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追述,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活泼的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路。
##公允,有考据有梳理有辩证有翻案。就是对康有为的体谅没能分给鲁迅一些
评分##几乎可以打五星,康有为的评传。现在读来,感叹07年出版尺度之“大”。萧公权西学功底(政治哲学)在同代人里应该无出其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萧老尽管思力雄厚,但在史实重建方面来不及吸收黄章建、孔祥吉的研究成果,总是一种遗憾。
评分 评分##只读了前三分之一,和渠老师上课讲的差不太多,然后我就不求甚解懒得去看康有为自己写的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