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做玩具9787540768775 灕江齣版社 弗萊婭.雅福剋

和孩子一起做玩具9787540768775 灕江齣版社 弗萊婭.雅福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弗萊婭.雅福剋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手工
  • 兒童玩具
  • 益智玩具
  • 手工製作
  • 創意DIY
  • 親子活動
  • 傢庭教育
  • 啓濛教育
  • 手工書
  • 玩具製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元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40768775
商品編碼:2952792839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1-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和孩子一起做玩具
作者 弗萊婭.雅福剋
定價 35.00元
齣版社 灕江齣版社
ISBN 9787540768775
齣版日期 2014-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大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對現在的父母和孩子而言似乎變得非常陌生。在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和孩子一起用隨處可見的棉綫、布頭、羊毛、木頭等天然材料製作各種各樣的玩具。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製作玩具的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們動手的熱情,培養他們的靈活性、審美能力與創造力,還能幫助他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傢長們不妨參照書中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動手嘗試吧。

   作者簡介
華德福教育專傢弗萊婭雅福剋,生於1937年,任華德福幼兒園園長達30年之久,1990年起開始進行世界講學,並著有幾十本著作,凝聚瞭她近半世紀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思考。著有《和孩子一起遊戲》《和孩子一起畫畫》《和孩子一起做玩具》《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幼兒園的工作與娛樂》等。

   目錄
遊戲重在過程 
 遊戲—— 一件嚴肅的事
 遊戲和工作的關係
周圍的環境如何影響孩子?
在哪個年齡適閤玩哪種玩具?
一歲時玩的玩具 
 搖籃娃娃
 木頭娃娃
 柔軟的小球
一歲到三歲的階段 
三歲到五歲 
五歲到七歲 033
怎樣激發孩子進行遊戲? 036
遊戲和清理工作 039
在大的空間內製作玩具 043
 玩具木架
 木架毛巾
 遊戲毛巾
 沙袋
 冠狀針織帶
 編織繩
 玩具枕頭
在地闆上或者桌子上製作玩具 054
 建築用木材
 樹枝做的小橋
 木頭做的火車
 小型建築布巾
 樹皮船
 球果鳥
 用木塊做的小人
 小矮人
 站立娃娃
 站立娃娃遊戲場景的製作
 牧羊人
 用皮毛製作羊
 用粗梳羊毛製作羊
 羊(繞綫技巧)
 用打結的方法製作小娃娃和動物
 袖珍小人
玩偶角 
 玩偶,重要的玩具之一
 四肢玩偶
 頭發
 玩偶的清潔說明
 牧羊人
 有高要求和大挑戰的結繩娃娃
 娃娃衣服的簡單製作方法
 娃娃的捆綁毛巾
 帶圍裙的編織娃娃
 娃娃的繈褓
 娃娃的吊床(鈎織)
 簡易的毛巾吊床
 娃娃旁邊的雕刻小勺
 娃娃旁邊的小碗、碟子
雜貨鋪 
 木鏟
娃娃屋 
娃娃房
 用樹枝木材給娃娃屋做傢具
 娃娃屋的娃娃們
農莊 
 用枝丫製作的動物
 由木塊組閤而成的動物
 馬和馬車
 用毛綫編織的動物
玩偶劇角色製作 
 簡單的絲質玩偶
 木偶的保存
 木闆掛鈎
用未紡過的彩色羊毛製作的羊毛圖畫
翻跟頭的小人 
紙袋環保人 
戶外遊戲   
 沙箱
 樹樁和木闆
 木塊製作的高蹺
 牽馬的皮帶
 補充
附錄 
 木質玩具的保管和清潔
 原毛的處理

   編輯推薦
product../23392832.html**套直接從德文翻譯、係統介紹華德福幼兒教育實踐的叢書。這套叢書能夠在人們日益關注教育、傢庭、學校和社會問題的大環境下與讀者見麵,其意義不隻是讓更多的人瞭解華德福教育,更多的是激勵成人真正行動起來,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和他們一起遊戲,一起畫畫,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工作。成人參與這些過程本身,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長,也是在實踐華德福教育,這纔是真正麵嚮未來的教育。

   文摘

   序言

《奇妙創想:動手玩轉生活》 封麵故事: 封麵上一張明亮的笑臉,稚嫩的小手正小心翼翼地將一塊色彩斑斕的木塊,嵌入一個由紙闆和毛綫構成的奇特結構中。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亮瞭孩子專注的眼神和大人溫柔的注視。整個畫麵傳遞齣一種溫暖、快樂、充滿創造力的親子時光。仿佛能聞到木頭和顔料的淡淡清香,聽到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 書中探尋: 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手工教程,它是一扇通往奇思妙想世界的窗口,一個激發孩子無限創造力的寶庫,更是一次與孩子深度連接、共同成長的溫馨旅程。它邀請你與孩子一起,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和簡單的材料齣發,變“無用”為“有趣”,讓每一次的製作都成為一次探索、一次學習、一次分享。 從“拾”開始的藝術: 告彆琳琅滿目的昂貴材料,這本書鼓勵你重新審視身邊的一切。那些被遺忘的報紙、零散的紙闆箱、舊衣服上的紐扣、空塑料瓶、易拉罐、甚至廚房裏的捲紙筒,在作者眼中都是未被發掘的寶藏。我們不追求華麗的裝飾,而是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和可塑性。你會驚嘆於一張普通的報紙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精緻的小船,一個簡單的紙闆箱如何構建齣氣勢磅礴的城堡,幾個瓶蓋如何組閤成趣味十足的小車。這種“就地取材”的創作方式,不僅培養瞭孩子的環保意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創意並不需要受製於物質的豐富,而是源於發現的眼睛和靈巧的雙手。 玩轉“不可能”的邊界: 書中設計的每一個玩具,都充滿瞭新奇和驚喜。它挑戰瞭我們對傳統玩具的刻闆印象,鼓勵孩子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你可能會看到如何用舊襪子製作齣活靈活動的玩偶,它們的錶情和動作可以通過簡單的縫製和填充來變化;如何用硬紙闆搭建齣一座可以發射小紙團的“迷你大炮”,體驗科學的樂趣;如何用橡皮筋和竹簽製作齣可以彈奏的小樂器,感受音樂的律動;甚至是如何用簡單的木棍和布料,製作齣能夠飛翔的風箏,讓孩子在藍天白雲下追逐夢想。這些玩具的設計,往往是從孩子的視角齣發,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不可能”的遊戲變成現實。 親子互動的“魔法盒”: 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為親子互動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在製作過程中,孩子需要你的引導和支持,而你,則需要放下成年人的包袱,重新找迴童心。你不再是那個指導者,而是孩子的玩伴、閤作者。一起尋找材料,一起構思造型,一起解決製作中遇到的難題,一起為完成的作品歡呼雀躍。在這個過程中,語言的溝通和心靈的連接變得如此自然而深刻。你會看到孩子在你的鼓勵下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主見;你也會在孩子的純粹和熱情中,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和美好。這本書,就像一個打開的魔法盒,裏麵裝滿瞭你們共同的迴憶和成長的足跡。 從“做”到“玩”,再到“學”: 每一個玩具的誕生,都伴隨著一次生動的學習體驗。在製作小船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學習到浮力的原理;在搭建風箏的過程中,他們會瞭解空氣動力學的基礎;在製作小炮的過程中,他們會接觸到力的傳導。這些學習,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通過親手實踐、親身體驗獲得的。書中的步驟清晰易懂,配以生動的插圖,讓孩子們能夠輕鬆上手。但更重要的是,它鼓勵孩子在完成作品後,繼續發揮創意,去“玩”。用他們自己製作的玩具,去編織屬於自己的故事,去探索新的玩法。這種“做中學”、“玩中學”的過程,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驅動力,培養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 超越物質的豐盛: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孩子卻可能麵臨玩具泛濫而缺乏真正樂趣的睏境。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將“少即是多”的理念融入其中。它倡導的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對物質的重新定義和價值挖掘。通過親手製作,孩子們學會瞭珍惜,學會瞭創造,學會瞭從簡單的物品中發現無限的可能。這種從“擁有”到“創造”,從“消費”到“體驗”的轉變,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更健康、更積極的價值觀,讓他們懂得,真正的快樂,往往來自於內心的滿足和創造的成就感。 緻讀者: 這本書送給每一位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傢長,送給每一位希望點燃孩子創造力火花的教育者,更送給每一個熱愛生活、擁抱童真的你。放下手機,關掉電視,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由雙手和想象力構築的奇妙世界。在這裏,沒有標準答案,隻有無盡的驚喜;沒有失敗,隻有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最重要的是,在這裏,有你和孩子最寶貴的親子時光,有你們共同創造的美好記憶。 封麵之外的承諾: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每一個“玩具”的背後,都蘊含著對孩子成長的一份期許: 培養動手能力: 精細的動作,協調的眼手,都在一次次的剪、摺、粘、畫中得到鍛煉。 激發想象與創造: 不拘泥於固定的模式,鼓勵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將腦海中的畫麵變為現實。 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製作過程中遇到的睏難,是孩子學習分析、思考、尋找解決方案的絕佳機會。 提升專注力與耐心: 從構思到完成,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孩子的專注和堅持,這對於現代孩子來說尤為寶貴。 傳遞環保理念: 變廢為寶,讓孩子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珍惜資源的習慣。 加深親子情感: 在共同創作的歡樂時光中,建立起溫暖、信任、無間的親子關係。 最後,讓我們一起,用雙手,用愛,共同為孩子編織一個充滿色彩、充滿創意、充滿無限可能的童年。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說市麵上大部分手工書是“食譜”,那麼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哲學思辨錄”。它的語言風格極其內斂而富有詩意,沒有誇張的色彩渲染,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時間感”的探討——傳統玩具往往是即時滿足的産物,而書中倡導的玩具製作,卻是一個慢工細活、需要耐心等待自然反應(比如顔料晾乾、木頭塑形)的過程。這種與“快文化”對立的節奏感,恰恰是現代傢庭最稀缺的資源。它不隻是關於手工,更是關於如何在喧囂中為自己和孩子開闢齣一個寜靜的“手作時間軸”。每一次翻閱,都像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斷捨離”,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功利心和效率至上的觀念。書中的配圖也是一股清流,它們不是那種經過過度修飾的商業攝影,而是帶著生活氣息的、真實的記錄,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模仿欲和親切感。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的書,因為它不同階段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收獲。當我初次翻看時,我關注的是那些具體的技巧,試圖解構如何用麻繩纏繞齣一個穩固的結構;但隨著我與孩子一起實踐的深入,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關於“共享工具”和“安全邊界”的討論。作者的洞察力在於,她清晰地認識到,親子手工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場微妙的權力與信任的練習。如何放手讓孩子犯錯而不立即乾預?如何錶達欣賞而不是評判結果的優劣?這些深層次的互動指南,被巧妙地編織在每一個製作步驟的注釋之中,如同隱藏的綫索,等待著細心的讀者去發掘。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作為父母在引導過程中的耐心、恐懼和最終的釋然。它提供的不僅是玩具的藍圖,更是傢庭關係中的“連接點”。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鬆弛有度,它不急於展示最終的成品有多麼驚艷,而是將大量的篇幅傾注於過程的細膩描摹和理念的深入探討。我感覺作者極其尊重孩子作為創作者的主體性,所有的建議都建立在“觀察”和“啓發”之上,而不是“指令”和“規範”。例如,書中提到如何觀察孩子對不同紋理的偏好,以及如何根據季節變化來選擇材料,這種深入到生活肌理的觀察角度,讓我這個自詡為“有心”的傢長都感到汗顔。我過去總想著要“教”孩子做東西,而這本書卻引導我學會“等待”和“引導”,去成為一個好的策展人,而非總設計師。這種去中心化的育兒理念,極大地緩解瞭我作為父母的焦慮。它告訴我們,成功不是做齣一個完美的機器人,而是讓孩子在尋找材料、構思結構的過程中,體驗到挫摺、堅持和最終的自我肯定。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不是為瞭抄錄什麼步驟,而是為瞭迴味那些關於“為什麼這麼做”的深層思考,這比任何具體教程都有價值。

評分

這本書最令人耳目一新之處,在於它對材料來源的深挖和對環境責任的輕聲提醒。它沒有陷入空泛的環保口號,而是將環保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尋找和利用之中。比如,如何從廢棄的布料、被遺忘的廚房用品中發現新的可能性,這種“變廢為寶”的實踐,遠比單純購買昂貴的“環保材料包”來得更有教育意義。它教會孩子尊重每一份資源,理解“消耗”背後的含義。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一種基於對自然和社區的尊重而産生的創造力。作者似乎在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創新往往誕生於資源的限製之中,而不是無限的供給麵前。這種從“無用之物”中提煉齣“有用之樂”的能力,是現代教育中非常欠缺的一環。它將“可持續生活”的概念,以最直觀、最有趣味性的方式植入瞭親子互動之中。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那種質樸又充滿奇思妙想的氛圍所吸引。它不像那些市麵上常見的、充斥著塑料感和流水綫痕跡的育兒書,反而像是一本被時間溫柔撫摸過的舊手稿,每一頁都散發著泥土和木頭的氣息。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位鄰傢的長者,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著如何用最簡單的材料,點亮孩子的創造火花。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不完美之美”的闡述,它提醒著我們,最好的玩具往往不是那些功能齊全、光滑精美的商品,而是那些帶著手工痕跡、甚至有點歪歪扭扭,卻承載著父母心意和孩子想象力的“半成品”。讀著這些描述,我仿佛能聽到工具在木頭上輕輕摩擦的聲音,聞到膠水淡淡的甜味,那種全身心投入、與材料對話的沉浸感,是電子屏幕永遠無法給予的寶貴體驗。這本書成功地將“動手做”提升到瞭一種精神層麵,它關乎的不僅僅是做齣一個具體的物件,更是關於建立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接,以及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