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
定价:59.0元
作者:黄国勤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1123879
字数:23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分上、下篇。上篇,理论篇,内含相关论文7篇,重点对循环农业提出的背景、含义、特征,循环农业的原则、学科基础与基本原则,循环农业的类型、模式、关键技术,以及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等作了分析:下篇,实践篇,内含相关论文、报告7篇,分别从国家(中国)—区域(江南丘陵区)—省(江西省)—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万年县)等不同层次,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实践与发展。《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既有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更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循环农业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具有的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
江南丘陵区系指雪峰山以东,武夷山一仙霞岭以西,南岭山地以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主要包括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山地丘陵地区。江南丘陵区有土地总面积634800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9%。本区以中低山为主,光、热、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和粮食主产区。
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的理念、原理和技术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与应用。循环经济是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针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探索和建立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开始,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积极倡导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至今,循环农业在我国各地的发展势头强劲,成效突出,前景广阔。
江南丘陵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农业区,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农田内、“五业”问、城乡间)对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径与技术等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有关地区进一步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1农田内循环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要场所。江南丘陵区在农田内发展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模式、途径和技术。
1.1间混套作
将不同“习性”作物(或生物),通过问作、混作或套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互补、共生的“复合系统”,从而产生“作物问”的养分循环,这是江南丘陵区建立“循环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常见模式之一。如在红壤丘陵旱地上实行“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绿豆×芝麻”“油菜/棉花”等间、混、套作模式,稻田里推行“稻×鱼”“稻×鸭”“稻×萍×鱼”等复合模式,作物(生物)之间形态上互补、生态上互适、生理上互利、生化上互惠,系统效益上共赢。
……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务实,我猜想里面的内容不会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际案例。书名中的“理论与实践”这几个字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它承诺了既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又有落地操作的指导。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循环”的概念,它会涉及到哪些具体的农业模式?比如,是否会讲解堆肥技术、沼气利用、秸秆还ならない、畜禽粪便处理等传统和现代的循环农业技术?我一直觉得,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耕种,更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管理,如何让整个农业生产链条形成一个闭环,减少对外源物质的依赖,同时又能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这其中的智慧和技术含量一定很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朴实和厚重感,封面上的线条勾勒出了农田的肌理,色彩也偏向于大地色系,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脚踏实地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纸,翻阅的时候声音沉稳,很适合细细品读。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书名中“循环农业”这几个字,感觉这个概念在当下社会非常有意义,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讨论,而循环农业似乎就是将这些理念具象化,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关于农业哲学和实践的深入探索。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下,让农业重新找回与自然的和谐。循环农业,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耕作方式。我希望书中能够阐述清楚,这种“循环”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物质转化,更是一种生命力在不同形态间的流动和再生。它可能会涉及到如何让土壤重获肥力,如何让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何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甚至是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抗风险的农业生产体系。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指明一条通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农业未来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农业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理解的“循环农业”,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再利用,更是一种对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生态化、智能化改造。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循环农业模式,它们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的。例如,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智慧农业技术在循环农业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来监测和调控农业生产过程,以达到最佳的循环效果?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
评分这本书传递出的信息,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农业的深刻理解和长远规划。它不仅仅是关于种植什么、养殖什么,更是关于如何去“种”和如何去“养”。我期待书中能揭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农业运行逻辑,例如,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中的关键作用,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规律来优化生产过程。如果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自我维持、自我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那将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些画面,可能是关于巧妙利用废弃物变成宝贵资源的场景,也可能是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土地焕发生机的图景,这些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