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孩子好好谈谈钱
定价:32.00元
作者:(韩)曹振焕,郭舜豪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640907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父母不能为孩子代劳一切。所以,父母就要教孩子怎样慎重地将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方式使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并帮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学习必要的经济常识和培养良好的经济习惯。正如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洛克菲勒等,他们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经济习惯!
内容提要
《跟孩子好好谈谈钱》真正的经济教育只有在家庭中实现!
作者强调经济教育的核心不是在于省多少钱,购买什么产品等,而是在遇到与金钱有关的问题时怎样做出选择!这是习惯和态度的问题,在学校和金融公司是没法学到的。
父母不能为孩子代劳一切。所以,父母就要教孩子怎样慎重地将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方式使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并帮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学习必要的经济常识和培养良好的经济习惯。
目录
作者介绍
曹振焕
师,希望家庭经济研究所所长。他已经为600多个家庭提供了服务和理财指导。为了不让普通市民及部分中产阶级在金融活动中受,他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分析金融商品的优缺点,并进行讲座和演讲活动,全力传播真正的经济知识。他还是《事实杂志》、《FP杂志》等刊物经济板块的专栏作家,著有《你知道的9个错误金融知识》。
文摘
序言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虽然它不是直接讲理财,但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让人深思。这本书聚焦于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提出的“倾听先于表达”的原则。在很多家庭教育的案例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急于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书中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展示了当父母真正放下评判,用心去倾听孩子讲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故事时,孩子是如何打开心扉,展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和情感深度。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在构建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方面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为孩子好”的教育,其实是建立在我们自身的焦虑之上,而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看见和接纳,是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的过程。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教导父母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交流中,将教导变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看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与孩子交流时的那些“无效对话”,那些急于给出答案,却让孩子感到被敷衍的瞬间,深感为人父母的艺术远比想象中复杂,需要持续的自我觉察和练习。
评分从哲学层面上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成长期”的新视角。它不再把童年看作是等待成年、必须被快速塑造的过渡阶段,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价值、需要被认真对待的生命阶段。书中反复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的理念,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在尝试新事物、遭遇小挫折时闪耀出的内在光芒。比如,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穿鞋,虽然花了很长时间,甚至穿反了,但父母如果能给予那种纯粹的、不带任何评判的赞美,那种“你付出了努力”的肯定,远比直接帮他穿好然后走人要有效得多。这种对“努力过程”的珍视,无疑是在培养孩子面对未来复杂挑战时的“韧性”。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父母从“急功近利”的焦虑中抽身出来,重新校准了教育的长期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完美的、符合社会期待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我驱动、内心丰盈的成年人。它鼓励我们慢下来,去享受和见证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种耐心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新,有一种北欧式的极简主义美感,但内容却异常饱满,充满了实操指导性。它没有使用复杂的教育学术语,而是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即应用的“小脚本”。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共同解决问题”环节的描述。书中提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该直接提供“最佳方案”,而是引导孩子进行“头脑风暴”,并最终允许孩子选择他们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即使这个方法可能不是最高效的。这个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与我以往的经验形成鲜明对比——我过去总习惯于“我是过来人,我帮你决定最好的路”。通过阅读,我领悟到,真正的赋权,是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去承担选择的后果,并从结果中学习。这种放手并非放弃,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任。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心智升级包”,它让我对未来与孩子的互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因为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恐慌和控制的父母,而是一个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和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排的家庭剧本集,而非枯燥的理论手册。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剧,从一个家庭的真实困境切入,逐步展开对话的艺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场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和同理心。例如,书中描绘了一次关于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的争执,它没有简单地将一方塑造成“对”的,另一方塑造成“错”的。相反,它详细展示了父亲的焦虑来源——担心学业和视力,以及孩子对虚拟世界成就感的依恋。然后,作者引导双方如何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而不是竖起对抗的高墙。这种深入挖掘行为背后动机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维度。我不再仅仅关注孩子表面的“不听话”,而是开始探究“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根源问题”的关注,使得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制止”转变为“重塑”。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像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它挑战了我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惯性,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精髓在于陪伴孩子探索自我,而非修剪他们成长的枝桠。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主要在于它对“边界感”的深刻剖析。在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里,“为你好”常常成为侵犯孩子个人空间的通行证,无论是对他们的隐私,还是对他们自主选择权的干涉。这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的理论融入日常情境,详细阐述了清晰、健康边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作者没有采取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如果……那么……”的逻辑推演,让我们看到模糊边界可能导致的长期后果,比如孩子成年后的过度依赖或极端的反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边界”的讨论——父母需要接纳孩子负面情绪,但不需要为这些情绪负责或试图立即“修复”它们。这个观点一下子点醒了我,我过去总是在孩子哭闹时,第一反应就是试图转移注意力或提供物质补偿,生怕他们体验到不舒服的感觉。现在我明白了,允许孩子体验不完美的情绪,教会他们识别和命名这些情绪,才是赋予他们未来应对生活风暴的能力。这种对独立个体尊重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是现代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