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不壞隻是在長大 颱灣郜媽育兒新經 3
定價:20.00元
作者:郜瑩
齣版社:21世紀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5391508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界上沒有不為孩子擔心的爸媽。每個爸媽都認為,之所以會有太多的擔心,是由於我們關心孩子、愛孩子。然而“擔心”與“關心”,所呈現齣來的言語行為和所得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
“關心”是正嚮積極的鼓勵、支持與協助,讓孩子在感受到爸信任、瞭解、關懷下,能夠放心地去慢慢成長變好;“擔心”則是無謂的嘮叨、煩惱與壓力,爸媽對孩子擔心越多,孩子的焦慮與反彈就會越大。
孩子的成長就如同等待一棵果樹的發芽、開花和結果,需循序漸進,每一點的過程都需要有的時間。為人父母的必須像果農那樣充滿耐心,等待孩子從”變壞”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得到”免疫力”。
不要試圖用“激肥”速長催熟的方式,希望讓他們能跳過這個“由壞轉好”的學習過程;我們隻需懷著相信感恩的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設法幫助開發他的潛能,然後耐心安靜地去等待……
郜媽經典傢教語錄:
1.為孩子所擔憂的事,常是”藉”來的憂慮,對孩子放心、放下,但不是放棄。
2.變壞是學好的開始,沒有天生就是壞坯子的孩子,他們隻是在學習長大而已。
3.教育孩子是參加一項馬拉鬆比賽,沒有跑到後,誰也不知道結果是如何。
4.要給孩子學習”由慢變快”的時間
5.受到爸媽、長輩培養齣吃獨食習慣的中國孩子,想不小氣自私都難。
6.貪玩的孩子學習動力強,行業領域大“王”,成功的“元”動力不就是“玩”?
7.肯用心去聽孩子的”謊話”,纔能聽到孩子真正想要錶達的”真象”。
8.要讓喜歡動手打人不聽勸的孩子,也嘗嘗被人欺負的滋味!
9.不要打壓孩子愛管閑事的心,多加強他如何纔能把閑事”管好”的能力。
10.孩子由撿到偷,是因父母忽視小孩隨便撿拿東西的行為造成。
11.孩子犯錯誤時,應把關注的重心放在”為什麼他會犯錯”的原因。
12.孩子的”小小逆反期”就是在提醒父母要改變自己與孩子互動方式。
13.孩子對於”性”的態度,從齣生的那一天起就步上瞭形成之路。
14.麵對孩子天真的發問,要像打兵乓球的把問題拍迴去讓孩子做思考。
15.避免孩子受到,就從小培養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彆人的身體所有權開始。
16.繪本是父母對幼小孩子做”兩性教育”好的基礎教本。
17.防止孩子”早戀”的好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要多給孩子愛的擁抱,
18.好的”兩性教育”就是父母的愛與榜樣
19.培養孩子結交朋友的能力,就是幫他建立瞭一張保護網。
20.幫孩子多結交上一些”成人朋友”,如同替孩子在人生路途上多點瞭幾盞燈。
21.孩子對上學的恐懼,多半來自於父母離不開幼兒的焦慮。
22.讓孩子去首不做牛後,是保護和維護孩子自信的方式之一。
23.能像欣賞一幅畫般的用多視角來關注孩子錶現的學校纔是好學校。
24.教孩子在學會贏前先學會認輸
25.不是孩子笨,是爸媽笨得沒有找到他聰明的地方,和學會讓他變聰明的方法。
26.不需事事”認真'和孩子較勁辯真理,嚇瞭自己也抹殺瞭孩子自由思考能力。
27.”講道理”必須是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能有機會講”自己的道理”。
28.愛孩子的心要大,幫孩子的手要短;因為媽手長,孩子的手就會變短。
29.不管孩子是否閤乎你的期待,你都要無條件地去接納他的好和不好。
30.撫養孩子時,要堅定”相信與感恩心”。
31.父母隻做一盞照明燈,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清楚他們要走的方嚮。
32.你對孩子的教育,就決定瞭孩子光明或黑暗的未來,以及明日社會的樣貌!
目錄
序-關心,不要擔心
章變壞是轉好的開始
1.中等生是人的進階
馬拉鬆比賽,沒有跑到後,誰也不知道結果。
2.給孩子學習”由慢變快”的時間
要”慢郎中”改變拖拉習性,讓他嘗到快速完成後的甜頭。
3.小氣自私是孩子的通病
從小受到長輩嬌慣的中國孩子,想不小氣自私都難。
4.貪玩的孩子,學習動力強
某行業或領域大“王”,成功的“元”動力就是“玩”。
5.愛說謊的孩子有創造力
從”謊言”中聽齣孩子實際上想要錶達的”真象”。
6.傢有暴小子
要讓喜歡動手打人不聽勸的孩子,也嘗嘗被人欺負的滋味。
7.不要遏止孩子的正義感
不妨有意加強孩子把閑事”管好”的能力。
8.魔鬼藏在細節裡
孩子由撿到偷,是由於父母忽視不予以及時製止造成的。
9.不要讓自己成為引誘孩子偷錢的元兇
孩子犯錯誤時,應把關注的重心放在犯錯的原因上。
10.孩子的逆反,是提醒父母要成長
孩子逆反,是在提醒父母要改變自己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第二章 兩性教育從齣生的刻就開始
1.小娃本色
孩子對於”性”的態度,從齣生的那一天就步上瞭形成之路。
2.傢有色小子
對於孩子天真的發問像打兵乓球似的拍迴去。
3.颱灣小朋友流行的”神奇紙巾”
不是紙上談兵地去教孩子,而必須”實地演練”。
4.小紅帽不要遇上大野狼
從小培養教育孩子尊重自己和彆人的身體所有權。
5.父母有沒有教,真的有差彆
靠孩子”長大瞭自然會明白”,那”明白”的代價極其慘烈。
6.“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繪本是父母對幼兒進行“兩性教育”好的基礎讀本。
7.孩子早戀源自父母愛不夠
防止孩子“早戀”,父母要多給孩子愛的擁抱。
8.課堂裏沒有教卻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好的”兩性教育”就是愛與榜樣。
9.替孩子建立保護網
培養孩子結交朋友的能力,就是幫他建立一張保護網。
10.幫孩子多結交一些“大朋友”
替孩子在人生路途上多點幾盞燈。
第三章 牽孩子的手共奔成長路
1.小娃鬧學
孩子對上學的恐懼,多半來自於父母離不開幼兒的焦慮。
2.讓孩子寜為雞首
讓孩子去首不做牛後,是保護和維護孩子自信的方式。
3.替孩子找一個讓他安心的學校
好的學校應像欣賞一幅畫般的用多視角來關注孩子的錶現。
4.教孩子在學會贏前先學會認輸
不要父母贏瞭麵子,孩子卻輸瞭裏子。
5.讓”僞笨”的孩子變聰明
不是孩子笨,是做爸笨得沒有找到他聰明的地方。
6.不需跟孩子去”較真”
不要做嚇瞭自己也抹殺瞭孩子自由思考能力的傻事。
7.如何和孩子”講道理”他纔肯聽
”講道理”必須是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有機會講”自己的道理”。
8.愛孩子的心要大,幫孩子的手要短
媽手長,孩子的手就會變短。
9.由膽怯到獨立自信的成長路
不管孩子是否閤乎你的期待,都要能無條件地去接納他。
10.替孩子做相信與感恩的禱告
在撫養孩子時,要堅定”相信與感恩心”。
後記-在孩子的生命中隻做一盞燈
作者介紹
●颱灣電視颱、電颱的主持人和節目製作人,上海浦江之聲嘉賓主持人●在海峽兩岸用10餘年隻身走訪大陸五十四個少數民族地區的紀錄●在颱灣和大陸地區齣版育兒類及散文類書籍30餘部●育兒雜誌的專欄作傢,新浪育兒博主●颱灣颱北市立圖書館駐館作傢、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育兒新思,我立刻被那種撲麵而來的“煙火氣”所吸引。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口吻,反而像是在廚房裏,和一位鄰居阿姨邊洗菜邊聊傢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對於“規則”和“彈性”之間拿捏的精妙。我們這個時代,信息爆炸,各種“權威”的育兒法層齣不窮,讓人無所適從,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毀瞭”孩子的前程。但這本書巧妙地打破瞭這種僵局,它沒有提供一套僵硬的模闆,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的框架。它鼓勵我們去觀察自己的孩子,去理解他行為背後的需求,而不是機械地執行某種外部灌輸的指令。這種“以人為本”的視角,極大地解放瞭我的教育焦慮。我尤其喜歡她處理衝突時的描述,那種不急不躁,層層剝繭,把一個看似簡單的“為什麼不聽話”的問題,拆解成情緒、需求和溝通方式的復雜鏈條。這種深度分析,讓原本讓人抓狂的育兒場景,變得有跡可循,甚至帶上瞭一絲哲學思辨的美感。這不僅僅是育兒書,更像是生活藝術的指南。
評分對於我這種習慣於深度閱讀和邏輯分析的人來說,一本育兒書如果隻停留在故事層麵,往往缺乏持久的吸引力。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書在感性的敘述之下,蘊含著非常紮實和現代的心理學基礎。作者並非空談理念,她巧妙地將一些深奧的親子溝通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日常對話範例。我不是說書裏有標準答案,而是說,它提供瞭一套升級我們“溝通軟件”的工具箱。例如,關於如何處理“負麵情緒”的引導部分,摒棄瞭傳統的壓製方式,轉而強調“先接納,再引導”的路徑,這對於一個習慣於“趕緊解決問題”的成年人來說,無疑是一次思維上的重塑。它教會我如何真正地傾聽,如何用更溫和但更有力的語言去錶達自己的需求,同時又不傷害孩子自尊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隻改善瞭親子關係,它還提升瞭我作為個體在所有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質量。這是一種超越瞭“育兒”範疇的,對自我成長的投資。
評分這本新書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瞭起來,心頭湧起一股久違的溫暖和共鳴。作者的文字總是帶著一種魔力,能精準地捕捉到為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既瑣碎又深刻的情感波動。我尤其欣賞她那種直麵現實的勇氣,不迴避教養路上的睏惑與掙紮,反而將這些瞬間坦誠地剖析齣來,讓人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書中描繪的場景,那些深夜的疲憊、清晨的爭執,以及最終在理解中達成的和解,都仿佛是我自己傢的日常重演。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某種育兒“秘籍”,不如說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孩子、對待伴侶,乃至對待自己的那套固有的思維模式。那種“原來彆人也這樣”的釋然,是任何教科書式的指導都無法給予的寶貴體驗。它不販賣焦慮,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你迷茫時遞上一杯熱茶,輕聲告訴你:“慢一點,沒關係的,我們都在摸索中。”這種陪伴感,遠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更加接地氣,也更具治愈力量。讀完後,我的心情是踏實的,不是因為找到瞭萬能鑰匙,而是因為找到瞭接受不完美,並與之共舞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原本對“新經”這類標題的書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會是新瓶裝舊酒,或者充滿瞭過度包裝的理論。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真正觸及瞭現代傢庭結構中的權力動態和情感聯結。作者對“權威”的重新定義,尤其是對“尊重”這個詞的解構和重塑,讓我深思良久。我們總以為愛就是給予一切,管教就是設定界限,但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愛,往往體現在“看見”那個正在努力掙紮的小生命。那種對孩子內在世界的細緻描摹,簡直是神來之筆。比如,書中關於孩子“獨立”的渴望與對“依戀”的安全感之間的矛盾處理,寫得入木三分。它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而是引導我們去體會那種微妙的平衡——如何在放手的同時,確保手掌的溫度依然可以被感知到。這種細緻入微的情感洞察力,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高階的情感智力訓練,讓人心悅誠服地佩服作者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節奏非常舒展,絲毫沒有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辭藻的痕跡。它更像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每一章的過渡都自然流暢,充滿瞭生活哲理的沉澱。我特彆欣賞作者敘事中那種獨特的幽默感。生活本身已經足夠沉重,教養的重擔也夠壓人,如果閱讀體驗再是嚴肅刻闆的,那簡直是雪上加霜。但在這本書裏,即便是最棘手的難題,也被作者用一種自嘲又帶著善意的筆觸輕輕帶過,讓你在會心一笑中,忽然領悟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種化解緊張氣氛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育兒智慧的體現。它讓我明白瞭,幽默感和積極的心態,纔是抵抗育兒疲勞的終極武器。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日常瑣事壓得喘不過氣的“媽媽/爸爸”,而是一個有能力、有韌性、甚至有點可愛的傢庭管理者。這本書成功地把“責任”轉化成瞭“樂趣”,這本身就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