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亞曆剋斯•默裏,英國埃塞剋斯大學英語文學講師,研究領域為19世紀與20世紀的文學、哲學,著述頗豐,《直言:批判哲學期刊》(Parrhesia: A JournalofCritical Philosophy)的創刊編輯。
關於譯者
王立鞦,雲南彌勒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博士,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河北大學伊閤組織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阿甘本,當代歐陸哲學和批判理論領域重要而飽受爭議的人物,其作品涵蓋瞭從《聖經》批評到關塔那摩監獄、“反恐戰爭”等廣泛主題,在學界影響深遠。本書是對阿甘本思想的批評概述,以精練的語言介紹瞭阿甘本的主要思想及背景,從其第一本著作到如今的語言哲學和生命倫理學,縱覽阿甘本的全部作品,詳盡闡釋瞭阿甘本的語言與生命哲學,“見證”瞭阿甘本的政治寫作與他的美學、詩學作品之間的關係。本書對任何希望瞭解現代政治和文化構造之復雜性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入門讀物。
================
★★選自Routledge Critical Thinkers係列
★★那些構成瞭阿甘本的核心概念:語言֎否定性֎幼兒期֎潛能֎赤裸生命֎詩學֎見證֎彌賽亞֎……
★★思想背景與他所麵嚮的大師們:海德格爾/德裏達/本雅明/福柯/卡夫卡/……
★★“如果本書隻提齣一個關於阿甘本作品的主張,那麼這個主張將是,語言哲學是阿甘本思想的核心。”——亞曆剋斯•默裏
##其一,基本贊同本書作者的判斷,阿甘本的全部思想主要基於其對於語言問題的關注,以及對哲學的思考。尤其是在他試圖對話的人那裏找到印證。 其二,本書述多論偏少。在有限的篇幅裏做到麵麵俱到,也就顯得部分內容還是比較的概述,做概覽可以要是深入研究就要再看更多資料瞭。中...
評分##為什麼是阿甘本?因為阿甘本要找到二元對立拓展到極限的那個點,這個點不力圖否定或取消對立,而是讓這個對立非作,所以分離變得不可能…阿甘本這個標記著界限之間模糊地帶的點,乍一看拉剋勞說的力與力之間對抗達成的流動性狀態也並沒什麼不同,但其實是對後者幼稚思想的破除。後者的解讀把權力結構看作是鬥爭的場域,雙方力量的交鋒使得結構本身達到期望概念上的平衡,阿甘本也不過是指齣這種無窮無盡的鬥爭-和解是一個假象,涇渭分明的作用力反作用力不存在,兩股作用之間總有一個模糊的地點,既是重閤又是排除的陰影,這纔是政治的希望。但反過來說,阿甘本這種思考方式慣性也挺強的。
評分##為什麼是阿甘本?因為阿甘本要找到二元對立拓展到極限的那個點,這個點不力圖否定或取消對立,而是讓這個對立非作,所以分離變得不可能…阿甘本這個標記著界限之間模糊地帶的點,乍一看拉剋勞說的力與力之間對抗達成的流動性狀態也並沒什麼不同,但其實是對後者幼稚思想的破除。後者的解讀把權力結構看作是鬥爭的場域,雙方力量的交鋒使得結構本身達到期望概念上的平衡,阿甘本也不過是指齣這種無窮無盡的鬥爭-和解是一個假象,涇渭分明的作用力反作用力不存在,兩股作用之間總有一個模糊的地點,既是重閤又是排除的陰影,這纔是政治的希望。但反過來說,阿甘本這種思考方式慣性也挺強的。
評分##詩是聲音和意義之間的躊躇,我覺得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浪漫。盡管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古怪的選擇,但在詩節的語境中,阿甘本的興趣是浪漫派對作品的創作,而不是對作品的執念,所有理論都充滿著語言和時代的影響(說句無關的話我第一次知道犬儒式批判還是謝爾頓……)
評分##詩是聲音和意義之間的躊躇,我覺得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浪漫。盡管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古怪的選擇,但在詩節的語境中,阿甘本的興趣是浪漫派對作品的創作,而不是對作品的執念,所有理論都充滿著語言和時代的影響(說句無關的話我第一次知道犬儒式批判還是謝爾頓……)
評分##貝剋特晚期短篇小說《陪伴》就指齣瞭“我”再現除一個空的位置外的其他任何東西的不可能性:“第二人稱標記瞭聲音。第三人稱則標記瞭潰爛的他者。要是他能對聲音言說的那個人言說並言說那個人,那麼,就會有第一人稱瞭。但他不能。他不會。你不能。你不會。”
評分 評分##有點意思,觀望中,不過,並不喜歡。
評分##書名換瞭,原名“Giorgio Agamben”,之前讀過英文版,是Routledge思想傢係列裏比較好的一本。對阿甘本諸概念進行闡釋的同時,也厘清瞭他與本雅明、卡夫卡、德裏達、語言哲學、生命政治、彌賽亞主義之間的關係。並簡要提及瞭拉剋勞、墨菲、杜布勒伊等人對阿甘本的批評——阿甘本的確有簡化亞裏士多德之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