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讓·鮑德裏亞,哲學傢、作傢,曾在多所國外大學任教。同時,他創作齣眾多攝影作品。他寫作瞭許多論著,特彆是《論誘惑》(伽利馬,1988)、《惡的透明度》(伽利馬,1990)、《不可能的交易》(伽利馬,1999)。
讓·努維爾,國際知名建築師,曾設計建築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和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他的設計被巴黎國傢凱布朗利博物館采用。
譯者簡介:
周莽,1971年生,北京大學法語係副教授,研究法國中世紀文學和法語史,從事法語社科人文翻譯,譯有勒高夫《試談另一個中世紀》、托多羅夫《不完美的花園》等。
一本“獨異之書”
一次哲學傢與建築師的智性交鋒
一場建築與城市的哲學會談,
當代建築界與哲學界最著名的兩個“熊孩子”
讓·鮑德裏亞與讓·努維爾,
提齣瞭一個頗具爭議的觀念——“獨異之物”!
內容簡介:
《獨異之物:建築與哲學》是一本極具話題性的書,爭議就是它的標簽,無論是其主題還是設計。當代法國最具爭議性的建築大師努維爾邀請哲學傢鮑德裏亞來到巴黎建築學院,就“城市中的天橋”這一主題進行對談,成為當代建築界的重要事件。
何為一個“獨異之物”?它是一個怪異之物,一顆隕星,聚於唯一一點上的一種絕對,它無法同任何彆的東西互換。它可以是一個想法,一座建築,一個顔色,一種感覺,一個人。讓·努維爾與讓·鮑德裏亞的對話,從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現場,到紐約世貿中心,再到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充分闡釋瞭建築學的對象與難解之謎的某種關係。他們還談及其他一些與未來相關的根本問題——建築的本質、真實、自由、透明性、圖像、“明日之城”,等等。
##1 去年9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讓·鮑德裏亞誕辰90周年之際,舉辦瞭一個特彆的展覽:“消失的技法:讓·鮑德裏亞的攝影”。令人深感意外的是,大哲學傢鮑德裏亞的攝影作品同其哲學著作一樣,都是世界級的,具有非同尋常的“誘惑性”。50件作品皆以某座城市的名字命名,巴黎、...
評分##從哲學層麵談論建築的本質,而透明…透明則轉嚮一種恐怖。
評分##這本書是一本哲學傢與建築師的談話錄。鮑德裏亞也是一位社會學傢。作為同時學習社會學和建築學的同學,我一直將社會學和建築學的交疊之處歸納為兩個部分:涉及建築作為藝術如何被創造齣來的藝術社會學(以及這個生産過程的知識社會學),以及涉及建築作為城市物理環境的城市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好晦澀 待將來重讀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