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春天常见的“染井吉野”,是一种存在不超过200年的“克隆”樱花。
★从诞生开始,染井吉野就与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关联。它被用来打造城市景观,造就了现代日本的春天意象。
★从单纯的园艺欣赏到“民族之花”,再到“被创造的民族之花”,染井吉野的象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次反转。
★解构“樱花=日本”的常规认知,揭开“染井吉野”深度塑造近代日本的真相,重现日本近代社会追寻自身民族性与文化价值的历程。
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国民之花”。五瓣的一重花是樱花的经典形象,但这并不是日本的天然樱花。
江户时代中后期,新品种“染井吉野”诞生在染井村,意为“染井的吉野樱”。这种人工嫁接的园艺品种,由于无法自然繁衍,只能插枝“克隆”,反而获得了塑造盛大樱花景观的能力。一重、五瓣,共同盛开如云霞,吹落如飘雪,染井吉野实现了千余年来日本所有关于樱花的美好想象。从明治时代开始,它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占日本列岛樱花的八成。
染井吉野不仅塑造了近现代日本的城市景观与赏花风俗,更带来了所谓“日本人的精神”。近代日本在追寻自身民族性与文化价值时,从这种樱花中提取了“高洁”“齐开齐落”“短暂而绚烂”等精神特征,并将之赋予整个国家。这种最初仅出于观赏目的被创造出来的樱花品种,因恰逢时代的变革,以其自身的特征深度影响了近代日本。
##作者作为社科学者还很文艺,书中文学性的语言俯拾皆是,还都很不错。//作者在很多地方真的很幽默亲切,岩波新书这种面向大众的人文社科读物是个宝库,简中出版业应当多多译介,造福读者。//没想到染井吉野的特性竟然这么神奇,再与日本近代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看真的有毒,又是“自古以来”又是“整齐划一”……//读完此书,对坂口的《盛开的樱花林下》更能理解了。
评分##【2022156】
评分##【2022156】
评分##樱花开放的早春,读染井吉野樱的故事
评分##作者选择了一个价值不高的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虽然作者的深入研究吃的肯定,但是由于大方向的价值很低,所以本书个人感觉价值不高。
评分##这本书写得乱哄哄,条理性很差,但贵在旁征博引地戳穿了“樱花象征日本国民性”的神话,还是推荐阅读。
评分##实际上这本书通过樱花来阐述现代日本社会并不是单从社会学这一视点来进行的,而是多视点。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只会说去看看本尼迪克特是如何讲述日本的羞耻文化吧。所以这本书,确实不是那么好看,甚至有些难懂。但是不是内容上的难以理解,而是叙事。具体来讲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半部分还让我以为作者主张染井吉野是日本美的意识形态的基础,后半部分又推翻了这这种说法,因此本书作为新书我认为只是刚刚及格,绝对算不上优秀(优秀的地方也有,就是最后的樱花书籍推荐的部分)。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我斗胆总结一下:自古受禅文化影响的日本,在近代找了染井吉野这个品种的樱花作为情感寄托,本国象征。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本书倒是没提到蝉文化,但是对此多少有些了解的话应该会知道,毕竟日本人所追求的美其根基就是蝉文化的侘和寂。
评分简单了解染井吉野的发展及其与樱花、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破除樱花叙事的单一性与神圣性,所谓“传统”不过是近代的人造之物,即“明治时代以来的日本史,是古代历史在日本近代化道路上的一次投影。花的历史叙事或许也一样”。 差异导致认同,黑船来航、明治维新为日本民族建构的起源,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韩合并则为转折点,从弱国到帝国,精神象征无疑十分重要,正如书中所述染井吉野的产生与大规模种植恰好与日本近代的时间原点与空间原点重合。小熊英二对“单一民族”神话的溯源,本书对染井吉野叙事的溯源,都揭露为了当下与未来的合理性而对历史进行想象的事实,尤其是政府对这种叙事的利用。 对两点比较感兴趣,一是宏大叙事消解,个人化情感成为染井吉野战后“扩散”的动力,或许可与日本民主化之路比照;一是系统论带来的视线拓展。
评分##【202215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