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們做朋友吧:40招指導孩子交朋友
定價:28.00元
作者:勞倫斯·E.夏皮羅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613541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40個親子活動可引導傢長幫助孩子:
找到穩定、值得深交的友誼
建立起平等的關係
正確應付拋棄和失望
目錄
寫給傢長的話…………………………………Ⅰ
寫給小朋友的話………………………………Ⅲ
部分 交朋友
活動1 關於你………………………………3
活動2 尋找共同的興趣……………………7
活動3 在哪裏結識新朋友…………………10
活動4 友善的孩子更易交到朋友…………13
活動5 留下一個好的印象……………16
活動6 做個受歡迎的人……………………19
活動7 你的社會關係網……………………22
活動8 接觸其他人…………………………25
第二部分 瞭解社會規則
活動9 做個社會小偵探……………………31
活動10 成為團體中的一員………………34
活動11 說話要得體………………………37
活動12 讀懂肢體語言……………………41
活動13 講禮貌……………………………44
活動14 電話禮儀…………………………47
活動15 郵件禮儀…………………………51
活動16 策劃一個派對……………………54
第三部分 友誼中的付齣和收獲
活動17 學會分享………………………… 59
活動18 遵守次序………………………… 62
活動19 學會傾聽………………………… 65
活動20 學會贊美彆人…………………… 70
活動21 做個的……………… 73
活動22 懂得什麼時候聽從彆人………… 76
活動23 遇到麻煩要泰然處之…………… 79
活動24 學會變通………………………… 82
活動25 言語要溫和……………………… 85
活動26 保持冷靜………………………… 89
活動27 釋放自己的感情………………… 92
活動28 走齣被拒絕的陰影……………… 95
第四部分 理解和關心你的朋友
活動29 關注彆人的感受………………… 101
活動30 幫助彆人………………………… 105
活動31 不要做“太和善”的人………… 108
活動32 把所有人都包括進來…………… 111
活動33 不是針對你個人………………… 115
活動34 原諒彆人………………………… 118
活動35尊重差異………………………… 122
第五部分 講和
活動36 和難相處的孩子打交道………… 127
活動37 社團與小集團…………………… 130
活動38 維護和平的關係………………… 133
活動39 道歉……………………………… 136
活動40 妥協……………………………… 13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社交焦慮”的解剖細緻入微。我的女兒並不是不閤群,她隻是害怕嘗試,害怕那種被拒絕的冰冷感覺。以往的書籍總是強調“行動”,但這本書卻花瞭不少篇幅來討論“內在對話”的建設。它詳細描述瞭如何識彆那些在孩子腦海中不斷重復的消極自我評價,比如“我一定會說錯話”、“他們肯定不喜歡我這種人”。更棒的是,它提供瞭一套“替換腳本”的練習方法。不是簡單地喊口號“你要相信自己”,而是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可操作的步驟來重寫這些負麵劇本。比如,當孩子說“我不想去派對”,這本書指導我們引導孩子把這個想法拆解成:“去派對的哪個部分讓你感到不舒服?是人太多,還是不知道說什麼?” 這種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幫助孩子自己找到瞭恐懼的源頭,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去剋服它。這已經超越瞭“教孩子交朋友”的範疇,它是在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心理韌性和自我接納的能力。讀完之後,我發現我不再是一個高壓的監督者,而是一個能夠與孩子一起麵對內心恐懼的盟友。這種深層次的陪伴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無價之寶。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個內嚮得像隻小貓咪的孩子量身定做的“社交指南針”!我得說,我們過去嘗試過各種方法,什麼“多鼓勵他主動點”、“讓他多看看動畫片裏的小朋友怎麼做的”,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比如,它談到如何觀察和理解彆人的情緒信號,這點我深有體會,我兒子以前總是在彆人已經錶現齣不耐煩的時候纔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這樣做”的命令,而是提供瞭一係列具體的場景分析,讓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去“解碼”那些微妙的社交密碼。我們試著運用瞭其中關於“傾聽的藝術”的那一小節,要求他在對話中,必須先復述一遍對方剛剛說的話的核心意思,纔能發錶自己的看法。效果立竿見影,他發現當他真的聽進去瞭,彆人也更願意和他繼續聊下去。這不僅僅是教孩子交朋友,更像是在教他如何成為一個更懂得共情、更有趣的溝通者。那種從心底裏冒齣來的自信和放鬆,是我們過去無論怎麼催促都無法達成的。這本書的語言非常貼近生活,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教育手冊的架子,更像是鄰居傢經驗豐富的媽媽在分享她的秘密武器。對於那些為孩子社交障礙感到焦慮的傢長來說,這真是一劑強心針,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戰術部署”。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案例選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優秀。我個人偏愛它在不同年齡段社交發展特點上的區分論述。很多育兒書會模糊處理,把幼兒園和小學的社交需求混為一談,但這本書非常清晰地指齣瞭不同發展階段的重點差異。比如,對於年幼的孩子,它側重於“分享”和“輪流”的規則建立;而對於高年級學生,它則強調瞭“建立小團體”、“理解群體壓力”以及“如何退齣不健康的友誼”。我兒子正好處於小學高年級,他對班級裏一些復雜的小團體動態感到非常睏惑。書中關於“如何判斷一個友誼是否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那部分內容,簡直就是一盞明燈。它沒有鼓吹廣撒網式的交友,而是強調友誼的“質量”而非“數量”。它教會孩子去識彆那些消耗他們能量、帶來負麵情緒的關係,並提供瞭一套溫柔而堅定的“退齣策略”。這種對友誼“價值管理”的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不僅深諳兒童心理,對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也有著深刻的洞察。它不是在教孩子盲目地融入,而是在教他們明智地選擇自己的社交圈,這對於培養孩子獨立判斷力至關重要。
評分我原本以為市麵上關於兒童社交的書籍無非就是那幾套老生常談的說辭,無非是“微笑”、“分享”這類最基礎的口訣。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禮貌行為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友誼建立過程中的“維護期”和“危機處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友誼中的衝突管理”那一章。我女兒最近就因為一個玩具和班上的另一個小朋友産生瞭小摩擦,雙方都覺得委屈,僵持瞭好幾天。我們當時頭疼不已,不知道該如何介入,怕幫錯瞭忙。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成熟的框架,教孩子如何區分“對事不對人”和“錶達感受而非指責”。它甚至提到瞭“給彼此一點空間”的重要性,這在大人社交中都是重要的課題,沒想到能如此細緻地應用在孩子身上。我們按照書裏的建議,引導她寫瞭一張小卡片,不是道歉,而是陳述自己當時“為什麼會感到難過”,結果那個小朋友立刻就理解瞭,緊張的氣氛瞬間化解。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是在培養一個“討好型人格”的朋友,而是在培養一個能夠處理復雜人際關係、有邊界感和自尊心的獨立個體。它的視角非常現代化,完全摒棄瞭過去那種“以和為貴,委屈自己”的陳舊觀念,非常值得所有注重孩子心理成長的傢長細細研讀。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的。我兒子是個聰明、有創造力的孩子,但他的世界構建得太復雜瞭,導緻他很難找到那個能跟得上他思維頻率的小夥伴。他的興趣點非常小眾,一般的同齡孩子根本無法進入他的“頻道”。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巧妙的思路——不是強迫孩子適應主流社交,而是教他如何“定位”和“吸引”同頻的人。它沒有讓我們去改變孩子的天性,而是教我們如何去“包裝”和“展示”他內在的閃光點。書中提到一個概念叫“興趣的橋梁”,教傢長如何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共同的、能讓雙方都感到興奮的活動作為初識的切入點,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你好”和“你叫什麼名字”的無效對話上。我們嘗試瞭這個方法,他帶去瞭一本他自己畫的微型漫畫集,結果瞬間就吸引瞭兩個同樣熱愛繪畫的同學,他們當場就開始討論起分鏡頭的技巧!那種自然而然的融入感,讓我看到瞭希望。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極為人性化,它將不同的社交挑戰分成瞭若乾個小模塊,傢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完全沒有閱讀壓力,非常務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