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管理者的正確修煉之路,管理大師明茨伯格對MBA的反思MBA教育能夠給你什麼,不能給你什麼,告訴你成為一個閤格的管理者,該怎麼修煉。
內容簡介
明茨伯格教授提齣瞭管理教育創新的重要建議,並以IMPM實踐中的成果來佐證,尤其強調書本概念與自身管理經驗相互驗證、相互支持的反躬自省,並由此創造瞭很多把管理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方式。《明茨伯格管理經典叢書:管理者而非MBA(珍藏版)》試圖對明茨伯格的這些管理教育思想進行一次全麵介紹和評價,使人們充分瞭解未來管理教育模式的理念和方法。
作者簡介
亨利·明茨伯格,當今世界上*傑齣的管理思想傢之一。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管理學院教授,戰略管理學會主席,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埃剋斯-馬賽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濛特利爾高等商學院等學校擔任訪問學者。他曾兩次獲得《哈佛商業評論》所頒發的年度*佳文章“麥肯锡奬”。他*知名的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奠定瞭其管理大師地位。他對管理工作的觀察與研究,至今無人能超*。除此之外,他的代錶作還包括《管理者而非MBA》《明茨伯格論管理》《明茨伯格管理進行時》等。
目錄
緻中國讀者
總序 明茨伯格的背影
譯者序 管理教育,何去何從
推薦序一 mba是什麼
推薦序二 從批判到建設
作者序
導言
第一部分 mba之非
第1章 錯誤的人
第2章 錯誤的方式
第3章 錯誤的後果之一一教育過程的墮落
第4章 錯誤的後果之二一管理實踐的墮落
第5章 錯誤的後果之三一公司組織的墮落
第6章 錯誤的後果之四一社會製度的墮落
第7章 新的mba模式嗎
第二部分 培養管理者
第8章 實踐中的管理開發
第9章 發展管理教育
第10章 培養管理者之一impm項目
第11章 培養管理者之二五種心模
第12章 培養管理者之三在崗位上學習
第13章 培養管理者之四學習的影響
第14章 培養管理者之五革新的擴散
第15章 發展真正的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精彩書摘
沒有天生的外科醫生,也沒有天生的會計師。它們都是專業化的工作,需要經過正規的培訓,而這種培訓最初是在教室裏進行的。當然,學生們必須具備使用手術刀或是操作鍵盤的能力,但是他們首先得接受專門的教育。然後他們就會被推到一群滿腹狐疑的公眾麵前,在他們獲準單獨操作之前,至少先充當實習生或者被口試者的角色。 領導則不一樣。天生的領導者是存在的。事實上,如果問任何一個社會能自然地提供些什麼,恐怕除瞭天生的領導者,彆無他物。領導和管理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能夠從“做”和“為”中抽象齣來的技術。教育無法將生活經驗灌入一個具備天賦的“容器”裏,就算是具有領導潛力的容器也不行。但是,它可以幫助一個已經充滿瞭領導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容器塑造形狀。 換句話說,試圖嚮某個未曾從事過管理工作的人傳授管理,不啻於試圖嚮一個從沒見過其他人的人傳授哲學。組織是一種復雜的現象。對它的管理是一種睏難的、微妙的工作,需要的是各種各樣隻有身臨其境纔能體會的默契。試圖把管理傳授給某個毫無實際管理經驗的人不僅僅是浪費時間,更糟糕的是,這是對管理本身的一種貶低。 管理實踐 如果管理是一門科學或是一門專業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它傳授給毫無經驗的人。然而它二者皆非。 管理不是科學科學是要通過研究來發展係統性知識的。管理的目的多半不在於此。管理甚至不是一門應用科學(那畢竟還是科學的一種)。管理的確是對科學的應用:管理者必須運用他們從科學領域和其他領域中得到的一切知識。但是管理更多時候是一種藝術,建立在“眼光”、“遠見”、“直覺”的基礎之上。(彼得·德魯剋1954年曾經寫道“‘直覺’管理者的日子屈指可數瞭”(93)。而半個世紀之後,我們仍在數著這樣的日子。)而絕大多數管理是一種技巧或者叫手藝,就是說它靠的是經驗——在崗位上的學習。這意味著為瞭思考而行動和為瞭行動而思考是同樣重要的。 把大量的技巧、一定程度的藝術和一些科學放在一起,你就會獲得一份終歸屬於實踐性質的工作。對於管理而言沒有什麼“終南捷徑”——唯一最優解;它是完全視情況而定的。 這樣一來,隻有當藝術、技巧和科學結閤在一起的時候纔會齣現有效的管理。但是,在一間裝滿瞭毫無管理經驗的學生的教室裏,它們是沒有機會相互結閤的——因為人們無事可做。林達·希爾(LindaHill)在她關於造就管理者的書中寫過(1992),人們“在瞭解需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之前,就已經不得不采取管理者的行動瞭”(67)。換句話說,沒有經驗,技巧就沒有空間:沒有經驗的學生絕對無法理解實踐。至於藝術,在傳統MBA項目的教室裏,沒有任何東西妨礙它被人們討論,甚至仰慕。不過,由於學生們在經驗上的缺乏,他們無法真正欣賞它。他們隻能像藝術外行一樣旁觀——觀察著它,卻不知道它從何而來。 剩下的就是科學,傳統MBA教育多半是與它相關的,至少是以分析的方式。因此,正如我們將在第2章中討論的那樣,傳統的MBA學生在畢業的時候留下的印象是管理就是分析,特彆是進行係統性決策和闡述審慎的戰略。我在第3章裏提齣,這對於管理而言是一種狹隘的、最終扭麯瞭的看法,它會導緻實踐中齣現兩種機能失調的風格:定量計算(過度分析)和英雄主義(假裝的藝術)。它們之後會和一種更側重經驗基礎的風格變得格格不入,這種風格被稱做參與——沉靜無言而息息相關,積極介入而鼓舞人心。 管理不是專業有人曾經指齣工程學同樣不是一種科學,或者一種應用科學,它更多的是一種獨立的實踐過程(Lewin1979)。然而工程學的確會運用大量的科學原理,它們經過瞭整理和對有效性的驗證。因此它可以被稱做一門專業,這意味著它可以在實踐之前和情境之外被人傳授。從某種意義上講,橋梁就是橋梁,或者至少鋼材就是鋼材,即使它們的用途是適應當前的環境。醫藥學亦是如此:許多病癥可以被整理成標準的綜閤癥狀,通過特定的技術加以治療。但是管理卻不能這麼說(Whitley1995:92)。管理實踐很少被人們編輯整理,更不用說驗證其有效性瞭。因此管理學不能被稱做一門專業,或是被當成一門專業來傳授。
前言/序言
最早接觸明茨伯格,是在通用的管理學教科書上讀到他的管理者角色理論,大概是在1990年,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本科生學管理,因為沒有實踐經驗,其實讀什麼也都是過眼煙雲,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1999年我到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讀博士時,因為明茨伯格長期擔任這所學校的訪問教授,我纔開始注意認真學習明茨伯格的各種管理理論。那時,他待在INSEAD的時間已經不多瞭,印象中,學校裏掛著他名字的辦公室的門,大多數時候都是鎖著的。 初見到明茨伯格是一次他給新來的MBA做晚間講座的時候。那時他的《管理者而非MBA》尚未齣版,但他反思MBA的教育方法已經有很多年瞭。在座的都是MBA,所以,明茨伯格那些批評MBA的話相當於是“當著禿子的麵,非要說亮”,MBA也不示弱,雙方唇槍舌箭,妙語連珠。當時的印象是明茨伯格批評問題很尖銳,很嚴厲,非常不留情麵。 參加瞭INSEAD的國際實踐管理教育(IMPM)的項目小組後,我與明茨伯格的接觸逐漸多起來,慢慢發現,生活中的他其實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一點管理大師的架子都沒有,用我的話來說,是一個“terriblyniceguy”。同時我還發現西方國傢很多優秀學者都像孩子一樣單純,所謂的“赤子之心”也不過如此吧,我想這應該與西方成熟的科研體製有關。 談起管理,西方有兩個圈子,一個是學術界,一個是大眾界,雖然雞犬之聲相聞,卻是老死不相往來。例如,這些年大傢耳熟能詳的德魯剋、柯林斯、彼德·聖吉等人其實都屬於大眾界,而學術界的大師如赫伯特·西濛、詹姆斯·馬奇,估計大多數人也是聞所末聞。而明茨伯格是極少數能夠兩條戰綫同時作戰的人。我想,這應該與他極強的文字錶達能力,能夠真正把文章寫得深入淺齣,雅俗共賞有關。我曾嚮他請教這個問題,他告訴我,秘訣很簡單:好文章是改齣來的,不是寫齣來的!一篇幾韆字的小文章,他往往也要改上一兩星期。也許世上確實有那種傳說中的下筆萬言、倚馬可待的纔子型寫手,但很明顯,明茨伯格不屬於這種類型。
明茨伯格管理經典叢書:管理者而非MBA(珍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明茨伯格管理經典叢書:管理者而非MBA(珍藏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