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新颖笔下的“迷失者”,是文明高速发展下的现代人典型,他们在城市中遗失了旧有的故乡,又以自己的方式,亲手搭建起“新的故乡”。这个故乡看似独属私有,又以它隐秘的行踪,向我们发出着邀请。
十七篇随笔,十七种梦境,是习惯于沉默的迷失者开口说话,展开内在的交流。梦境时而沉郁,恍如盘旋在城市上空疯狂鸣叫却看不到身影的群鸟;时而宁静,如从未经受风雨侵袭的江边书桌;时而荒诞,像专门收集谣言尸体的城市收藏家;时而悲伤,笼子里剖腹自杀的孔雀,暗示了失踪的好友的命运。
场景满是倘恍,如在虚空中捕风;移步换景又如流水,试图握紧却转瞬成空。它们来自作者纯真的直觉力。文字与本原的感知结合,跃动的浪花终而静止在取景框中。
◎ 图书看点:
※迷失者,呈现现代人的典型处境
张新颖创造的迷失者,是现代人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感知。迷失者,用沉默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孤独,遗失了旧的“故乡”,又亲手搭建起属于私人的新的“故乡”,它不能以寻常的方式抵达,也不意味着一座自得其乐的城堡。迷失者,始终在寻找回家的路 ,去安放生命内部的种种喧嚣、忧惧、狂喜……融合成一种宁静的自我确认。
※用诡谲的、变形的、梦境版的场景,抵达内心的真实
梦境般的氛围,五感是扭曲的,故事也有悖常理,为什么群鸟在城市上空鸣叫却看不见身影,而人在茫然时的摇头像是快要锈死的转轴?混沌的感知中映现对世界的清醒感知,抽离情感温度的文字又寄托了隐秘而深切的情感。好友失踪了,“我”从此只在别人的梦境见过,他就是那只在笼子里剖腹自杀的孔雀;不到千字的篇幅,是一段初恋缘起缘灭的全过程,它化成两个游移小黑点的聚散和字母串成的不绝如缕的挂念。
※在作者的创作日渐丰盛与成熟之前,它是一颗即将破土的种子
《迷失者的行踪》写于作者20—29岁,当时的文字有天才气、少年气,有温厚安静与桀骜不驯相混杂的气质,那时还看不出作者未来的样子。他如今成为著名的学者、传记作家、研究者、随笔作家以及诗人,在几十年丰富而多维的写作生涯中,《迷失者的行踪》是独一份的礼物。我们可以看见一位写作天才成熟成型之前的模样,和独特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就像书中最后援引梭罗的《种子的信仰》: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
※精装钤印,文库本,刷屏时代的纸质仪式
给刷屏时代一个深呼吸的片刻,口袋本,轻便易携带,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各种场景下阅读,如在地铁通勤过程中,在咖啡馆等待的时刻,在午后工作间隙,在伴着晕黄床头灯临睡之前……不知不觉读完,拥有自在流畅的阅读体验。
##在单位的办公室和经营便利店的间隙读完的这本 明明只有37千字 却读了那么久 沦为社畜之后很多事情真的力不从心了 / 小开本是我的最爱 方便携带 使用场景很多 躺着看书腱鞘炎也不会犯 和《三行集》相比 纸张好了一些 起码用钢笔写随感的时候不会洇墨了 但是内容有《三行集》有些差距 少了很多哲思 或许和文体有关吧 诗歌天然就“胜利”了 / 我感觉有些短篇的随笔有些写得有点意识流 恕我愚钝 属实没有看懂 好在一些隐晦的暗喻还是被我读懂了确实 有一些眼前一亮的感觉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 能读出他年轻时候的那股孤独而充沛的茫然之力 我们也尚处这个年纪 自然是能共鸣的 /《谣言》这篇写得极好 “人们需要谣言,就像需要酒” 频频点头
评分##从过去到将来,没有人来我的家。没有人知道我回家的路。
评分##没想到张新颖教授写过小说,而且写得如此“先锋”。二十多岁时的作品,浪漫、迷幻而狂乱的青春气息很是醉人。
评分##新颖老师三十多年的随笔,大多写于1990年代。这些文字仿佛自幽暗记忆之泉涌出的水,随意流动,不知所向。又仿佛是沉静廖夜中漏出的光,斑斑驳驳,结空为色。这是迷失者的梦呓,更是潜行者的独白。迷失者并未迷失,潜行者一路虚无,让我们相信,迷失可以相通,虚无可以感知。枝枝蔓蔓,源于同一根器,人生再到绝境,依然可以走出一条坚定不移的路。真正的迷失者可能是那些从不信任、从未体验何为迷失的。
评分##新颖老师三十多年的随笔,大多写于1990年代。这些文字仿佛自幽暗记忆之泉涌出的水,随意流动,不知所向。又仿佛是沉静廖夜中漏出的光,斑斑驳驳,结空为色。这是迷失者的梦呓,更是潜行者的独白。迷失者并未迷失,潜行者一路虚无,让我们相信,迷失可以相通,虚无可以感知。枝枝蔓蔓,源于同一根器,人生再到绝境,依然可以走出一条坚定不移的路。真正的迷失者可能是那些从不信任、从未体验何为迷失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小段梭罗的诗 (书中有提到《种子的信仰》: 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 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 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