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价格非常划算,还不用自己搬回家。经典著作,慢慢学习。
评分丹麦哲人克尔凯郭尔[S.Aa.Kierkegaard(亦译基尔克果、克尔凯戈尔、祁克果),1813—1855]在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20世纪的哲学、神学、文学均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的持久效力并不仅限于由生存哲学(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辩证神学(巴特)和生存神学(布尔特曼、布伯)来概括或衡量。 本书是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基本要素的简洁明晰的表达,亦是其五部主要的基督思想论著的第一部(1844)。书名虽为《哲学片段》,实以基督信仰为论述主题。书中提出的“直接信仰”(“与上帝的直接关系”)的论点,在我看来,是自路德之后,基督思想史中唯信论的一次重大推进,具有思想里程碑的意义。 全书在知识与信仰、苏格拉底遗训与福音书之间的紧张中展开思想论辩,力图确立新的思想认知——信仰、新的思想预设——罪的意识、新的思想决断——瞬间和新的思想之师——在时间中显现的上帝。 克尔凯郭尔在本书中展开的思想对汉语神学的未来建构尤其具有启发性,每一代基督徒在生存论意义上与使徒们一样,直接面对上帝的临在;主耶稣的同龄人(使徒们)的传言,仅是后世基督徒与上帝见面的机缘,而使徒们与上帝的同时性亦仅只是个机缘,后世信仰者的认信本质上是个体在属己的生活决断中采纳上帝的恩典。克尔凯郭尔还强调,基督思想的资源是从新约福音书起始的,而非从旧约《创世记》起始的。这些论题都旨在阐明“直接信仰”的意涵,汉语神学思想若要摆脱种种民族论、中西二元景观、本土化论之拘限,转向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实有必要借助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机缘。 克尔凯郭尔原打算写一套哲学小册子,本书是其中的第一篇,手稿的最后抄本标明“No.1:—个教义的-哲学的问题”,出版时删去了序号,并改名为《哲学片段,或哲学的一个片段》。这个标题表明它反驳黑格尔式的体系哲学和思辨神学思想的用意。 本书用克利马科斯(Johannes Climacus)的笔名发表,克尔凯郭尔的本名署为编者。克尔凯郭尔的著作,除宗教作品外,大都用笔名发表, 这是他精心构想并一直保持的一个特点。宗教著作不用笔名,乃因为这类著作是其基督信仰的直接表达,可坦然地道出本名;其他著作则带有思想尝试的性质,其论述不能确定是他自己的主张。本书原并未打算用笔名,手稿的最后抄本仍署本名,可见本书乃属于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思想作品。出版时,克尔凯郭尔改署笔名,推究原因,大概与当时神学界和教会界的状况有关。如果我们考虑到,汉语神学界和教会界迄今仍有拒认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思想的情形,当时克尔凯郭尔的处境也可以想见。
评分没看。(“837 年,在克尔凯郭尔做新闻记者写专栏稍有名气的时候,认识了雷吉娜(Regine Olsen),这位15 岁的少女爱上了他,他们慢慢地论及婚嫁,1840 年订了婚。在订婚以后,克尔凯郭尔以为自己应该把内心的感受告诉这位未来的太太,好使得以后可以互相分担忧患、痛苦,可是当他把自己内心的所有忧郁,尤其自己有两个原罪,将来会下地狱的感受告诉雷吉娜的时候,雷吉娜当时只有17 岁,不能接受如此古怪的、颓丧的思想,把他所说的只有一笑置之,所以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不应该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分担给这位纯洁的少女,因此断然地与她解除婚约,最后他从报上得知雷吉娜和另一个人订婚。在解除婚约之后,他更感到痛苦,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日记和著作中,他和雷吉娜的关系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虑的主题之一。他无法以感性的方法解除内心的苦闷,亦即无法以感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他认为排除心中苦闷的出路应该是属于思想的层次,而当时丹麦人崇拜德国的思想与文化,于是在1841年他步上了留学德国之途,到柏林大学学习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德国观念论的课程都是属于非常高的理想,把一切都往真善美的身上推去,把人性、具体人生的所有苦闷和痛苦都存而不论。这些均与克尔凯郭尔的理念不同,于是他放弃传统哲学思想的探索,改而探求现实世界的人生哲学,终于使他领悟出影响世人的存在主义。”)
评分挺好的。很早就想买了。
评分商品不錯,值得購買。
评分经典书籍商务印书馆的版本还是非常好的
评分好好好,好的不得了 好好好,好的不得了
评分我很是高兴的一次购物,我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