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全集》也绝对是顶级的。在这个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纸质书的仪式感和永恒性愈发凸显。这套书无论是从装帧的精美度,还是内容的稀缺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具备了极高的收藏价值。它不仅仅记录了一位思想家的生平文字,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近代学术史的活化石。我更倾向于将它放在书房中最显眼的位置,它所代表的那种对学术的虔诚和对民族文化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偶尔翻开,不是为了寻找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为了感受那种扑面而来的、属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这种精神食粮,是任何电子文档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我对“经典”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重。
评分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类学术性极强的文集,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担心晦涩难懂,会沦为束之高阁的“书架装饰品”。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大大超出了预期。当然,内容本身自然是需要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和学术基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令人欣慰的是,编者在一些关键性的篇目后,附带了简短的背景介绍或注释,这些小小的“锚点”,有效地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避免在浩瀚的引经据典中迷失方向。这使得原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学术壁垒,被巧妙地架起了一座座易于攀登的阶梯。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近代思想史,但又苦于缺乏专业向导的自学者而言,这套书的体例设计无疑是极其友善和体贴的。它成功地在保持原貌的严肃性与面向更广泛读者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对我个人研究领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我原先对某些历史概念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较为表面的阶段,总觉得在理论的根基上有所欠缺。但阅读了其中关于“小学”与“国故”相互关系的论述后,我醍醐灌顶。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将看似零散的考据工作,熔铸成一套完整而自洽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一些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其角度之刁钻,洞察之深刻,令人拍案叫绝。我发现自己过去引用的很多二手资料,都未能触及到这层核心的学理脉络。毫不夸张地说,这套文集的出现,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的调整,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石。如果说学术研究是一场寻宝之旅,那么这套书无疑就是那张指向宝藏最清晰的地图。
评分我花费了好几周的时间,才勉强啃下其中约莫三分之一的内容,只能说,这文集的广度与深度实在令人惊叹。它绝非泛泛而谈的旧文集锦,而是系统性地展现了一位思想巨擘在各个领域——从国学基础理论的构建,到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尖锐批判,再到对未来道路的深刻反思——所留下的思想轨迹。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国粹”与“革新”之间张力的论述所吸引。作者那种既坚守传统学问的根基,又不墨守成规、敢于直面时代挑战的精神,在今天的语境下读来,依然振聋发聩。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才能完全领会其言语间的深意和典故的渊源。这套书,与其说是在“读”文字,不如说是在与一位跨越时空的智者进行深度对话,每一次的对谈都充满了挑战和启发。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书脊的烫金工艺到扉页的纸张选择,无不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扎实的重量,让人有一种庄严的敬畏。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清晰,留白恰到好处,即使是这样一部浩如烟海的文集,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疲惫。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在老学问中的人来说,光是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书中的一些插图和手稿的影印件,更是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仿佛能触摸到那位大学者的笔触和心境。看得出,编辑团队在校对和整理上是下了大功夫的,细节之处见真章,这对于研究性的文集来说至关重要。我常常在想,一套好的书,不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而这套书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一种对先贤劳动的尊重。
评分3. 喝2遍茶,喝即墨到醉。找书画摊
评分《章太炎全集:菿汉微言、菿汉昌言、菿汉雅言札记、刘子政左氏说、太史公古文尚书说等》收录章太炎《国故论衡》、《菿汉三言》等专著,其中《国故论衡》有
评分作为太炎先生家乡的人民,这次能与上海人民出版社通力友好合作,为出版《章太炎全集》出一份力,既是余杭的责任,也是余杭的光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会使《章太炎全集》成为学界和出版界公认的太炎先生着述
评分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后,章太炎于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2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6月与汤国黎结婚。6月,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章太炎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伺机称帝,袁世凯想做皇帝,生怕章太炎先生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先生忧愤之余,欲与袁世凯说理。袁世凯避而不见,章太炎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袁世凯害怕,遂将章太炎囚禁,关押在龙泉寺。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木刻本。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恢复自由,前往上海。1917年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护法运动,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18年离开广州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
评分与刘光汉黄侃问答记
评分。很不错,很好,快递员送货很快,每次都要送货上门。。。。看不懂
评分二0一二年八月,太炎先生的嫡孙章念驰先生、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余杭区政府出於共同的认识和愿望,决定合作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二0一二年十一月,我们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先後多次拜访了着名学者、九届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许嘉璐先生对编纂出版《章太炎全集》非常支持,并欣然接受聘请,出任《章太炎全集》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
评分五朝法律索隐
评分分支机构场地使用证明(租期应一年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