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梅亚苏(Quentin Meillassoux,196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著名哲学家,毕业于巴黎高师,它是人类学家克劳德·梅亚苏(Claude Meillassoux)的儿子,1988年他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ENS),并于1991年在贝尔纳·布尔热瓦(Bernard Bourgeois)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标题为《神之非在:论潜在的神》(L’Inexistence divine. Essai sur le dieu virtuel),这篇被广为称赞的论文至今尚未公开出版。在巴黎高师期间,他参加了阿兰·巴迪欧和伊芙·杜鲁(Yves Duroux)在当代法国哲学国际研究中心的开设的课程。现在巴黎一大(先贤祠-索邦)的担任哲学教职。
在甘丹·梅亚苏的著作《有限之后》(Après la finitude,2006,那时,他还在巴黎高师)的序言中,阿兰·巴迪欧指出,梅亚苏的哲学为当代思想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并超越了康德主义在怀疑论和教条主义之间的二律背反。他的第一本法文著作《有限之后》被雷伊·布拉西耶(Ray Brassier)翻译为英文,而格拉厄姆·哈曼(Graham Harman)和莱恩·汉密尔顿·格兰特(Iain Hamilton Grant)、雷伊·布拉西耶以及甘丹·梅亚苏本人组成了一个讨论思辨实在论(réalisme spéculatif)的哲学新潮流,对于梅亚苏来说,思辨实在论的意思是,哲学不是思考是什么,什么存在的学问,而是思考什么会成为可能,什么可能存在的学问。即彼得·霍尔沃德(Peter Hallward)所总结的“实在并不仅仅只意味着如其所是的事物,而且也意味着它们存在着成为另一种样子的可能性”,这就是需要通过“思辨”所触及的可能性。
在《有限之后》中,梅亚苏提出康德之后的哲学都是由他所谓的相关论(corrélationisme)所支配的哲学,也就是说,即认为我们不能绝对地去思考事物本身(le chose en soi), 而只能在现有的意识所能思考的对象的前提下来思考所有事物。
梅亚苏的主要著作有:
1.《有限之后:论偶然的必然性》(Après la finitude. Essai sur la nécessité de la contingence)2006年Seuil版;
2.《数与塞壬》(Le Nombre et la sirène)2011年Fayard版;
3.《形而上学与超科学世界小说》(Métaphysique et fiction des mondes hors-science)2013年Vulcain版;
4.《没有生成的时间》(Time Without Becoming)2015年Mimesis版。
《形而上学和科学外世界的虚构》中,甘丹•梅亚苏借解读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桌球》,完成了他对于形而上学的精彩讨论。他以文学为平台,通过对科学外虚构的小说的验证,具象地描述了科学外世界的虚构所构建的世界的样貌。更为核心的是,他提出了新的虚构小说的类型:科学外世界的虚构小说,即科外幻小说。从这本书开始,他对于自己的核心哲学命题的研究,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用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也让这部作品具备了很强的可读性。
“他所心系的现实不在于事物本来的样子,而是它们永远能是别的什么的可能性。”
——哲学家彼得•霍尔沃德评论甘丹•梅亚苏
##?我觉得我用了很大的精力去理解了一个在文学场域里其实是陈词滥调的东西。康德波普尔这么用意义不大,文学研究早就觉得这些问题是不言自明的了。
评分##呃... 说来说去怎样都会以不同的理论路径兜回法国式存在主义的老路,科外幻亦可被视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科幻存在主义。从反驳思想实验入手可能是最短平快的学术投机道路,不过就脑洞而言,还是为对三种科外幻世界的精致区分多打一星:类型1是包涵非因果性低概率事件偶发的科学内世界;类型2是废止科学规则,但未阻断知觉统一性的科学外世界;类型3是科学规则与知觉能力皆解体的康德式科学外世界。梅亚苏主要关注的是可被人类知觉把握的类型2世界,当然,类型2世界担保着科外幻美学的可能性,毕竟类型3世界中既不存在受科学因果律支配的事件,也不存在统一知觉对表象产生的连续性体验,说白了,这种不可表达性将在宇宙的精神档案里删去语言。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实际仅70页不到的小册子,其论证不亚于一本逻辑流推理小说所能带来的快感,甚至在第一部分还有些叫人忍俊不禁的地方;第二部分三种类型的分类于我有些困惑,第三部分则做了一些简短的文学考察。从某种角度而言,作者以形而上的思考向某类文学呼唤挣脱理性窠臼的可能性,感觉也挺曲线迂回的了。
评分##科幻作家必看,文学作家看智商了
评分##梅亚苏是现在西方哲学界中“思辨实在论”的领军人物,他的成名作《有限性之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尤其是他是巴迪欧的学生,重新回到柏拉图的话语下,构建起思辨唯物主义的体系。梅亚苏在这本书中,试图解决‘休谟问题“,即我们并不能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当然这里面存在康德和波普的解决方法,库恩和波普的方法是认为的确不存在一个因果关系,但是却能够用另一种科学来证明,这仍然是科学内的思考方式。但是梅亚苏强调科学外世界的存在,将”可能性“和”偶然性“给本体论化,打开了一个相当激进的空间。话说阿西莫夫的《桌球》这篇小说的确不怎么好看。
评分##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的宿命之争:反引力作用谋杀案《桌球》——附赠的阿西莫夫短篇很不错;但扯了半天的什么科外幻vs科幻,法国那堆新小说不就够“科外幻”了吗?为何提都不提?最后拿来举例的什么大停电小说《折磨》,感觉除了能外延出十九-二十世纪的反理性思潮和贝当投降主义,根本就是构思不周的九流科幻啊,就这样都能比下《尤比克》或《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科外幻”脑洞?对自然科学法则各向同性成立可能性的探讨,用M膜理论之类的数学语言要远比此等文学(哲学?)语言有趣的多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