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社會、文化與藝術彼此之間形成瞭巨大反差;科學和技術取得驚人進步;而政治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曆史學傢通常將18世紀末期視為現代的開端。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主導瞭18世紀歐洲的視覺藝術。同其他文明的交互聯係為歐洲藝術帶來瞭新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理念,這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異國情調的興趣,二是對外來文化及其影響的淺層迴應。這一時期的重要內容有:18世紀的歐洲繪畫、18世紀的朝鮮半島藝術、洛可可式建築和雕塑、18世紀肖像畫、新古典主義建築、新古典主義繪畫和雕塑。第二章中描寫到:經濟、技術和政治革命主導瞭19世紀歐洲和美國的曆史。工業革命和隨之而來的工廠的機械化生産改變瞭大部分歐洲和美國人的生活。迅速擴大的中低産階層聚集在離工廠較近的城市裏,他們組織起來要求民主和更人性化的待遇。發軔於19世紀的革命精神最終使得選舉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普及開來。因此而帶來的政府機構、生活方式和社會階層結構的改變,也給藝術帶來瞭重要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主要內容有:法國繪畫對世界的影響、新古典主義的續章、浪漫主義、日本木刻版畫、奧諾雷•杜米埃和政治版畫、浪漫主義復興時的建築、美國浪漫主義繪畫、19世紀晚期的復興式建築、愛德華•馬奈、早期攝影和攝影技術、19世紀晚期的雕塑等。
編輯推薦:
(1) 美國高等院校通用權威藝術史讀本。作者David Wilkins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建築與藝術史係主任、教授;曾執教於密歇根大學。2005年獲得CAA(美國大學藝術學會)頒發的國傢卓越藝術史教學大奬。
(2) 內容更全麵。擴展瞭攝影、設計、工藝美術、民俗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更加具有時代性的內容。
(3) 地域更廣泛。涉及的地域範圍擴展瞭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地區的藝術,一改傳統藝術史唯西方藝術中心論的視角,更好地體現瞭東西方平行敘事,以世界多元的角度來展開篇幅。
(4) 坐標更精準。加入瞭地理坐標的分析方法,讓讀者對藝術作品的體驗更加具有地域性。“世界大事年錶”為讀者提供瞭分析藝術作品的“時間坐標”,讓讀者能站在曆史的至高點,全方位俯視藝術作品和藝術事件。
##非常值得一看的美術史,很多乾貨,比較美國化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內容有點淩亂,在各大博物館看過很多原版畫,還是最喜歡後印象派
評分 評分##不應該看這個而是應該去看丹青老師的局部,有意義得多。這個太貴瞭,也不能在上麵寫字。不過裝幀很精美。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