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科学家》讲述了屠呦呦、钟南山、张益唐、王贻芳、常进、鲍哲南、颜宁、许晨阳、莉丽莎•兰道尔、马克•麦考林这十位国际知名科学家的“人物故事”,真实呈现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成长经历、对科学启蒙的认知过程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艰难与突破。书中的科学家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形象:屠呦呦“不喜欢场面事儿,只想研究青蒿素”;钟南山说“我们要讲真话,对得起病人”;发明人造皮肤的鲍哲南觉得“工作对我是一种追求,但家庭对我更重要”;生物学家颜宁告诉学生“有能力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不应该去爬玉龙雪山”;“数学界的新星”许晨阳表示“不是每个人都有数学天赋”;红外天文学领域泰斗马克•麦考林向全世界发声“就做那些让你充满激情的事”。每一个科学家都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科学人生与自然、与社会的碰撞与交融。
《成为科学家》也是一部本跨学科的科普故事书。在讲人物故事的同时,介绍了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有助于青少年拓展学科知识、建立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精神是从少年时期就在日常点滴形成的优秀特质:追求真理的热情、战胜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投入。“成为科学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梦想,找到科学的乐趣、其味无穷。
##还行,可读性较高,但不如人物杂志的一些专访。
评分##还行,可读性较高,但不如人物杂志的一些专访。
评分##腾讯这些年,真有点“科技向善”那意思了。
评分##青少科普向。很喜欢覃里雯写的《马克·麦考林》,尽管有解释也看不懂天文。颜宁(作者关琪)、鲍哲南(作者张瑞)的也不错。全篇金句:比拥有天赋更难的是顺利得兑现它。(出自《许晨阳》篇)
评分##文笔不错,但吹的有点过
评分感谢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和名科学家在家境、机遇、天分、努力、ambition等方面的差距,我愿学习他们的精神和方法,却走不了他们的道路,在即将拿到博士学位时决定改行。这本书更多地展现的是科研的诗和远方,关于科研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只有只言片语,结合最近的复旦事件,我想引用华盛顿大学 Katz教授的话:“科学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宗教的呼召,也不是一个贫穷或独身的判决或者宣誓。” 本书入选的已经算是爬到科研金字塔上层的几位,多年贫穷或至今未婚的就有几位,你猜猜没爬上去的无名之辈境况如何?本书写的大多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可偏偏是这些领域博士生最供大于求,竞争教职内卷养蛊。祝所有继续走学术界科研路线的勇士们好运。
评分##青少科普向。很喜欢覃里雯写的《马克·麦考林》,尽管有解释也看不懂天文。颜宁(作者关琪)、鲍哲南(作者张瑞)的也不错。全篇金句:比拥有天赋更难的是顺利得兑现它。(出自《许晨阳》篇)
评分##我喜欢屠呦呦,我佩服钟南山。
评分##喜欢颜宁,张益唐,马克•麦考林,丽莎•兰道尔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