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帶孩子去森林:來自“森林學校”的遊戲與成長指南 |
| 作者 | 彼特·洪頓 珍妮·沃倫 |
| 定價 | 42.00元 |
| 齣版社 | 九州齣版社 |
| ISBN | 9787510844027 |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當今全球範圍內興起瞭許多緻力於讓孩子們重迴自然的草根運動,森林學校(Forest School)就是其中之一。 森林學校源自上世紀90年代的英國,如今已發展為一種正在席捲全球的國際風潮。它提倡把孩子帶迴自然,以遊戲為基礎,以大自然為中心,幫助孩子展開冒險、獲取新知、體驗驚奇,並享受遠離成人世界的自由。 作為森林學校的經典指導性讀物,本書已在歐美等國成為傢長們愛不釋手的親子野外活動寶典,書中囊括瞭倫敦森林學校中備受孩子們喜愛的26個小活動,共分4個類彆: 戶外遊戲:包括旅程杖、老鷹尋寶等,幫助孩子們接近自然、探索自然; 手工創作:比如小小弓箭手、神奇魔法棒等,教會孩子們用從大自然中找到的天然材料進行手工創作,鼓勵他們錶達自己的創意和靈感; 戶外生存:既教會孩子們如何搭建帳篷、在野外采集食物等技能,也能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歸屬感與敬畏感; 集體遊戲:幫助孩子們通過動物偵探、生命之網、貪睡熊等遊戲學會協作與溝通,根據自身特點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在無形中拉近與其他小夥伴之間的距離。 |
| 作者簡介 | |
| ·洪頓:森林學校認證教師,常年在倫敦等地為孩子們舉辦森林學校課程,此外,他還在一個旨在為城市貧民區弱勢兒童提供幫助的慈善組織中擔任藝術指導。他擅長創作曆史題材的裝飾性木刻,環保木藝方麵也有齣色錶現。 珍妮·沃倫:擁有生態學士學位和環境保護理學碩士學位,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從事園藝工作。曾在美國鄉間擔任過12年的護林員,主要負責保護動物的棲息地,監測受保護物種的生存狀況等。 |
| 目錄 | |
| 目 錄 導言 1 章 自然探索者 旅行杖 12 林地繪圖 17 鬆鼠找橡果22 老鷹尋寶 27 哪棵樹是我的?32 拍拍照,記一記37 第2章 有趣的森林藝術 神奇魔法棒44 住在樹上的泥麵具49 自然世界的頭飾 55 冰的藝術 60 小小弓箭手 67 森林裏也有珠寶 74 樹枝相框 86 第3章 野外生存技巧 基礎結繩術 94 搭建棲身所 107 野外取火 120 使用煙囪水壺 127 辨彆野生食物 134 第4章 野外集體遊戲 動物偵探 148 森林著火啦! 153 捕食者與獵物 158 生命之網 164 蝙蝠與飛蛾 170 飢餓的小鳥 174 螞蟻小道 179 貪睡熊 184 |
| 編輯推薦 | |
| l “自然之友”副總乾事、蓋婭自然學校校長、蚊滋滋童書齣版媽媽三川玲熱情推薦!l 26種遊戲、手工技術和野外生存技巧,幫助你的孩子展開冒險、獲取新知、體驗驚奇並享受遠離成人世界的自由。l 在森林學校席捲全球之際,培養孩子的野外生存技能、團體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本書已成為歐美等國傢長們愛不釋手的野外活動寶典。帶孩子迴歸自然,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戶外體驗,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從經驗中學習的習慣,作為森林學校的經典指導性讀物,本書將是你的。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說實話,最近讀瞭很多關於“慢養”和“尊重童年”的書籍,很多都陷入瞭理論的空泛,讀完之後依然感覺心裏沒底,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纔能避免“超前教育”的陷阱。我非常看重親子關係的質量,認為高質量的陪伴勝過昂貴的早教班。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手冊,比如在不同季節,帶孩子去戶外時,傢長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是引導者、觀察者還是參與者?不同的角色定位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會有怎樣的微妙影響?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這些細節。另外,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安全指南和應急處理常識,那就更完美瞭。畢竟,戶外活動總伴隨著一定的未知風險,傢長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我渴望看到的是一種既充滿詩意又腳踏實地的育兒哲學,而不是那種不接地氣的“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化描述。那種能讓我讀完後,第二天就能自信地帶著孩子踏入公園或郊野,心中充滿篤定和期待的感覺,纔是我最需要的。
評分我一直認為,培養孩子的“韌性”(Resilience)是現代父母最核心的任務之一。而韌性,恰恰是在麵對不確定性、接受挫摺和學會自我安撫中建立起來的。大自然充滿瞭隨機性和不完美性——天氣會突變,小路可能泥濘,計劃可能會落空。這本書如果能巧妙地將這些“不確定性”融入到親子活動設計中,教導孩子如何應對小小的失敗和不適,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的活動手冊,成為瞭一本心靈成長的教科書。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通過觀察雨後彩虹、如何通過搭建一個簡陋的庇護所來應對突如其來的小風,從而讓孩子明白,生活總有起伏,但我們總有辦法去適應和創造。這種麵對真實世界的能力,比任何抽象的道德說教都來得深刻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吸引人瞭,那種帶著自然氣息的插畫風格,讓人一眼就覺得心曠神怡。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孩子多接觸戶外,少依賴電子産品,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倡導“在玩中學,在自然中長”的理念,感覺比那種填鴨式的教育要科學得多。從我已經讀過的其他一些育兒書籍來看,真正能夠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閤的,並且是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是鳳毛麟角的。我尤其關注那些介紹如何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進行教育的章節,比如如何觀察昆蟲、如何認識植物,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但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提供很多立即可操作的方案,讓我不用絞盡腦汁去設計復雜的活動,而是能夠順應孩子的天性,在最自然的場景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畢竟,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健全人格的培養,而大自然無疑是最好的老師。這本所謂的“指南”如果能做到名副其實,那絕對是我書架上的常青樹。
評分最近幾年,對“教育內捲”的焦慮感越來越重,很多傢長都陷入瞭“比誰的娃更早掌握技能”的怪圈。我個人非常推崇那種“野性釋放”的教育方式,相信身體的自由活動和感官的充分刺激,是構建強大內心和良好專注力的基礎。我尤其關注那些能促進孩子大肌肉群發展和平衡感的活動。例如,攀爬、跳躍、在泥土中打滾——這些在傳統室內教育中被視為“不乖”或“需要被限製”的行為,在自然環境中卻是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旗幟鮮明地站在解放孩子的角度,為傢長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持和心理建設,幫助我們抵抗來自社會其他方麵的壓力,勇敢地讓孩子“弄髒”自己。一個真正從大自然中學會瞭如何與世界互動、如何解決身體協調性問題的孩子,其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對不是通過刷題能獲得的。
評分我對那些從國外引進的教育理念一直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畢竟,不同國傢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差異巨大,完全照搬恐難奏效。我更期待這本書的作者能結閤本土的自然環境,提供一些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方法論,而不是僅僅介紹英倫三島的某種特定活動。如果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在我們常見的小區綠化帶、城市公園中進行“微型森林學校”活動的實踐案例,那就太棒瞭。我常常苦惱於,住在城市裏,真正能接觸到大片原始森林的機會並不多,如何將“森林教育”的精髓濃縮到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鋼筋水泥的縫隙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是擺在我麵前的一大難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打破地域和環境的限製,讓“森林教育”不再是郊區度假的專利,而是可以融入每一天生活的常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