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妈本育儿书
定价:29.90元
作者:杜梅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8451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全面呵护宝宝,健康每一天
育儿是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经验很重要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个部分,分别针对0-3岁孩子的育儿要点、身心和智能发育状况,以及平常的照料护理和智能开发等进行全面的介绍。
目录
章 宝宝的生长发育,妈妈必知
节 0~3岁的宝宝的生长发育
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1~2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2~3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3~4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4~5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5~6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6~7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7~8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8~9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9~10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10~11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11~12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
1~15岁宝宝的生长发育
1.5~2岁宝宝的生长发育
2~3岁宝宝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体重、身长曲线表
生长发育检测表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
新生儿(0~28天)健康记录
家长记录宝宝28天A2个月的发育
……
第二章 生活养护
第三章 疾病与家庭护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所谓的“新妈本育儿书”,我简直要为它竖起一万个问号!从我翻开它的第一页起,我就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信息洪流里迷失了方向的航海者。它塞满了各种理论,从弗洛伊德到皮亚杰,仿佛作者是想把整个心理学系的教材都塞进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我理解育儿需要理论支撑,但对于一个刚经历完生产、身心俱疲的新手妈妈来说,我需要的不是一篇篇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摘要,而是清晰、直接、可操作的指南!比如,当宝宝半夜哭闹不止时,我更想知道的是“抱起来拍拍,换个尿布,还是喂奶?”而不是“请分析婴儿哭泣背后的潜意识需求与依恋模式的构建”。这本书的排版也极其糟糕,字体小得像蚂蚁搬家,大段大段的文字堆积在一起,看得我眼睛疼,更别提从中找到任何一点安慰或实用的建议了。我本来是抱着“终于有本能帮我度过难关的宝典了”的心情来的,结果呢?看完之后,我更焦虑了,因为我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消化这些“高深莫测”的知识。它更像是一本给资深幼教工作者准备的参考资料,而不是给“新妈”们准备的“救命稻草”。
评分从书籍的实用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时效性”是个大问题。它似乎是基于几十年前的育儿理念撰写而成,很多关于现代育儿环境的考量完全缺失。例如,在谈论早期教育和感官刺激时,它强调的是自制玩具和传统的蒙学方法,对于如何安全地引导孩子接触数字设备(这是现代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如何筛选海量的信息,它几乎没有给出任何有价值的指导。此外,它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考量也显得非常单一。书中的建议,比如“为宝宝准备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婴儿房”,或者“每天花两小时进行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对于生活在小城市、需要兼顾全职工作的双职工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本书缺乏对现实生活多样性的包容,使得它的建议很难在真实的、多变的现代生活中落地生根。它更像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育儿蓝图,与我每天面对的超市打折、通勤拥堵和婆媳关系这些“现实问题”格格不入。
评分这本“新妈本育儿书”的语言风格,简直让人怀疑作者是否真正接触过新生儿。通篇充斥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指导”口吻,仿佛我们这些新手妈妈都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原始人,需要被“开蒙”。它很少使用鼓励和理解的语气,更多的是一种“你应该如何”、“你不应该怎样”的命令式陈述。比如,书中有一段提到“当宝宝哭泣时,母亲必须首先排除生理需求,然后冷静地分析其情绪触发点”,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我发现宝宝尿布湿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是赶紧换掉,哪有时间进行“情绪触发点分析”?这本书完全忽略了新手妈妈们常常伴随的疲惫、荷尔蒙的剧烈波动以及随时可能爆发的无名火气。它要求我们像机器人一样精准操作,却从未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关照我们自己的建议。我希望一本书能与我共情,能告诉我“累了就歇一会儿,没关系”,而不是一味地鞭策我达到更高的育儿标准。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最大的期望是找到关于建立亲子关系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实用工具,但这本书在这两个核心议题上的处理,可以说是不忍直视。关于“亲密关系”的建立,它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皮肤接触的重要性”和“眼神交流的频率”,但当我们真正面临“产后抑郁的阴影”或者“与伴侣在育儿分工上的长期冲突”时,它给出的建议却极其空泛,仅仅是建议“多沟通”或者“寻求专业帮助”,却从未提供任何具体的沟通脚本或自我调节的小技巧。仿佛只要你“爱得够深”,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种“鸡汤式”的结尾,让人感觉自己的真实困境被轻视了。我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工具箱”——比如,遇到争执时,如何使用‘我’句式来表达感受而不指责对方;如何在疲惫到极点时,进行快速的十分钟情绪重启。这本书更像是在描绘一种理想化的情感图景,而不是提供面对真实情感风暴的“救生衣”。总而言之,它在理论上堆砌辞藻,在实践中却显得苍白无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全面性”感到非常不适。它试图涵盖从孕期到学龄前的所有阶段,结果就是每个阶段都只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如,关于辅食添加的部分,它罗列了一大堆营养素的化学名称和它们在不同食物中的占比,但对于如何处理食材的质地、如何应对宝宝的“拒食期”这些实战问题,它几乎是避而不谈。再比如,在描述宝宝的睡眠训练时,它用了非常宏大叙事的方式来探讨“自主睡眠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温柔地引导,如何应对父母双方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它处理得极其轻描淡写。我需要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个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告诉我真实的育儿生活是怎样的鸡零狗碎,而不是这种教科书式的完美叙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描绘了一个不存在的、完美的宝宝和完美的父母,一旦我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按常理出牌,或者我本人做不到书上要求的那样“完美坚持”,我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它贩卖的不是育儿的经验,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