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

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C.所罗门 著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伦理学
  • 道德
  • 存在主义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文化批评
  • 非道德主义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0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3566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字数:297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哲学家,尼采的“非道德主义”尤其遭人诟病。按照一种流俗的理解,尼采为人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辩护,他的非道德主义否认传统道德的价值,主张消灭一切道德规范,鼓吹强者完全置身于道德约束之外,因而与20世纪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暴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偏见一度支配了英美哲学界,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有所改观。

本书作者、著名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在本书中则试图结合美德伦理学与存在主义的视角,呈现尼采的非道德主义的独特面貌。作者认为,尼采在伦理学上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而是积极明确地倡导着激情的生活与高贵的美德。通过批判“大写道德”,尼采希望提升的是现代道德哲学的精神气质与现代人的品性才华。作者试图以尼采的哲学激发人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审验、自我转化与自我超越,进而将人们导向一种丰富、高雅而又激情洋溢的内在生活。

内容简介

  

尼采是150年来较流行,也是具有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他充满激情的观念与破坏偶像的风格引来无数敬佩,但其显而易见的残酷性和对体面正派的道德的鄙视也屡遭诋毁。

本书作者认为,尼采是一个具有光彩夺目的洞察力,并且进行挑衅性的质疑、做出犀利的个人探究的哲学家。他并不试图揭示永恒的真理,而意在改变我们看待人生的方式。尼采有力地影响了他的读者,驱使他们以新的、不同的方式来看待自身。

尼采不可抗拒地让我们做出自我审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被他吸引、为之着迷,并将我们导向一种“丰富的内在生活”。

作者简介

罗伯特? C. 所罗门(1942—2007),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讲席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特别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严谨。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包括《激情》(The Passions)、《在黑格尔的精神之中》(In the Spirit of Hegel)、《关于爱》(About Love)、《伦理学与超yue》(Ethics and Excellence)等。他的论著《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9版)、《哲学导论:综合原典阅读教程》(第9版)、《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幸福的情绪》等先后被翻译成中文,获得广泛好评。

郝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科学哲学、语言哲学、文化哲学、哲学解释学、存在主义、新实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论著有《批判学派与现代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和《西方当代科学文化思潮研究》,译著有迈克尔·德维特《实在论与真理》(第2版)和亚历山大·内哈马斯《尼采:生命之为文学》。

目录

导言与尼采一起生活
我们将如何理解尼采?
令人不快的尼采
尼采的美德
我们应当如何解读尼采?
尼采会怎样塑造我们?——一种“生存论的”路径
透彻地思考尼采

第1章 针对个人的尼采
针对个人的哲学:典型的美德(与恶习)
尼采的风格与尼采的哲学
为人身攻击论证辩护
《瞧,这个人》:“尼采是个疯子,不是吗?”
尼采的视角主义与关于道德的诸多视角
忏悔录与回忆录:哲学中的个人申辩

第2章 尼采的道德视角主义
尼采的道德视角主义
作为人身攻击论证的谱系学:作为道德诊断的怨恨
谱系学是一种起源谬误吗?
关于责任的诸多视角:尼采的“谴责性”视角

第3章 尼采的激情
尼采论“深层的”情感
作为意义的情感真理
为激情辩护:尼采论人的本性
尼采的生理心理学
尼采论作为策略的情感
提升生命的激情与愚钝生命的激情
强力意志与热情的生命

第4章 尼采论怨恨、爱与同情
怨恨有什么错?
尼采论爱与同情
对怨恨的重新考察
老鹰与羔羊:强与弱的隐喻
主人、奴隶与正义的根源

第5章 尼采的肯定的伦理学
在传统语境下的尼采:虚无主义所支持与反对的
尼采、康德与亚里士多德
道德的意义
美德伦理学:尼采与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尼采的问题

第6章 尼采的美德:他会怎样塑造我们?
追寻美德(“价值的重估”)
通过范例展示的美德
我们怎样具备美德?让我来数数道路
尼采的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
尼采特有的美德
尼采的隐秘美德
超人:一幅立体主义的画像

第7章 尼采的存在主义
尼采的宿命论、决定论与命运
尼采论自由与宿命论:悖论还是视角?
尼采的古典宿命论
“成为你自己”
合理地理解宿命论
什么是“自我创造”?(它需要“自由意志”吗?)
尼采论责任
存在主义式的肯定生命与再论永恒复归
结论:尼采是一位存在主义者吗?
参考文献
参考说明
译后记

前言/序言

导言 与尼采一起生活

不用说,我并不否认——除非我是个傻子——许多被称为非道德的行为应当加以避免与抵制,许多被称为道德的行为应当加以实施与鼓励——但我认为,人们鼓励一些行为而避免另一些行为,他们应当是为了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一些理由。我们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是为了最终(也许是在很久之后)获取更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

——弗里德里希·尼采,《朝霞》

我们怎么还能继续与尼采一起生活呢?仅仅提到他的名字,就会引起激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存在于大学之中(他在那里也许已经变为陈词滥调),而且还存在于大街之上,滑稽的与严肃的电影之中(如《灼热的马鞍》、《大门》),不仅存在于研究室之中,而且还存在于会议室与起居室之内。假如“尼采”已经相当于意味着一种肤浅教育的流行的后现代矫饰,那么,尼采也和那种对阴暗的、深沉的、禁忌的东西的不成熟迷恋关联在一起。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借口来谈论——如果不是践行的话——不道德的、冒犯宗教的、亵渎神圣的东西。他是一位不加掩饰的精英主义者,他为“少数人”写作,鄙视“群畜”(其他的所有人)。当然,在此存在一些问题。尼采所说的某些话——至少是那些通常被人们最为频繁地引用的段落——显示了对权力的痴迷,对残酷的喜好,以及对自我的苦难与他人的苦难的一种即便不是嘲弄,但似乎也是满不在乎的态度。因此,他成为了反常者、叛逆者的榜样,有时他还成为施虐狂与杀人狂的榜样。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在此关注的那个尼采。

作为本书主题的那个尼采也是榜样,但那是一种颇为不同的榜样。用一种简单而又带误导性的方式来说,他是一个典范性的榜样与向导,让我们以更好的方式生活并导向一种“丰富的内在生活”(尽管我认为,尼采会觉得,这种说法恰恰是难以理解的)。尼采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加掩饰的精英主义,即如何孕育与激发“更高级的人”,或许还包括他的臭名昭著的超人。在他的某些更具论战性的著作中,这是他攻击这样一种道德的根据,他将这种道德完全视为束缚与削弱那些出类拔萃者的系统性活动。但是,尼采的绝大多数读者既不是“更高级的人”,也并非必然是那些缺乏超人潜能的人,而在本书中,我想认真地对待这些人(但又不去满足他们也许是“更高级的人”或潜在的超人这样的幻想)。尼采并不仅仅为“少数人”写作,而是为多数人写作。现在,成千上万的学生以及其他的人都会从尼采不得已说出的话中学到某些东西。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智识上的乐趣,而且还是为了学习如何过一种更好的生活。而尼采的确拥有这样的经验教训来教导我们,教导我们所有人。

就如同他在哥本哈根的精神同谋索伦·克尔凯郭尔一样,尼采尤其是一位“丰富的内在生活”的范例与向导。克尔凯郭尔歌颂一种“充满热情的内在性”的生活,这种生活并不以引人注目的公开面貌为特征(通过出版而显露的公开面貌或许除外),而是以它那丰富的激情、“深刻的”情感、精致的品位和一种典雅而又卓越的个人感受为特征。尼采的哲学包括了一种与个人美德有关的强有力的概念,而这类似于苏格拉底与古代的斯多葛学派,他们也将其注意力聚焦于这样一种“灵魂的健康”,这种灵魂的健康多少独立于外在的力量与时运,它颇为不同于外在的表现与英雄的行为。(因此,将尼采的超人作为野蛮人柯南这样的动作片人物或荷马式的英雄,这种做法应当遭到人们的严重怀疑。)但是,斯多葛学派(而不是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灵魂的健康等同于一种心灵宁静(ataraxia),尼采强调的却是能量、活力、激情以及与这个世界的战斗。(这就是“强力”发挥作用的地方。)一种具备美德的生活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一种充满活力的激情与精致健全的品位的生活。

按照我对尼采的解读,尼采是一种生活的典范,它非常不同于那种在今日被称颂为“成功的”人生。它在表面上是一种简单而又乏味的生活,但又是一种具有丰富激情与入迷兴趣的生活(这些激情与兴趣最初被表述于一个人的私人笔记与私人文字之中),一种具有精致品位的生活(这种品位是通过聆听、观看乃至在生活中最简单的事物中训练优雅的举止而得到培养的)。由于我们的现代世界如此称颂于那些恰恰相反的东西、“名人”、名声与公开的表演、低俗与大众的文化,尼采的众多努力就直接导向对“高级文化”的捍卫。这通常令他看起来像一个恃才傲物者,一个精英主义者,一个只不过是瞧不起“普通人”,瞧不起民主体制下的公民,瞧不起当代政治的“拉平”效果的人。但是,无论这种精英主义式的不屑一顾的观点在政治领域中可能多么令人反感,若根据人类伟大的艺术成就、思想成就与精神成就,这正是那种真正算得上是罕见天赋的东西。我们这些其余的人仅仅是观众或拙劣的模仿者,我们对我们自己或许极其重要,但在更大的格局中就几乎没有什么重要性。尽管如此,尼采还是有许多东西来教导我们。

但是,只要尼采主要关注的是那种充满热情的内在性与丰富的内在生活,他就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那些现实的危险。要成为一种具备美德的灵魂,维系精致的品位,并仅仅培养最佳品质的激情,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一个低俗的平等主义与大众的嫉妒盛行的时代里,这些危险不仅四处围绕着我们,而且更为不详的是,它们还在我们自身之中。在这些危险中首先就是怨恨与各种各样“否定性的”或令人软弱无力的情绪,这些情绪在最大程度上恰恰是由民主以及人类处境中的进步所助长与形成的,而民主与进步最为频繁地被人们称赞为现代世界的伟大功绩。我认为,对尼采来说,若以为他确实鄙视普通的公民或者拒斥与蔑视这些进步,这既不正确又不公正。他只是像克尔凯郭尔一样,痛苦地意识到人们取得这些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当一个人被如此众多的消遣与噪音所围绕时,他如何培养一种丰富的内在生活呢?

因此,如此众多的准智识世界——不仅包括好莱坞,而且还有一些低俗的小报——看起来似乎都喜爱尼采,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我认为,从未有一位近现代的西方哲学家(除了马克思主义的那些弟兄们: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弗拉基米尔·列宁)拥有这样一堆观众,拥有这样一群崇拜者,拥有这样一个狂热爱好者的俱乐部。然而,尼采坚称,他不是为“多数人”写作,而是为“少数人”写作。或许,这是一种悲观主义的说法,而不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措辞。实际上,尼采并不相信大多数人具备这种“丰富的内在生活”的品位或能力,因此,就如同耶稣或克尔凯郭尔一样,他成为了一位“得人渔夫”,他以奇特的方式鼓励人们追随自己,并寻找着那些将对此做出回应的人们。

这就是与本书有关的内容:以个人的方式接受尼采,不是将尼采作为一位抽象的哲学家、一位有鉴赏力的文学批评家或一位学者,而是将他视为一种榜样。而对尼采来说,正如引导苏格拉底的德尔斐神谕所言,这就意味着,接受一个人自身是错综复杂的,这就算不会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刺激这个人去自我审验与自我批判,也会以令人折磨的方式激发这个人去自我审验与自我批判。当然,这既不是人们逐渐描绘出来的那个流行的尼采,也不是学者们如此彻底地审视、分析、解构与重构出来的那个尼采。但这是将成为我们在此处的伙伴的那个尼采,因此,请你准备好迎接这次有时令人不适的崎岖之旅。


《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 导论:在价值重估的时代,一位先知的召唤 在二十一世纪的喧嚣中,我们被信息洪流裹挟,被消费主义裹挟,被无所不在的社会规范和期待裹挟。在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却又感到前所未有的迷失;我们追求表面的平等,却又深陷于深层的等级差异;我们高唱理性,却又被非理性所左右。我们不禁会问:我们究竟是谁?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活出一种真实而有力量的人生? 此时此刻,一位振聋发聩的声音,一位来自十九世纪后期的先知,他的思想如同惊雷,穿越时空,直击我们的心灵。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尼采。尼采,这位以其激进、深刻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而闻名的思想家,他所宣称的“上帝已死”,他所倡导的“权力意志”,他所构想的“超人”,无一不搅动了现代思想的根基,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自身存在,重估生命价值的独特视角。 然而,尼采的思想,往往被误读、被简化、甚至被妖魔化。他被贴上了“非道德主义者”的标签,被视为激进的虚无主义者,被排除在主流道德和价值体系之外。但如果我们深入他的文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语,我们会发现,这位“非道德主义者”的真正目的,并非要摧毁一切价值,而是要唤醒我们,让我们超越僵化的道德枷锁,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意义,去拥抱一种更加丰富、更加自由、更加充盈的存在方式。 本书《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正是邀请您踏上一段与尼采思想同行,与他对话,从而与我们自身对话的旅程。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哲学理论阐述,也不是一本简单的尼采思想导读。相反,它旨在揭示尼采思想的生命力,展示这位“非道德主义者”如何能够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位深刻的导师,为我们在价值重估的时代,指引一条通往自我超越和生命觉醒的道路。 第一章:摆脱“群畜道德”的牢笼——重新审视你的价值根源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套既定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如同看不见的绳索,塑造着我们的行为,限制着我们的思想。尼采将这种被动的、迎合大众的道德体系称为“群畜道德”(Herdenmoral)。在“群畜道德”的视野下,善良被定义为顺从、谦卑、同情,而邪恶则被视为反抗、骄傲、强大。这种道德体系,旨在维护群体的稳定和平均,但它却扼杀了生命的创造力,压抑了个体独特的潜能。 本书将带你一同解剖“群畜道德”的本质。我们将追溯其历史根源,例如基督教道德的影响,探讨它如何通过“善恶对立”的二元思维,将个体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力量的追求视为罪恶。通过尼采的视角,我们将认识到,我们所遵循的许多“道德”原则,并非源于对生命本身的深刻理解,而是源于一种对弱者生存策略的认同,一种对平庸的赞颂。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你思考:你的价值,是来自外部的认可,还是来自内心的驱动?你所信奉的“对”与“错”,是真正属于你的吗?尼采鼓励我们进行一次“价值的根源考察”(Genealogie der Moral),审视我们所认同的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否服务于我们的生命,还是束缚了我们的生命。他挑战我们,走出“群畜”的羊圈,去勇敢地质疑那些被视为天经地义的道德律令。 通过对“群畜道德”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开始摆脱“羊群效应”,不再被大众的期待和非议所左右。我们将认识到,真正的道德力量,并非来自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是来自于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来自于对自身价值的创造。我们将学会区分,哪些是真正滋养生命的价值,哪些是阻碍我们成长的束缚。 第二章:权力意志的觉醒——生命的内在驱动力 “权力意志”(Wille zur Macht)是尼采哲学中最具争议也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并非仅仅指政治上的权力斗争,而是指一种生命最根本的、最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不断扩张、超越、自我实现、并赋予事物意义的生命能量。万物,无论是生物、思想、艺术,还是社会结构,都蕴含着“权力意志”。 本书将为你揭示“权力意志”的真实含义,驳斥其被歪曲为简单的暴力或压迫。我们将看到,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力量。它驱动着艺术家去创作,驱动着科学家去探索,驱动着每一个个体去追求卓越,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在蕴藏的“权力意志”,我们就能够理解,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寻求生长和扩张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权力意志”常常被压抑,被导向了消费、被导向了娱乐、被导向了对外部成功的盲目追求。我们可能会感到空虚和无力,正是因为我们未能觉醒并善用我们内在的生命能量。 本书将帮助你识别和释放你被压抑的“权力意志”。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种驱动力,从破坏性的冲动,转化为建设性的力量。这意味着,我们要敢于设定自己的目标,敢于挑战现状,敢于在自己的领域内追求卓越。权力意志的觉醒,不是为了征服他人,而是为了征服我们自身的惰性、恐惧和局限。它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一种对创造的渴望,一种对自我实现的必然追求。 第三章:死亡与永恒轮回——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张力 尼采的“上帝已死”宣告了传统形而上学和宗教信仰的终结,这带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危机,但他也提出了“永恒轮回”(Ewige Wiederkehr)的思想,以此作为对抗虚无主义,拥抱生命的最深刻的尝试。 “永恒轮回”并非一个简单的物理学理论,而是一种伦理和存在性的挑战。它设想,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将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无限次地重演。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你将如何生活?你会选择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才能让你在每次重演中,都能欣然接受,甚至渴望? 本书将深入探讨“永恒轮回”的思想,并将其置于我们现代生活的语境下。我们将看到,这个思想是如何迫使我们去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去珍惜每一个当下。它不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命题,而是一个要求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担当的召唤。 我们常常被未来的希望或过去的遗憾所困扰,而“永恒轮回”则将我们拉回到此时此刻。它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因为每一个选择都将永远地印刻在生命的轨迹中。尼采因此倡导“阿莫尔·法蒂”(Amor Fati)——热爱你的命运。这意味着,不仅要接受你的命运,更要热爱它,将你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无论好坏,都视为你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从中找到力量。 通过理解“永恒轮回”和“阿莫尔·法蒂”,我们将学会以一种更深刻、更肯定的态度去面对生命的无常和苦难。我们将不再逃避,而是主动拥抱生命的全部,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价值。 第四章:超人之路——在自我超越中实现生命的极致 “超人”(Übermensch)是尼采哲学的终极理想,也是他对人类未来的一种构想。超人并非一个生理上的进化,而是一个精神上的、价值上的飞跃。他是一个能够超越自身局限,超越传统道德,创造新价值,并赋予生命以终极意义的存在。 本书将引导你理解“超人”的真正含义,澄清那些关于“超人”被曲解为种族主义或傲慢的误解。我们将看到,尼采的“超人”是一个孤独的创造者,他不是站在他人之上,而是站在过去的自己之上。他以巨大的勇气和创造力,去承担生命赋予他的使命,去实现生命的最高潜能。 “超人”之路,是一条艰辛但充满荣耀的道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审视,不断地自我超越。这意味着,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敢于挑战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信念,敢于在混沌中创造秩序。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陷入安逸和麻木,我们满足于现状,不敢去追寻更高的目标。尼采的“超人”思想,是对我们的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它鼓励我们去成为“大地之意义”,去赋予生命以目的,而不是仅仅成为“上帝”或“虚无”的附庸。 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些实际的思考和行动上的指引,帮助你在你的生活中,践行“超人”的精神。这意味着,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敢于成为自己的立法者,要以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每一次自我超越的尝试,每一次对自身局限的突破,都是在走向“超人”的道路。 结论:与尼采一起,活出生命的强度与深度 《与尼采一起生活:伟大的“非道德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并非旨在让你成为一个尼采的信徒,而是希望借由尼采的思想,点燃你内在的思考之火,唤醒你对生命最深层次的觉察。尼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敢于质疑一切,敢于直面人性的最深层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指引我们去创造一种更加充盈、更加有力量的存在。 本书将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一位被冠以“非道德主义者”之名的哲学家,反而能够成为我们在现代价值真空中的一位深刻的引路人。他的“非道德主义”,恰恰是对僵化道德的解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自由地去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价值。 读完本书,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会成为一个更积极的思考者,一个更勇敢的实践者。你将学会如何审视你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如何释放你内在的生命能量,如何拥抱生命的全部,并最终,如何在自我超越的道路上,活出生命的真正强度与深度。 尼采的思想,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复杂性,也指引我们看到存在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与尼采同行,在价值重估的时代,勇敢地问自己:“我如何才能成为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它没有遵循严格的编年史顺序,而是围绕着几个尼采的核心概念构建章节,这种主题式的组织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比如,作者会把“超人”的构建与“上帝之死”紧密地联系起来讨论,清晰地展示出前者是如何对后者做出回应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尼采原著时所下的功夫,他挑选的段落往往是那些最具冲击力和画面感的,并且会附上详尽的注释,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晦涩的德语词汇在哲学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流畅的叙事风格相结合,使得这本书既能满足资深哲学爱好者的求知欲,也能为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认知地图,避免了陷入碎片化理解的误区。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或许是那种关于“自我负责”的沉重感与解放感并存的体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尼采思想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摆脱社会灌输的“羊群道德”的桎梏。书中的某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尼采如何看待艺术与真理的关系,他认为艺术提供了一种更高级的、更具创造性的视角来看待痛苦和荒谬,这让我对生活中的挫折有了全新的理解角度。它不再仅仅是需要忍耐或克服的障碍,而可以被视为一种塑造“自我”的原材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深处被注入了一种久违的、强烈的自我肯定。这种肯定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建立在深刻认识生命局限性基础上的、主动的选择和创造的勇气。它促使我开始审视自己当前生活中的那些“应该”和“必须”,并勇敢地问自己: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掌握得相当到位,几乎没有那种让人想要合上的时刻。作者很懂得如何利用悬念和转折来驱动读者的好奇心。例如,在讨论“永恒轮回”这个概念时,作者先是用一种近乎宿命论的笔调铺陈开来,让人感到一种巨大的压抑感,紧接着却笔锋一转,阐述了这其实是一种对“热爱生命”的终极考验,一个筛选出真正能肯定生命的人的工具。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结构,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思辨变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我发现自己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凝视窗外,思考作者抛出的那些关于“真理的价值”和“自我超越”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想上的“锻炼”,强迫你跳出日常的思维定势,去直面那些关于存在和意义的终极追问。

评分

读完全书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极具争议性观点时的那种克制与洞察力。许多关于尼采的解读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把他神化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先知,要么把他妖魔化成一个鼓吹虚无的煽动者。然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中肯的中间立场。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语境的还原,他反复强调,要理解尼采,必须把他放回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中去审视。书中对于尼采晚年精神状态的描述尤其细腻,那种身处时代变革边缘的孤独感和对未来人类的期盼交织在一起,让他的“非道德主义”显得不再是单纯的对既有伦理的颠覆,而更像是一种深刻的自我疗愈和对更高级生命形态的呼唤。这种不带偏见的梳理,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辨别出哪些是尼采真正的思想内核,哪些是后世的误读和曲解,对我们重新评估其思想的价值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有吸引力,封面那种略带忧郁的色调和那种哲学气息的排版,一眼就能抓住对深度阅读有兴趣的人。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泡着一杯浓郁的黑咖啡,才真正开始翻开它的。起初,我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艰涩难懂,毕竟要探讨一个思想巨擘的生命哲学,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出奇地平易近人。他没有采取那种刻板的学院派分析,反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在思想的迷宫里穿梭。特别是关于“权力意志”的阐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上,而是巧妙地结合了一些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能体会的现象,比如职场竞争中的隐形角力,或者艺术创作中对突破常规的渴望。这种将晦涩理论生活化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人感觉好像不是在读一本哲学专著,而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感悟。其中对尼采作品中那些充满激情和矛盾的语句的解读,尤其令人拍案叫绝,让我对这位思想家产生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

商品名称:北大荒北大荒大米商品编号:4581723商品毛重:5.01kg商品产地:黑龙江省五常市包装:普通装重量:2.6-5kg

评分

尼采是150年来较流行,也是具有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

评分

还未看,看上去不错。

评分

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哲学家,尼采的“非道德主义”尤其遭人诟病。按照一种流俗的理解,尼采为人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辩护,他的非道德主义否认传统道德的价值,主张消灭一切道德规范,鼓吹强者完全置身于道德约束之外,因而与20世纪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暴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偏见一度支配了英美哲学界,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有所改观。

评分

好东西,好书一本

评分

作为一位饱受争议的哲学家,尼采的“非道德主义”尤其遭人诟病。按照一种流俗的理解,尼采为人类社会中的“弱肉强食”辩护,他的非道德主义否认传统道德的价值,主张消灭一切道德规范,鼓吹强者完全置身于道德约束之外,因而与20世纪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和暴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偏见一度支配了英美哲学界,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有所改观。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尼采做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读,使尼采能以一种更为本真的面目贴近现实生活。

评分

还未看,看上去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