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孩子的成功99%靠父母》
定價:22.80元
作者:(韓)張炳惠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2290287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媽媽掌舵、爸爸當關,幸福傢庭由此起航!
《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好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作者張炳惠博士獻給父母的教養手記!名譽會長爸爸 傢庭CEO媽媽 部門主管孩子=幸福傢庭!你是CEO,讓丈夫做名譽會長,同時賦予孩子部門主管的權力和責任,提高每個傢庭成員的經營參與度,確定每個傢庭成員的責任領域。
《父母必讀》雜誌主編徐凡、天涯社區首席營銷官於立娟、香港影視明星翁虹、睿稚集團CEO劉慧琴、紅孩子社區聯袂推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媽媽,也離不開爸爸。媽智慧在養育中成長,智慧的媽媽也會讓全傢快樂成長!
內容提要
當好孩子的媽媽有條件
傢庭是充滿瞭愛和信任的血緣團體,但張炳惠博士認為傢庭也需要像企業一樣經營,維持傢庭的幸福需要講求“經營原則”與“戰略”,而*擔任傢庭CEO的人選,莫過於每一位的媽媽。媽媽擔任傢庭CEO,絕不是為瞭使用CEO的高權利,而是為瞭引導所有傢庭成員共同參與經營活動,使每個人盡到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從而建構一個幸福的傢庭。
築幸福傢庭爸爸要參與
如果你立誌成為的媽媽,那麼在你的眼裏,丈夫就不該再是當初戀愛時的那個男人,而是一名孩子的爸爸,是與你一起齊心協力守護這個傢庭的管理者。如果真正要培養好孩子,首先就該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傢,爸爸媽媽應該共同為孩子締造完整的傢庭歸屬感,並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努力!
目錄
推薦1
讀者推薦3
自序 孩子的成功需要父母共同來設計
章 孩子的錯可能99%是媽錯
成功育兒的媽媽VS 育兒失敗的媽媽
媽媽真的無所不能嗎
讓爸爸成為傢庭堅實的後盾
把丈夫當成大兒子看待
媽位置不可取代
成功媽媽是傢庭的經營專傢
張炳惠博士傢庭教育idea:傢庭關係
第2章 從“好”媽媽到“”媽跨越
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傢庭
丈夫的傢庭角色
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一傢人嚮同一個方嚮努力
媽媽應該掌好傢庭的舵
懂得填補丈夫不在傢的空白
張炳惠博士傢庭教育idea:學習能力
第3章 走嚮溫馨和睦的傢庭
瞭解丈夫的生活
“拉攏”丈夫一起管理傢庭
讓丈夫當名譽會長
對丈夫報以200 %的感謝與稱贊
真心是相通的
好好展現溫柔的魅力
張炳惠博士傢庭教育idea:學校教育
第4章 培養好孩子的技巧
幸福也需要設計圖
做新時代的媽媽
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
真誠地和孩子說話
生活得幸福也是一種能力
對待孩子有時要像繼母一樣
張炳惠博士傢庭教育idea:性格習慣
第5章 幸福傢庭經營的五階段
階段1 組織改編
階段2 製定原則及規矩
階段3 共享幸福額度
階段4 決定傢庭事務的優先級
階段5 邁嚮幸福
張炳惠博士傢庭教育idea:父母修養
結語 好媽媽能培養齣好孩子
作者介紹
張炳惠,齣生於1932年,是韓國前總理張澤相的第三個女兒。 她19歲時踏上留學之路,並拒絕當時是韓國名門富豪傢庭的一切支援,抱著“多賺一美金就是多愛一分國”的決心半工半讀。 1958年,張炳惠獲得匹茲堡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1964年獲得喬治敦大學曆史學博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的初稿後(我指的是初步瀏覽,還沒深入研究),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敘事上的節奏感把握得相當到位。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將復雜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一個個易於消化的碎片,然後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串聯起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把那些理論吸收進去瞭。我特彆欣賞其中穿插的一些傢庭案例,它們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彆人傢的孩子”的完美模闆,而是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小摩擦和挑戰。比如,書中對“如何處理孩子在公共場閤的負麵情緒爆發”這一場景的描寫,就非常細膩和真實,它沒有給齣那種一刀切的“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框架——從理解孩子當下的需求齣發,再循序漸進地引導。這種“理解優先於糾正”的理念,在我以往的閱讀經驗中並不多見,很多書都急於求成,恨不得兩頁紙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瞭。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那種沉穩而不失溫度的,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耳邊低語,語重心長,但絕不咄咄逼人,讓人心甘情願地去接受他的觀點。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選擇,給我一種非常“現代”的感覺,它完全沒有那種陳舊的、說教式的傢長讀物的味道。章節之間過渡自然流暢,而且每隔一段重要的論述,都會設置一個小小的“行動清單”或者“自我提問”,這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參與感和代入感。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在和作者進行一場持續的、建設性的對話。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在強調“成功”的同時,並沒有將成功的定義狹隘化,而是將“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內心的平和”也納入瞭衡量標準,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衡點。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一個絕對成功的公式——因為那是不存在的——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強大的、靈活的思維框架,幫助父母去理解自己的孩子,並根據孩子獨有的特質,去製定最適閤他們的成長路徑。它更像是一本“提升父母認知水平”的指南,而非一本“操控孩子行為”的說明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引人注目的,那種暖色調的排版,再加上一個笑得很陽光的小朋友照片,很容易讓人産生一種“對啊,孩子的未來就該這樣被好好規劃”的期待感。我當初在書店裏一眼就被它吸引瞭,主要還是因為書名直戳痛點——“成功”和“父母”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簡直就是當代傢長焦慮的集閤點。我趕緊翻瞭幾頁目錄,裏麵的章節標題也都是那種充滿行動指南意味的短句,比如“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培養孩子的抗挫摺能力”之類的。坦白說,光是目錄就能讓人感覺自己好像已經掌握瞭某種育兒的秘籍,迫不及待想知道具體的操作流程。不過,拿到手裏掂量瞭一下厚度,感覺內容應該挺紮實的,不像那種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空泛之談,更像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好父母”的實戰手冊。這種明確的指嚮性,對於急於在育兒這條路上找到確定性的父母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習慣養成”那一部分,因為這似乎是所有成功學的基石,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科學且可行的方法,而不是那些老掉牙的“多鼓勵”之類的套話。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承諾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引導我們這些摸著石頭過河的傢長。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對“情商”和“價值觀”的論述,不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口號式教育。它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播下正直、同理心和感恩的種子。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觀點:價值觀的建立不是靠說教,而是靠傢庭成員之間互動時所展現齣的“微小瞬間”積纍而成。比如,作者詳細描述瞭在一個傢庭餐桌上,如何通過父母對待服務員的態度,來嚮孩子展示什麼是尊重;或者,當傢庭遭遇經濟睏難時,父母如何坦誠溝通,來培養孩子的韌性和對傢庭的歸屬感。這些細枝末節的描摹,比那些大篇幅的理論說教要有效一萬倍。它真正做到瞭將“教育”這件事拉迴到瞭“生活本身”,而不是把它變成一種額外的、刻意的“任務”。讀完這些章節,我感到自己對親子關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而是一種相互滋養的共同成長。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上給我一種很強的“遞進感”,它不是一堆零散觀點的堆砌,而是像搭建一座房子,從地基到屋頂,每一步都有邏輯支撐。最開始幾章似乎都在強調“父母的自我成長是教育的起點”,這部分內容著實讓我這個習慣於把焦點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的傢長好好反思瞭一下。它把育兒的責任權重,很大一部分轉移到瞭我們成年人自身的心態和知識儲備上。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時,沒有僅僅停留在要求孩子做傢務這種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這一核心原則,並詳細闡述瞭不同年齡段孩子能夠承擔的“後果”的邊界在哪裏。這體現瞭一種很成熟的教育觀,即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不拔苗助長,但也不溺愛放任。文字方麵,它很少使用晦澀的學術術語,即便引用瞭心理學概念,也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確保瞭即便是教育學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並應用於實踐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