趣研究方法的試刀之作;最後兩篇為第五組,是紀念作者先師鄧廣銘先生的專文。
##挑瞭最關心的若乾論文看,筆記滿滿。基本功硬以外,思路清晰問題意識鮮明,說話的度還掌握得很太極拳。解惑引路的同時,也將我想說的話很好地講瞭齣來。需要這樣以傳統史學為本位的聲音
評分##與李華瑞先生相仿,包偉民先生的學術視野與問題意識均係一流,都在宣傳“大宋史”與“本土意識”。其呼籲國人走齣“漢學心態”,批評韓明士“南宋精英地方化”、質疑“施堅雅模式”、反思“加藤範式”,某種程度上與餘英時先生的觀點接近。其指齣宋史學界患有“理論飢渴癥”,主張帝製時期政治史占主導,認為大數據時代史學麵臨挑戰,亦值得重視。可惜的是,所收論文不全,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評分##包式學術批評。於無聲處聽驚雷,溫和卻又不失力度。
評分##值得一讀
評分##包老師的研究是審慎而有力的,這是曆史學者的美德。“近古”一詞似乎也能體現老師對宋代曆史的基本態度。
評分##其實沒完整看過書,但很多篇目內容都在課上聽包老師講過。姑記之。
評分##學術史的部分如果能閤並擴充,應該會更有價值
評分##學術史的幾篇,如果普通小碩小博這麼寫,估計發不瞭,但對自己考博復習還是幫助不小,提其綱挈其領。《曆史學是什麼》等幾篇講史學通論和方法的值得一讀。另外,兩篇書評也很不錯。讀全書的一個綜閤感覺一個是包老師對漢學傢的研究還是抱有清新的自覺的;另外就是將史學研究接地氣地概括為曆史事實的考證和曆史現象的解釋,似乎也挺恰當。
評分包老師的論文集,大部分都能在知網上找得到,也因此不少內容之前都已讀過。但翻完之後,感覺還是很有收穫。常讀常新,包老師的文章是擔得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