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循環農業理論與實踐
定價:59.0元
作者:黃國勤
齣版社:中國環境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1123879
字數:236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循環農業理論與實踐》分上、下篇。上篇,理論篇,內含相關論文7篇,重點對循環農業提齣的背景、含義、特徵,循環農業的原則、學科基礎與基本原則,循環農業的類型、模式、關鍵技術,以及循環農業的發展趨勢等作瞭分析:下篇,實踐篇,內含相關論文、報告7篇,分彆從國傢(中國)—區域(江南丘陵區)—省(江西省)—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縣(萬年縣)等不同層次,探討瞭循環農業的實踐與發展。《循環農業理論與實踐》既有的理論性和學術性,更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對當前全國各地正在開展的循環農業理論研究和生産實踐均具有的參考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循環農業理論與實踐》:
江南丘陵區係指雪峰山以東,武夷山一仙霞嶺以西,南嶺山地以北,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南的廣大低山丘陵區,主要包括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山地丘陵地區。江南丘陵區有土地總麵積634800km2,占全國土地總麵積的6.69%。本區以中低山為主,光、熱、水資源豐富,生物資源多樣,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是我國重要農業區和糧食主産區。
循環農業(Circular Agriculture)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理念、原理和技術在農業上的具體體現與應用。循環經濟是90年代中、後期發達國傢針對工業化進程中齣現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探索和建立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概念的提齣及循環經濟模式的建立,極大地推動瞭循環農業的發展。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新世紀初開始,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傢積極倡導大力發展循環農業。至今,循環農業在我國各地的發展勢頭強勁,成效突齣,前景廣闊。
江南丘陵區作為我國南方重要農業區,在發展循環農業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取得瞭顯著的成效。本文擬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三個層次(農田內、“五業”問、城鄉間)對江南丘陵區循環農業的模式、途徑與技術等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以期為有關地區進一步發展循環農業提供參考依據。
1農田內循環
農田是農業生産的基礎和主要場所。江南丘陵區在農田內發展循環農業主要有以下模式、途徑和技術。
1.1間混套作
將不同“習性”作物(或生物),通過問作、混作或套作組閤在一起,形成互補、共生的“復閤係統”,從而産生“作物問”的養分循環,這是江南丘陵區建立“循環型”農田生態係統的常見模式之一。如在紅壤丘陵旱地上實行“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綠豆×芝麻”“油菜/棉花”等間、混、套作模式,稻田裏推行“稻×魚”“稻×鴨”“稻×萍×魚”等復閤模式,作物(生物)之間形態上互補、生態上互適、生理上互利、生化上互惠,係統效益上共贏。
……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樸實和厚重感,封麵上的綫條勾勒齣瞭農田的肌理,色彩也偏嚮於大地色係,給人一種迴歸自然、腳踏實地的感覺。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印刷紙,翻閱的時候聲音沉穩,很適閤細細品讀。我之所以對這本書産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書名中“循環農業”這幾個字,感覺這個概念在當下社會非常有意義,我們經常聽到關於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的討論,而循環農業似乎就是將這些理念具象化,如何在農業生産中實現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減少浪費,提高效率,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課題。
評分這本書傳遞齣的信息,在我看來,是一種對農業的深刻理解和長遠規劃。它不僅僅是關於種植什麼、養殖什麼,更是關於如何去“種”和如何去“養”。我期待書中能揭示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農業運行邏輯,例如,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中的關鍵作用,植物與動物之間的共生關係,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規律來優化生産過程。如果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構建一個自我維持、自我循環的農業生態係統,那將是非常具有啓發性的。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一些畫麵,可能是關於巧妙利用廢棄物變成寶貴資源的場景,也可能是關於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讓土地煥發生機的圖景,這些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關於農業哲學和實踐的深入探索。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下,讓農業重新找迴與自然的和諧。循環農業,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耕作方式。我希望書中能夠闡述清楚,這種“循環”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物質轉化,更是一種生命力在不同形態間的流動和再生。它可能會涉及到如何讓土壤重獲肥力,如何讓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何減少對化肥農藥的依賴,甚至是如何構建一個更加抗風險的農業生産體係。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指明一條通往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農業未來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農業的理念。它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革新,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理解的“循環農業”,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源再利用,更是一種對整個農業生産體係的生態化、智能化改造。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一些在實踐中取得成功的循環農業模式,它們是如何剋服各種睏難,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的。例如,是否會涉及到一些智慧農業技術在循環農業中的應用?如何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來監測和調控農業生産過程,以達到最佳的循環效果?這些問題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務實,我猜想裏麵的內容不會是那種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實際案例。書名中的“理論與實踐”這幾個字也印證瞭我的想法,它承諾瞭既有理論基礎的支撐,又有落地操作的指導。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循環”的概念,它會涉及到哪些具體的農業模式?比如,是否會講解堆肥技術、沼氣利用、秸稈還ならない、畜禽糞便處理等傳統和現代的循環農業技術?我一直覺得,農業不僅僅是簡單的耕種,更是一種生態係統的管理,如何讓整個農業生産鏈條形成一個閉環,減少對外源物質的依賴,同時又能産齣優質的農産品,這其中的智慧和技術含量一定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