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儒家“十三经”一样,“佛教十三经”所收入的是浩瀚佛经中极经典的十三部经书。
2. 本套佛经是国内首套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兼具的“佛教十三经”,适合广大喜爱阅读佛经的普通读者阅读。
3. 本套丛书主编赖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赖(赖永海)”之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赖家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4. “佛教十三经”自面市以来,均有很好的销售量。本次推出的全套装,外面包以函套,结集出版,包装精美,携带方便,更满足于广大读者送礼所需。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加之,佛典有经律论、大小乘之分,每部佛经又有节译、别译等多种版本,因此,大藏经中所收录的典籍,也不是每一部佛典、每一种译本都非读不可。因此之故,古人有“阅藏知津”一说,意谓阅读佛典,如同过河、走路,要先知道津梁渡口或方向路标,才能顺利抵达彼岸或避免走弯路;否则只好望河兴叹或事倍功半。《佛教十三经》编译的初衷类此。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较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较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举凡欲学佛或研究佛教者,均可从“十三经”入手,之后再循序渐进,对整个中国佛教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近几十年来,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特殊的文化、社会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研究佛教者也日渐增多。而要了解和研究佛教,首先得研读佛典。然而,佛教名相繁复,义理艰深,文字又晦涩难懂,即便有相当文史基础和哲学素养者,读来也颇感费力。为了便于佛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阅读和把握经中之思想义理,我们对所选录的十三部佛典进行了如下的诠释、注译工作:一是在每部佛经之首均置一“前言”,简要介绍该经之版本源流、内容结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价值;二是在每一品目之前,都撰写了一个“题解”,对该品目之内容大要和主题思想进行简明扼要的提炼和揭示;三是采取义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对所选译的经文进行现代汉语的译述。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它对原典的阅读和义理的把握能有所助益。当然,这种做法按佛门的说法,多少带有“方便设施”的性质,但愿它能成为“渡海之舟筏”,而不至于沦为“忘月之手指”。
《金刚经 心经》——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佛教经典
《无量寿经》——净土宗最重要的经典
《圆觉经》——对华严宗、天台宗、禅宗有十分重要影响的佛经
《梵网经》——影响最大的戒律经典
《坛经》——惟一一部中国僧人撰写的佛经
《楞严经》——对中国佛教各宗各派都产生极其深刻影响的佛经
《解深密经》——解说佛教深层涵义的佛经
《维摩诘经》——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
《楞伽经》——对禅宗有着重大影响的佛经
《金光明经》——护国利民之经
《法华经》——法华宗核心经典
《四十二章经》——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套书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打着“十三经”旗号的书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但这一套给我的感觉是,它真的抓住了“精要”。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唯识学体系的梳理,那部分内容结构极其清晰,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复杂体系,用一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拆解开来。我之前在其他地方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觉云里雾里,抓不住主线,但在这套书中,每一章都在为下一章做铺垫,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基本的框架。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什么“阿赖耶识”需要被提出?它解决了早期唯物论的哪些困境?这种主动的思辨过程,是我阅读其他佛学读物时很少能体验到的。此外,附录中的词汇索引和人名对照表简直是救星,对于快速定位和回顾关键概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部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可以深入下去的工具书和思想地图。
评分我买这套书纯粹是出于一种“集齐”的执念,你知道的,看到“全套”两个字就忍不住下单。然而,读进去之后,我发现我完全低估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我首先翻阅的是关于戒律和律部的那几册,原本以为会是非常枯燥的条文罗列,没想到其中穿插了大量关于早期僧团生活情境的描述,读起来更像是一部社会史的侧写。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古代佛教徒在物质生活、人际关系、乃至日常起居中的各种规范,这为理解“修行”这个概念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现实基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玄妙的哲学层面。这种对实践层面的关注,让我这个自诩为“生活中的观察者”的人感到非常亲切。更重要的是,编者在注释和引文的对照上做得非常到位,经常会发现同一概念在不同经典中的微妙差异,这种对比阅读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辨析能力。我甚至专门为其中某个关于“次第”的论述,去查阅了大量其他哲学流派的观点进行交叉比对,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对话。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纸张质量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不累,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对于阅读篇幅巨大的古典文献来说,无疑是一种体贴入微的保护。
评分这套书的体量着实令人敬畏,我用了快半年的时间才算勉强读完第一轮。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化”,它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像是历史的现场还原。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中观学派论证的部分,那些辩论的技巧和逻辑的精确性,让我联想到了古希腊的辩证法。这些论述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们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而是为了穷尽所有可能性的表达,从而指向那个无法被言说的心法本质。在读到某个关于缘起性的论述时,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觉自己对“关系性”的理解被极大地拓宽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放弃用日常语言去简单套用这些深奥的概念,而是去体会其背后的那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洞察。我发现,不同册之间虽然主题各异,但贯穿着一条统一的线索,那就是对“解脱”路径的不断精进和细化。对于那些对佛教哲学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有极高要求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近乎原版的参照系。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本来是冲着某个特定的禅宗公案集去的,结果发现这套书的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我之前对佛经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那种心灵鸡汤式的教诲上,读完这套书的某几卷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特别是关于般若思想的那几卷,逻辑推演之严密、概念界定之清晰,让我这个理工科背景的人都感到震撼。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难懂,而是真正深入到事物本质的探讨。比如,它对“空”的阐释,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虚无主义”的刻板印象。作者或者编者在组织这些经典时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每一卷之间的递进关系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是精心设计的一条学习路径,而不是简单的文献堆砌。我特别欣赏它在引述古代论师观点时的那种尊重和严谨,没有肆意裁剪或断章取义,保证了原意的最大程度传达。读到后期,我甚至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书中学到的思维模型去分析遇到的问题,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像是获得了一副全新的、更锐利的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轻松的佛学入门读物,可能这套书的密度会让你有些吃力,但如果你渴望对佛教核心思想进行一次彻底的、结构化的学习,那么它绝对是值得你投入时间的珍宝。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故事性”的读者,所以最初我对这套“经典”系列的兴趣度并不高,更偏爱那些人物传记或者公案故事。但在这套书中,即便是最严肃的义理阐述部分,也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叙事张力。这种张力来源于对生命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对终极真理的不懈追寻。比如,在研读某几册关于教理发展史的内容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演化过程,那简直就是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思想马拉松。作者们在阐述教义时,总是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或者譬喻,这大大减轻了阅读的枯燥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对待不同传承时的平衡态度,既没有过度偏袒某一宗派,也没有采取一种超然的、冷漠的旁观者姿态。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耐心地为你指出每条道路的风景和挑战。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佛教不仅仅是一套教条,而是一套高度整合的、关于认知、伦理和存在方式的完整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对这个“解决方案”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尊重。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货品很好,发货及时,总体不错!
评分偶然机会看到京东有这套书,果断入手,非常不错,内容很翔实。
评分中华书局的书都是经典,慢慢学习,提升自己!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购买后还没有仔细阅读。
评分好书,买了准备慢慢看的。佛家经典,功德无量。
评分佛法深奥无边,好好学习研究………………
评分经典的力量无穷无尽。真的是好东西,佛陀文化,值得好好研究,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评分错过了京东的多次优惠活动,这次终于下手了,虽然还没到理想价格,但也可以了!对比众多版本的佛教十三经,还是中华书局版最好,注释详细,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