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者》是一部蕴藏软科幻色彩的心理学小说。拥有联觉的爱丽丝能够看见声音的颜色,也因此被视为异类,在备受冷落的环境中成长。她寡淡、偏执、敏感、消沉,具备过人的天赋,也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数度自杀未遂之后陷入绝境。一盘意外邂逅的光碟唤醒了她隐藏的精神世界,神秘的紫色声音成为她探索回忆世界的秘钥,听着它入眠后的爱丽丝进入了类似清明梦的状态,每次都能潜入一小段过往,重新回顾某段无比深刻、隐晦和沉痛的记忆,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回溯事件经过。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沙丁选择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一具体、详细、客观存在的心理疾病作为切入点,用介于科幻故事和心理小说之间的叙事题材,通过梦境、催眠、联觉、回忆互相交叠的手法编织了一个关于心灵治疗的故事。无论情节如何出人意料,其创作内核始终没有偏离“心理治疗”“精神健康”以及“爱与救赎”的主题。
小说《催眠者》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数度被误诊,常年服用无效的镇定类药物,不断进行无效的高昂治疗,始终没能真正摆脱内心的痛苦。她的手臂、背脊、腕口布满自残时留下的伤痕,像一个溺水的人无法自救。幸运的是,她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振作,积极治疗,并逐渐学会了与精神疾患共处。
《催眠者》是写给孤独者的小说,意图将难以启齿、无法窥见的精神疾患展开详述,让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群能够被听见、被看见、被感知、被理解。女主角爱丽丝所代表的群体广泛存在,表面得体,内心残损。他们被强行掩藏和遏制的焦虑、迷惘、抑郁和童年创伤得不到治疗,逐渐转为持续存在的心灵钝痛,不断侵吞着个体的能量。从这个层面来说,爱丽丝的故事无疑为挣扎在心灵困境中的人们送去了曙光。
《催眠者》同时也是一部具备真实感和美学氛围的小说。真实感源于故事中大量深入浅出、经过精细考证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度真实的场景和事件描写;美学氛围则体现在语言层面,字词间的停顿和韵律、修辞和意向的选用都经过精心打磨,读者将会走进属于爱丽丝的,充溢着帷幔、庭院、撒满玫瑰的浴缸、梦、书籍、被月光照亮的花园、情绪风暴、灾难、死亡、深夜来信、镜子、雨水、海棠、香烟和巧克力的,奇幻世界。 生命是艰苦漫长的征程,勇敢探索的人会获得奖赏。
##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软心理小说,它很难得的关注了社会中的“边缘被忽略人群”。爱丽丝的种种经历,很像是当代年轻人在重压之下的生活写照。阅读这个故事时,我总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的文笔颇具美学氛围,透过她精心打磨的修辞、意象和韵律,你会走进那个只属于爱丽丝的奇妙世界,与她一起爱,一起疼,一起直面内心,一起把自己从回忆的苦海中打捞起来。
评分##力量
评分##力量
评分##读这本书,能让我们认识的边缘型人格,能关照到边缘型人格的人,就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读这本书,能让我们认识的边缘型人格,能关照到边缘型人格的人,就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读的过程中,有几次会想到安妮宝贝,但那种一步步往前走到的努力,看到最后还是很动人。
评分 评分##一早上看完的一本书,想起去年读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大火的这本,里面提到双相情感障碍,还有点不太一样。不过都有认同障碍,情绪也都极为不稳定。两本书给我的感受是都与童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这本书里有一句话“生命中的很多东西,如果不能在恰如其分的时候获得,往往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补偿”。只能不停地自我开展救赎之路,挺难的。感觉通过小说去了解这些心理,会有很强的代入感,真滴感觉走出来很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